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3404章 帝师首辅

第3404章 帝师首辅(1 / 2)

隆庆六年的夏天来得特别早。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光,宫墙内的气氛却比严冬还要肃杀。三十六岁的隆庆皇帝突然驾崩,留下一个十岁的幼主和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乾清宫内,白幡低垂。十岁的朱翊钧穿着不合身的孝服,跪在灵前,稚嫩的脸上写满惶恐。在他身后,李太后强忍悲痛,紧紧握着年幼皇帝的手。这位原本深处后宫的妇人,一夜之间成了大明帝国实际上的掌权者。

“娘娘,首辅高拱在宫外求见。”太监冯保轻声禀报,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

李太后蹙眉:“他不是刚刚被先帝罢黜了吗?”

冯保压低声音:“高拱带着数十名官员,声称要‘清君侧’,怕是来者不善。”

就在这时,宫门开启,张居正一身素服,稳步走入。他的目光扫过灵前幼主,与李太后、冯保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太后娘娘,皇上,”张居正行礼如仪,“高拱结党营私,意图不轨,臣已命锦衣卫严守宫门。”

宫墙外的骚动声隐隐传来,小皇帝吓得往母亲身后躲藏。李太后深吸一口气,看向张居正的目光中充满信任:“张先生,一切就拜托你了。”

这场后来被称为“壬申政变”的权力斗争,以高拱被罢黜、张居正继任首辅而告终。当张居正第一次坐在文渊阁首辅的位置上时,他面对的不仅是堆积如山的公文,更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

“首辅大人,”冯保亲自端来茶盏,“这是太后特意赏赐的明前龙井。”

张居正接过茶盏,目光仍停留在手中的财政报告上:“国库存银不足百万两,边军欠饷已达半年。冯公公,你我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冯保点头:“太后有旨,今后朝廷大事,都要先经过张先生。”

次日清晨,乾清宫东暖阁内,张居正开始了作为帝师的第一课。十岁的万历皇帝坐在特制的高椅上,两脚还够不着地。

“陛下请看,”张居正展开一幅巨大的地图,“我朝北有蒙古鞑靼,东有倭寇侵扰,内有流民四起。欲强国家,必行改革。”

小皇帝睁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母后说,凡事都要听张先生的。”

张居正心中一颤,跪下行礼:“臣必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从那天起,张居正开始了既是首辅又是帝师的双重生活。每天天不亮,他就要入宫为小皇帝讲读经史;下朝后还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奏章,常常忙到深夜。

这一日,张居正在讲解《资治通鉴》中的商鞅变法。

“陛下可知,商鞅为何要立木为信?”

小皇帝想了想:“要让百姓相信他说话算话。”

“正是。”张居正欣慰地点头,“治国之道,首在取信于民。如今朝政懈怠,法令不行,非大力整顿不可。”

下课后,张居正立即召集六部官员到文渊阁议事。

“自即日起,实施考成法。”张居正的声音在文渊阁内回荡,“六部、都察院,凡有奏章,必须限期办理。每月考核,拖延者,按考成法治罪!”

兵部尚书谭纶质疑道:“首辅大人,此法是否过于严苛?各部事务繁杂,难以一概限期。”

张居正目光如炬:“谭尚书,若前线将士可以说军务繁杂而延迟出战吗?若州县官员可以借口事务繁多而拖延赈灾吗?”

阁内一片寂静。

张居正站起身,环视众臣:“我知道有人背后说我专权跋扈。今日在此明言:我为国家,不怕专权之名!若因循守旧,大明危矣!”

考成法推行之初,朝野哗然。不少官员难以适应如此严格的要求,上书弹劾张居正“擅权乱政”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入宫中。

然而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曾经拖延数月的公文,现在十日内必有回复;过去推诿扯皮的事务,如今责任分明。朝廷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这天晚上,张居正在府中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已经致仕在家的徐阶。

“叔大啊,”徐阶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听说你最近得罪了不少人。”

张居正恭敬地为老师斟茶:“学生记得老师的教诲:治国如烹小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畏首畏尾。”

徐阶叹息:“老夫当年若有你这份魄力,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