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姮紧张又忐忑的等待中,沈昭一行人到达邺京,准备科考。
他们到京城的时候考试还没开始,沈昭去茶楼,与一群书生交流,互相交换信息,顺便打听了一下丞相府的事情。
听闻丞相夫人郑氏身子康健,丞相父子也无事,沈昭也便安心了,当即修书一封去扬州给妻子。
剩余的时间,沈昭不是温书,就是在与认识的书生们探讨学问。
时间一转,来到了二月,考试开始了!
正如沈昭所期待的那般,他一切顺利,考题他全部都胸有成竹。
经过三日的奋笔疾书,考试结束。
在十来日的等待中,沈昭等到自己榜上有名的消息,成为贡士,当即喜不自胜,又连忙写信给妻子。
之后便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主要是给通过省试的准进士们排名次。殿试通常考一天到两天,考试内容相对较少,包括诗、赋、策论等。
殿试的考生基本上都能成为进士,所以成为进选之人不必太担心。
殿试当日。
文德殿内,三百名贡士屏息凝神,垂手而立。
殿中焚着龙涎香,青烟袅袅升起,在雕梁画栋间缭绕。
殿外春光明媚,殿内却肃穆庄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沈昭站在第一排中央,身着素白襕衫,腰系青丝绦,面容沉静如水,他微微抬眼,望向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皇帝正值壮年,眉目间透着睿智与威严,此刻正用审视的目光扫视着殿中的贡士们。
今日殿试,由朕亲自主持。皇帝声音清朗,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诸卿皆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英才,望不负朕望,尽展所学。
礼部尚书手持黄绢圣旨,高声宣读:......今科殿试,诗赋题为《治国如栽木赋》,以固本培元,枝叶自荣为韵;策论题为《论边备与民生》。钦此。
沈昭听闻题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将治国比作栽木,既要讲栽培之道,又要论治国之策,非通晓经史、深谙政事者不能作答。他略一沉思,已有腹稿。
内侍们将笔墨纸砚一一分发。
沈昭接过宣纸,指尖轻抚过纸面,感受着上等宣纸的细腻质地。
他研墨的动作不疾不徐,墨汁在砚台中渐渐晕开,黑如点漆。
开始作答。随着礼部官员一声令下,殿中顿时响起一片笔走龙蛇之声。
沈昭却不急于下笔。
他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出《齐民要术》中关于栽植的论述,《尚书》中治国安邦的箴言,《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
这些典籍他已烂熟于心,此刻如清泉般在心头流淌。
片刻后,他睁开眼,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第一句:臣闻治国之道,犹如栽木。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他的字迹清峻挺拔,如松如竹,一笔一划间尽显功力。
周围已有贡士开始抓耳挠腮,或苦思冥想,或涂涂改改,唯独沈昭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好字!站在殿侧的许太傅低声赞叹。
他悄悄走到沈昭身后,只见纸上文章如行云流水,立论高远:......是故明君治国,必先固其本。本者何也?民也。民安则国泰,民富则国强......
许太傅越看越是惊讶,这文章不仅辞藻华美,更难得的是见解独到,将栽木之道与治国之理融会贯通。
他忍不住多看了沈昭几眼,将这年轻贡士的样貌记在心中。
两个时辰后,礼部官员宣布诗赋时间结束。
众贡士或志得意满,或垂头丧气,唯有沈昭从容搁笔,将试卷平整放好,神色如常。
短暂的休息后,策论开始。
这是真正考验治国才能的题目。
西北边患不断,民生多艰,如何平衡边防与民力,是朝廷亟待解决的难题。
沈昭这次没有多作停顿,直接下笔写道:臣以为边备与民生,看似相悖,实则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