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衙役凌云志 > 第229章 圣寿节闲游教坊 慈宁殿应对展机锋

第229章 圣寿节闲游教坊 慈宁殿应对展机锋(2 / 2)

“凌老爷诗名远播,见面如何不识?”

凌云心有所感,对众人叹道:“近日下官悟出一理:凡有女子平白自荐枕席,无论缘由为何,其中必有另一男子踪影。”

众人哄堂大笑,有人问:“凌舍人有何遭遇,竟悟出此理?可否详述?”

还有人调笑那女乐师:“小娘子,凌舍人之言准否?你那相好是谁?”

女乐师顿时面红耳赤,紧抿嘴唇,揪住衣角,窘迫不堪。

此时,门外有人探头探脑,瞧见凌云,急步入内喊道:“凌舍人原来在此!叫咱家好找!圣母皇太后召你速速入宫觐见!”

众人视之,乃一内侍省宦官。闻是太后传召,无不动容——太后有言在先,今日免朝贺,却特召凌云,此等恩遇,着实令人艳羡。

正自逍遥的凌云如被冷水浇头,大为扫兴!然太后相召,不敢怠慢,更不敢流露不满。

同席众人皆笑道:“恭喜凌舍人!此去不急,我等在此候着,待舍人觐见归来,再续欢宴。”

凌云拱手告辞,出外问那传旨内侍:“下官需回寓所更换公服否?”

内侍望望天色,催道:“出宫寻你费时不少,就此去吧,不可令圣母久候。咱家自会为你分说。”

“太后因何召见下官?”凌云又问。

内侍边走边答:“永嘉长公主择三十人,以台州乡音朗诵贺寿诗。太后大悦,闻是同乡才子所作,故欲召见赏赐。”

原来,凌云那日“卖”与长公主的一千六百余字长诗,被分为三十段。长公主心思玲珑,在宫中选三十名口齿清晰宫女,教以台州方言,各诵一段。今日上午慈宁殿贺寿,长公主令这些身着台州式样衣裙的宫女,于雅乐声中,依次用乡音朗诵。

乡音悦耳,诗意尽是“女中尧舜今重见”、“坤厚无疆天下母”、“德协坤仪绵过历”、“慈圣介祉与天齐”、“九译欢声歌圣母”等颂圣之辞,极合太后心意。闻是同乡才子凌云所作,故欲召见赏赐。

这可累坏了传旨内侍,先至凌云家寻不见人,听其家人言去了教坊,又寻至东城相关坊曲,费了好大功夫才找到。

凌云闻此,暗叹:能者无所不能!长公主殿下予人印象向来威严果决,不料拍起马来,竟也如此了得!

一路无话,急行至宫城。传旨内侍入内复旨,凌云于慈宁殿外等候。但见殿外尚有若干身着命妇礼服、头戴花钗的妇人及其侍女,等候最后一批入贺。

凌云扫了几眼,便失却兴趣。这些诰命夫人大多年长,其夫婿做到四品以上,年岁已不小,妻子自然也不再年轻。

待最后一批命妇退出,方传凌云入殿。

殿中,太后端坐宝座,近处是天子与永嘉长公主左右侍立,其后是内侍宫娥。殿两侧陪坐着数十人,多是宗室、勋贵近亲,林驸马、李清等皆在其中。气氛轻松,非复朝会肃穆。

凌云不敢多看,趋步上前,依礼跪拜,口中亦辅以台州方言颂圣。

长公主见他有样学样,暗骂一句“滑头”。

太后年约四旬,仪态雍容,见凌云虽衣着简素,但身形挺拔,俊逸出众,心下欢喜,对左右笑道:“好一个俊朗少年,堪为吾台州人物表率。”

闻凌云乡音,观其年少风采,太后忽忆起少时在台州旧事,不由以乡音问道:“多年未归,不知赤城山下灵江畔,春日踏青之人尚多否?”

旁人或不甚了了,凌云却知太后所问乃台州风物,答道:“近年百姓多往委羽山或永宁江畔游赏,灵江畔稍见清静了。”

“吾家旧居临海,犹记当年常随父兄泛舟灵江,春游踏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

“游人虽稀,山水依旧清幽,别有一番风味。”凌云巧言接话。

太后觉其言语风趣,便继续与他说起家乡琐事。

凌云今年恰在台州任过司法参军,熟知地方风情,口才便给,正投了太后思乡之好。

殿中他人大多插不上话,只能眼看着太后与凌云话家常,难免眼热。当即有一年轻勋贵子弟出列质询:“凌舍人便服入觐,未免失礼,对圣母不敬!”

“大不敬”罪名非同小可,凌云虽恼,亦只得向太后请罪。

太后未及言,永嘉长公主却笑对太后道:“瞧凌舍人这身打扮,倒似个文士,方才定是与友人诗文唱和去了。这些才子,聚在一处便忘形。”

太后颔首:“内侍有报,来得匆忙,不必苛责。”

凌云偷瞥长公主,几疑看错——此刻她笑靥如花,与平日冷峻判若两人。心下暗道:原来殿下也会看人下菜碟,只怕天下能得她此态者,唯太后一人耳。

殿中熟知长公主严毅性子者,亦微感惊讶,但想及凌云诗作给她涨了脸面,便也释然。

对面的天子却心有不服,扭头问传旨内侍:“尔从何处寻得凌舍人?”

内侍不敢隐瞒,据实奏道:“教坊所在坊曲。”

刹那间,凌云眼角余光瞥见,长公主那和煦如春的面容骤然冷冽,瞬间恢复常态。

凌云心中咯噔一下:坏事了!前夜长公主暗访深谈后,他已知自己在她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自得,另一方面却忧其强势性情与强烈占有欲会招来麻烦。昔日林驸马狎妓被当街殴打的惨状,犹在眼前。

不料麻烦来得如此之快!凌云顿觉有理难辩。对他人尚可说受太常寺之邀检阅乐舞,但对长公主这般说,有用么?

罢了,是福是祸,且由它去!凌云心中暗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