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土法上马,惊外援!(2 / 2)

秦念用粉笔点了点冰柱,“我们想把新的、更坚固的碳层,‘冻’在这冰柱上,让它变得粗壮结实。但因为它表面太‘惰’,太‘滑’,碳原子很难附着,即使勉强附上去,也像是浮沙垒塔,一推就倒,所以才会厚薄不均,内部全是缺陷。”

她又在那些点点上画出一层均匀致密的新结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撒上一层‘魔术粉’——比如微量的硼。

这东西就像是专门和冰柱表面打交道的‘粘合大师’,它能先‘抱住’冰柱,改变它表面的性子,让后续的碳原子大军能乖乖地、一层层均匀地站上去,排列整齐,结成一整块无比致密坚固的‘超级冰砖’!

这样,不仅结合力大增,材料本身的耐热和强度,也能借着这股东风,再上一个台阶!”

她一边说,一边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表面催化、异相成核理论解释得清晰明了。

不仅张海洋和周围的老师傅、技术员们听得眼睛发亮,连原本抱着强烈质疑态度的钱教授,也彻底收起了之前的轻视,眼神变得越来越专注,甚至不由自主地向前凑近了几步,生怕漏掉一个字。

这个思路……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细细推敲其内在的机理,竟然……真的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而且直指当前失败的核心症结——界面结合力不足!

“可是……秦总师,”钱教授忍不住开口,这次不再是质疑,而是带着探讨和求证的语气,甚至用上了尊称,“这类‘引子’的剂量控制至关重要,堪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剂量过低可能效果不显,剂量过高则极易损伤纤维本体。这需要极其精确的流量控制和在线监测,以我们目前的设备条件……”

“您说的很对,精确控制是关键。”秦念赞许地看了钱教授一眼,似乎早已料到这个问题,“我们未必需要进口那些昂贵且可能被禁运的高精度质量流量控制器。

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硼烷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特性,通过精确控制载气的流速和混合气体预热罐的温度,来间接、但足够稳定地控制其进入反应室的浓度。

这需要一些经验摸索和标定,但完全是可行的。”

她接着又提出了几个对现有“土设备”进行“微创手术”式改造的具体建议:比如在烧结炉的观察孔加装自制的、利用光学比色原理的简易高温计来交叉校准热电偶,解决温度测量不准的痛点;

用不同材质和厚度的耐火砖在炉膛内进行特定形式的堆叠,人为构造一个更符合工艺要求的热场温度梯度分布,弥补设备先天不足……

这些办法,一个个听起来都带着浓浓的“土味儿”和现场智慧,似乎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细细品味,每一个都暗合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和精巧的工程思维,是真正立足于现实条件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钱教授看着侃侃而谈、对各种工程细节了然于胸的秦念,看着她那双清澈眼眸中闪烁的智慧与仿佛能洞穿问题本质的自信光芒,心中那份因资历和学院派背景而产生的傲气,此刻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巨大震惊、由衷敬佩和豁然开朗的情绪。

这个年轻的女总师,其理论功底之扎实、视野之前瞻,已属罕见,而她这种将尖端理论与落后现实相结合,化腐朽为神奇的超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更是他平生仅见!

“秦总师……今日一席话,真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钱教授心悦诚服地说道,甚至下意识地微微欠了欠身,态度与之前判若两人,

“是老夫先前狭隘了,拘泥于条条框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按您指出的方向和方法,我们立刻着手进行试验调整!”

张海洋更是激动得满脸放光,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用力挥舞着拳头,声音洪亮地吼道:“对!就按秦工说的办!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抄家伙,咱们再干它一回!让这些‘土家伙’也发出龙吟!”

车间里原本低迷、压抑的气氛瞬间被点燃,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烧的斗志和跃跃欲试的兴奋。工人们和技术员们纷纷行动起来,按照秦念指出的方向和具体建议,开始对设备进行调整和改造。

新的试验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秦念没有离开,就留在嘈杂的车间里,和张海洋、钱教授等人一起,盯着每一个环节的调整,核对每一组参数。汗水很快浸湿了她的额发,碳粉沾染了她的衣襟,她却毫不在意。

当改造后的沉积炉再次启动,当看着那些经过“土法”校准后反而运行得更加稳定的仪表盘,钱教授忍不住再次发出感慨,这次是纯粹的叹服:“因陋就简,点石成金……这已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了!”

几天后,新一轮的样品即将出炉。这一次,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希望与紧张的寂静。

当张海洋戴着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将那块乌黑发亮、泛着隐隐金属光泽、结构肉眼可见致密均匀的碳-碳复合材料坯料从高温炉中取出时,整个车间鸦雀无声,只能听到彼此粗重的呼吸声。

张海洋将其放在铺着石棉布的工作台上,先是凑近了仔细观察外观,然后拿起一把小铜锤,屏住呼吸,轻轻敲击坯料的边缘。

“铛——!”

一声清脆悦耳、带着绵长醇厚余韵的金属颤音响起,迥异于之前所有废品那沉闷、短促的“噗噗”声。这声音,仿佛带着一种新生的力量。

他不放心,又用检测仪器迅速测量了几个关键性能参数。

“密度……达到理论值百分之九十八!”

“室温导热系数……超出设计预期百分之五!”

“抗弯强度……我的老天爷!比设计要求高了百分之十五!各点数据一致性极好!”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据被报出来,车间里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工人们激动地相互捶打着肩膀,有人甚至摘下帽子狠狠扔向空中,眼圈泛红。张海洋这个硬汉子,也忍不住狠狠一拳砸在旁边的铁架上,虎目之中泪光闪烁,多日的压力在这一刻尽数释放。

钱教授一个箭步冲上前,几乎是抢过那块成功的样品,捧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反复摩挲着那光滑如镜、坚硬无比的断面,感受着那与之前废品截然不同的质感。

他抬起头,看向同样面带欣慰笑容的秦念,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秦总师……我……我老钱今天算是彻底服了!心服口服!

您这不是‘土法’,这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仙手’啊!是在贫瘠土地上种出了参天大树!”

秦念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最为舒展和欣慰的笑容,她扶住情绪激动的钱教授:“钱教授,您太言重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集思广益的结果。

没有您和各位老师傅们深厚的经验底蕴和精湛的技艺,没有大家夜以继日的拼搏,光有思路也只是纸上谈兵。是大家共同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块材料!”

她看着眼前这群激动不已、脸上重新焕发光彩的人们,看着那块在简陋车间里诞生、却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心血的乌黑样品,胸中豪情激荡。窗外,西南的春日阳光终于穿透了连日的阴云,洒下一片金色的光辉。

“龙盾”的第一块,也是最关键的基石之一,就在这充满“土法”智慧与拼搏精神的车间里,被成功地浇筑了下去!

这不仅仅是材料的突破,更是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在任何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封锁?困局?在真正的智慧、决心和人民的力量面前,不过是看似吓人的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