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303章 新律问世(1567-1581)

第2303章 新律问世(1567-1581)(2 / 2)

测试从万历五年立春开始。乐工们依次在屏风后试奏,朱载堉在外记录他们的反应。

首日,一位老琴师试奏后激动地说: “这新律转调,竟能纵横终始,循环无端!以往奏《梅花三弄》转调时的滞涩全无踪影。”

次日,一位笙师惊叹:“奇哉!五度相生律中无法完美解决的音差,在这里迎刃而解。”

最精彩的测试发生在第七日。一位盲人乐师在试奏后久久不语,最后颤声问道:“这是哪位高人改制的新律?老朽操琴五十载,首次得闻如此圆融无碍的音律体系!”

这些质朴而真实的评价,让朱载堉深感欣慰。但他深知,感性认知需要理性支撑。于是,他开始了更为艰巨的工作——将这一革命性发现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记录下来。

这项工作几乎耗尽了朱载堉的全部心血。他要计算的12√2,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无理数。为此,他改进了自制的八十一档大算盘,创造出独特的开方算法。

“初以法商之,次以法实相较...” 实验室里,算珠的噼啪声常常响彻深夜。每个数字都要经过数十次验算,每次开方都要拨动上千次算珠。手指磨出了血泡,他就用布条缠住继续运算。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在万历九年的一个黎明,他得到了那个神奇的数字:1.0。这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九位的数字,比欧洲梅森在1636年提出的等程律数学表达早了整整五十二年。

与此同时,他的天文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连续十年的观测,他发现了《授时历》的累积误差。在每个重要节气,他都会守在实验室的圭表前,从日出到日落,记录日影的细微变化。

“父亲请看,”在一个冬至日,他指着圭表上的刻度对朱厚烷说,“今日午时正刻日影长度,较《授时历》推算长了三分。二百年间,误差已相当可观。”

这一发现促使他在《律历融通》中提出“黄道岁差”新说。更令人惊叹的是,他改良传统圭表创设的“正方案”,使测影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毫米级。

万历九年除夕,当全城沉浸在节日喜庆中时,朱载堉在实验室里完成了《律吕精义》的最后一页。他放下笔,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忽然想起二十六年前在嵩山观星台立下的誓言。

雪花静静飘落,覆盖了王府的屋檐。实验室内的三十六支律管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超越时代的科学传奇。而在不久的将来,这段传奇还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朱载堉已经开始构思他的下一部着作,《律吕正论》的写作计划已然在案头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