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3403章 裕邸讲官

第3403章 裕邸讲官(1 / 2)

嘉靖三十九年的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西苑永寿宫的青烟终日不绝,嘉靖皇帝修道日勤,朝政尽付严嵩之手。言官沈炼、杨继盛因弹劾严嵩相继被处死,朝中清流为之钳口。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张居正结束了六年的乡居生活,重返京城。

离开江陵前夜,张居正独自在书房中整理手稿。六年来记录的田赋资料、绘制的民生图谱、撰写的政论文章,一一被他付之一炬。

“老爷,这些可都是您的心血啊!”老仆张福忍不住劝阻。

张居正凝视着跳动的火焰,面色沉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日之张居正,当与昨日之张居正告别。”

他知道,重返京城意味着要踏入最险恶的政治漩涡。严嵩父子权势如日中天,要想在如此环境中有所作为,必须更加谨慎,更加隐忍。

返京途中,张居正在驿站偶遇同年进士王世贞。多年不见,王世贞已不复当年的锐气,眉宇间添了几分沧桑。

“叔大兄此时还朝,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王世贞苦笑道,“严嵩如今更是肆无忌惮,连徐阁老都不得不暂避锋芒。”

张居正默然片刻,道:“元美兄可知,我在乡间六年,所见百姓疾苦,已不容我再独善其身。”

王世贞长叹:“叔大兄抱负不减当年。只是如今朝中,想要有所作为,难啊!”

抵达京城后,张居正首先拜谒了老师徐阶。此时的徐阶虽为次辅,却在严嵩的压制下举步维艰。师生二人在徐府书房密谈至深夜。

“叔大回来得正好。”徐阶压低声音,“严嵩年事已高,圣上对其宠信已不如前。只是如今朝中无人,还需隐忍待时。”

张居正会意:“学生明白。”

在徐阶的巧妙安排下,张居正被任命为裕王朱载坖的讲官。这个职位看似闲散,实则至关重要——自从太子早夭后,裕王虽是事实上的储君,但在嘉靖皇帝对修道近乎痴迷、对儿子异常冷漠的态度下,裕王的地位并不稳固。

第一次踏入裕王府,张居正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压抑气氛。与皇宫西苑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裕王府陈设简朴,仆从稀少,处处显露出这位皇子在父亲面前的失宠。

“臣张居正,拜见王爷。”张居正执礼甚恭。

年轻的裕王慌忙起身:“先生不必多礼。早就听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本王之幸。”

张居正抬头细看,只见裕王面色苍白,眼神中带着几分惶恐和不安,全然没有皇子应有的气度。他心中暗叹,深知这位皇子在父皇长期冷落下的艰难处境。

讲读之日,张居正并未急于讲授经史,而是与裕王促膝长谈。

“王爷近日可曾入宫请安?”张居正温声问道。

裕王神色黯然:“父皇潜心修道,已有月余不见外人。就连本王上个月寿辰,父皇也只是遣太监送来一道符箓。”

张居正默然。他深知嘉靖皇帝因笃信道教而产生的怪异行为——偏爱次子景王,长期不立太子,甚至因为一句“二龙不相见”的谶语而疏远裕王。

“先生,”裕王忽然问道,“为何本王屡次上疏,请求册封生母康妃为贵妃,总被父皇拒绝?”

张居正沉吟良久。这个问题触及了皇室最敏感的神经。他知道,嘉靖皇帝不立太子、不封康妃,都是故意在压制裕王,既是为了修道清净,也是出于对权力的掌控。

“陛下信奉道教,殿下当顺从其意。”张居正谨慎措辞,“日后请安,可多言祥瑞,少提政事。至于康妃娘娘的封号,待时机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裕王若有所思:“先生的意思是,要让父皇感受到本王的孝心,而不是压力?”

张居正颔首:“殿下明鉴。”

自此,裕王按照张居正的指点,在给父皇的奏疏中多谈修道感悟,少言朝政得失。果然,嘉靖皇帝对裕王的态度逐渐缓和,偶尔还会赏赐一些丹药符水。

在裕王府的这几年,张居正不仅赢得了裕王的完全信任,还结识了一个重要人物——王府太监冯保。

那是一个雪夜,张居正为裕王讲读《资治通鉴》至深夜。正要离开时,见一年轻太监在廊下等候多时,肩头已落满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