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6006章 临安落日

第6006章 临安落日(1 / 1)

德佑二年正月十八的皋亭山,薄雾如轻纱笼罩着连绵的军帐。伯颜在帅帐前远眺临安城郭,但见凤山门至钱塘门一带炊烟袅袅,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繁华都城正沉浸在最后的宁静中。亲兵呈上刚收到的谍报:文天祥已出嘉会门。

当文天祥的青篷马车驶入元军大营时,士卒们不禁为这位南宋状元的威仪所慑。他身着褪色紫袍,头戴进贤冠,腰悬先帝所赐玉带,登阶入帐时朗声质问:本朝承帝王之统,享国三百载,丞相欲以兵戈相待耶?

伯颜挥手屏退持刀侍卫,示意看座:闻先生乃宝佑四年状元,当年廷试《天道如何》,至今犹在耳畔。他命人取来临安坊巷图,今百万生灵性命,系于君等一念之间。

文天祥拂袖而起:若论天命,靖康之变时,岂非金人亦言天命?帐中诸将怒目相向,伯颜却斟满一杯江南春茶:先生可记得德佑元年正月?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溃于丁家洲,此非天命乎?

夜幕降临时,伯颜独至囚帐。见文天祥正以指蘸水在案上书写,近看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他轻叹道:先生忠义,他日史册必留清名。然今夜若放归,明日钱塘江畔便要多添万具浮尸。遂下令增加看守,却特意吩咐:供其纸笔,勿得怠慢。

正月十九拂晓,宋廷使节携降表至皋亭山。礼部尚书洪模颤抖着展开黄绢,传国玉玺在晨光中泛着幽光。伯颜令参军封存玉玺,忽见降表末尾太皇太后谢氏的花押墨迹犹湿,转身对阿术低语:速派兵护持皇陵,防歹人惊扰列祖英灵。

巳时三刻,元军整队入城。伯颜勒马候在嘉会门外,对诸将重申三条军令:掠民财者斩,入民宅者斩,毁书籍者斩!话音未落,城头突然坠下守军旌旗,惊起群鸦蔽空。

临安街市出现旷古奇观:蒙古铁骑沿御街缓缓行进,两侧店铺却照常开张。茶肆里说书人仍在讲《中兴名将传》,酒楼上歌姬依旧唱《望海潮》。唯有当队伍经过太庙时,伯颜特意下马步行,命士卒以战袍接住飘落的柏树叶。

在昔日南宋皇帝临朝的文德殿,五岁的宋恭帝赵显由祖母谢太后抱上龙椅。孩子被满殿戎装的元将吓得啼哭,伯颜避席施礼,用吴语柔声道:小官家莫怕,北边也有糖糕吃。当通事官用蒙语宣读封瀛国公诏书时,谢太后突然打断:老身愿随孙儿北去,惟求保全赵氏宗庙。

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后宫。当元军接管大内时,宫女们惊慌奔逃,伯颜命通晓汉语的士卒高呼:娘子们勿惊,可自寻归处!见几个小宫女蜷缩在芙蓉阁角落,他解下佩剑递给侍从:送她们出和宁门,每人予银钱归乡。

撤离皇宫时,伯颜在慈元殿前驻足。目送全太后抱着瀛国公登舆,他突然命吕文焕取下殿额:此乃国母居所,非将帅可处。这个细节被躲在暗处的内侍记录在《钱塘遗事》中:元帅取匾时以袖拭尘,似有敬色。

正月二十,伯颜巡视太学。在供奉孔子的大成殿,他见朱熹牌位被弃于角落,亲自扶正:朱子理学,亦属华夏正脉。随后下令将国子监藏书悉数运往大都,特别嘱咐《永乐大典》稿本需用油布包裹。

离城那日,细雨靡靡。伯颜在钱塘江畔看见令人唏嘘的景象:北迁的宋室队伍中,宫人们仍执着地携带西湖柳枝;而临安百姓已在瓦舍里观看新编杂剧《元夜入临安》。他转头对书记官叹道:民心如水,载舟覆舟。今观临安,方知文明不绝如缕。

当龙舟载着瀛国公驶入运河,两岸突然传来《鹿鸣》雅乐。伯颜循声望去,见南宋乐工自发列队江岸,为首的老琴师奋力击筑,直至琴弦迸断。此刻的临安城在细雨中美得凄迷,正如后来张炎在词中所写: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