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逆命菩提 > 第191章 圣城朝圣

第191章 圣城朝圣(1 / 2)

(时间:公元1622年,春,万物生抵达维滕贝格约六个月后)

春日的暖阳慵懒地洒向大地,但在德意志中部,一片前所未有的景象正沐浴在更为耀眼的金色光辉之下。

一支由十几辆破旧马车和更多徒步者组成的小型队伍,正沿着一条明显被拓宽、平整过的道路,向着传说中的圣城维滕贝格艰难前行。他们是来自最北端波罗的海沿岸的新教信徒,历经数周跋涉,终于接近了目的地。

为首的是一位名叫奥托的老木匠,脸上刻满了风霜与疲惫,但眼神中却燃烧着炽热的期盼。他的妻子安娜紧紧挨着他,手中攥着一枚小小的木质十字架,嘴里不住地祈祷。他们的儿子,年轻力壮的汉斯,则警惕又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越是靠近维滕贝格,周遭的环境变化就越是惊人。原本因战乱而荒芜的田野,此刻被整齐划一的翠绿麦苗和各类前所未见的蔬菜覆盖,长势喜人,远超寻常。

田埂边有农人正在劳作,他们并非单纯弯腰耕种,时而会停下,闭目凝神,周身隐隐有微光流转,仿佛在与土地和作物进行着无声的交流——那是《神愿法》基础应用于农耕的迹象。

远处的山峦苍翠欲滴,林木葱郁,连空气都变得格外清新,蕴含着淡淡的生机。

道路两旁,原本稀疏破败的村庄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规划整齐、样式统一却坚固实用的新建村落。还有各处山野,现在都是房屋和食物种植地。

白色的墙壁,棕色的屋顶,每户门前都有一小片精心打理的花园或菜畦。孩子们在村口的空地上嬉戏,笑声清脆,脸上不见饥馑的菜色。更远处,还能看到更多这样的“新村”如同珍珠般散落在广袤的、被金色光辉笼罩的原野上。

奥托向路旁一位正在修缮篱笆的村民打听,得知像这样的“圣城附属新村”,如今已超过两百个,井然有序地分布在核心区外围。

天空中,那巨大的十字架虚影已经庞大到难以估量,其柔和而威严的金色光芒笼罩范围,据引路的管理人员说,已达上千里之广!在这光芒之下,人心似乎天然倾向于秩序与平和。

在进入核心区域前,他们被引导至一个繁忙的登记处。这里由一些较早抵达、修行有成的原新教神职人员和管理者负责。

奥托一家惊讶地得知,如今直接受圣城庇护和管理的总人口,已突破八十万!并且还在以每日数千人的速度增加。

圣城并没有传统的国王或选侯,而是形成了一套基于修行和贡献的管理体系:最小的单位是家庭和修行小组,之上是村长(通常由修行境界较高—最低炼心二重,或德高望重者担任),管辖二十个或更多新村或一个大型居住区的是区长(最低炼心三重),而整个圣城的日常运转,则由一个由万物生指定、各区区长和主要圣堂负责人组成的议事会协同管理。

至于军队,圣城称之为 “圣光护卫军”,人数目前约一万四(大部分还是最早维滕贝格之人),并非强制征兵,而是从修行《神愿法》锻体部分有成的青壮年中选拔。

最低要求是锻体达到三重境界,并且炼心境界不得低于二重,以确保其拥有足够的力量与坚定的意志,而非单纯的杀戮机器。

也知道目前圣城及附近区域,各种交易最多地以贡献度—积分形式结算,包括进入圣堂修行的时间。

登记完毕,领取了代表临时居民身份的木质铭牌后,奥托一家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终于踏入了没有城墙阻隔的圣城核心区域。

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繁华的市集或宏伟的宫殿,而是城市边缘耸立着的十根巨大的黑色石柱——十诫恶力场。

十诫石柱:它们并非光滑的圆柱,而是十根粗粝、嶙峋的巨型黑色方尖碑,如同从地狱深处直接刺入人间的罪恶化身。

每一根都高达数十米,材质非金非石,表面布满天然形成的、扭曲而诡异的纹路,仿佛凝固了无数痛苦挣扎的灵魂。

靠近细看,石柱比想象的大得多,力场范围也是更大,能笼罩数千人。

那些纹路竟似在缓缓蠕动,散发出对应各自本质的、令人心神摇曳的邪恶光晕——暴虐石柱蒸腾着灼热的深红雾气,贪婪石柱流淌着粘稠的浊黄流光,傲慢石柱则散发着冰冷刺骨的惨白微光……

它们静静矗立在圣城边缘,如同十位沉默的拷问官,既是诱惑,也是试炼,是所有修行者锻体炼心之路上必须直面和跨越的障碍。

离得最近的一根,缭绕着令人心悸的深红色气息,那是“暴虐”力场。只见场中,数十名身着统一轻甲的圣光护卫军战士,正咬紧牙关,抵御着无形无质却真实存在的怒火冲击,他们周身愿力光芒闪烁,显然在借此磨砺心志,锤炼体魄。

远远望过去,旁边还有其他石柱,散发着贪婪的浊黄、绝望的灰暗等不同气息,都有修行者在其中苦苦支撑,场面肃穆而震撼。

依据十根石柱,划分十个大区,每个大区规定平民每天自愿最多同时进入石柱力场一千人,而后轮换进入。(另外,护卫军每天必须进入,且最好是每天进入不同力场锻体)

穿过这片锻体区域,前方出现了三座风格迥异却同样庄严的圣堂。

三大圣堂:它们呈品字形拱卫着更中心的区域,风格迥异,却又和谐统一在十字架的金色光辉下。

信之圣堂:宛如一座巨大的、坚不可摧的白色堡垒。建筑线条刚硬笔直,几乎没有曲线,通体由某种散发着微光的白色玉石砌成,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高耸的墙壁上没有任何浮华的装饰,只有深深镌刻的、古老的经文符号,每一个字符都仿佛蕴含着千钧重量,象征着信念的不可动摇。

圣堂顶端并非尖塔,而是一个巨大的、朴素的平顶,仿佛在宣告信仰的基石无需过多粉饰。

内部庄严肃穆,光线明亮,墙壁上刻满了圣经中关于信念与坚守的篇章。众多修行者在此静坐,面容坚定,周身散发着沉稳如岳的气息。

望之圣堂:建筑风格充满了向上的动感与绚烂的色彩。它的主体结构由轻盈的乳白色石材构成,但支撑起巨大的、如同绽放花瓣般的彩色琉璃穹顶。

那穹顶由无数块精心烧制的蓝、金、紫、绿等色彩的琉璃拼接而成,在日光下折射出如梦似幻的斑斓光雨,夜晚则仿佛能自行吸收星光,内部透出温暖明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