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沈昭上京(1 / 2)

三年一次的春闱即将开始了。

沈昭准备了三年,这次,绝不能错过!

上元节次日,崔姮与将离为沈昭准备好了行囊,千叮咛万嘱咐,务必让他路上小心。

是夜。

月色如银,将庭院镀上一层柔和的清辉。

崔姮倚在沈昭肩头,两人共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望着天边那轮圆满的明月。

夜风轻拂,带着初春特有的清冽,吹动崔姮鬓边的碎发,沈昭伸手替她拢到耳后,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微凉的耳垂。

明日......崔姮刚开口,声音便哽住了。

她低头掩饰泛红的眼眶,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沈昭察觉到妻子的不安,将她搂得更紧了些,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桂花油香气。

路上定要当心。崔姮终于抬起头,月光在她眸中碎成晶莹的波光,我听说近来运河上有水匪出没,你走陆路可好?虽慢些,到底稳妥。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绣着并蒂莲的荷包,这里头装着艾叶和茱萸,能避邪祟。

沈昭接过荷包,指尖摩挲着上头细密的针脚,每一针都浸着妻子的牵挂。

他珍重地将它贴胸收好,温声道:我省得的。到了京城,先代你看看岳父岳母,定将你的孝心带到,你放心,我只是远远瞧瞧,不去打搅。

“嗯,弘之有心了,多谢。”

夜露渐重,崔姮往丈夫怀里缩了缩。

沈昭解下自己的外衫披在她肩上,衣襟还带着他的体温。

科考的事......崔姮犹豫片刻,你莫要太过忧心,放平心态,不要有任何压力......

娘子放心。沈昭轻笑,月光描摹着他坚毅的侧脸轮廓,这些年寒窗苦读,又有老师悉心指点,我心里是有成算的。

他望向远处摇曳的竹影,声音低了几分:只是舍不得你和囡囡。

这话让崔姮鼻尖一酸。

她想起去年深秋,丈夫去苏州求教三月,回来时正值隆冬,染了风寒,却还强撑着在灯下批注文章。

那时他咳嗽着说:待我金榜题名,定要给咱们囡囡请最好的女先生。

若非因她的身份,沈昭也不必离开郑家,但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她,沈昭才有幸结识郑老爷子,哎,世事难料。

弘之。崔姮转身握住丈夫的手,触到他指节处因常年执笔留下的薄茧,你记着,纵使......纵使今科不第,咱们家的桂花树照样开花,我酿的桂花酒照样香醇。

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我崔姮嫁的是你这个人,不是功名。

前世,那样简单的日子,她也过过来了,没什么的,能与丈夫孩子过平淡日子,也是一种幸福。

沈昭心头滚烫,将妻子紧紧拥入怀中。

他想起去年在郑府,老师指着书房里那方十年磨一剑的匾额对他说:治学如练剑,重在剑意而非锋芒。

这两年他虽离开郑家自立门户,但每月与老师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

那些批注密密麻麻的时文,那些深夜灯下的反复推敲,都化作此刻胸中的底气。

夜渐深,月光移过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