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衙役凌云志 > 第228章 中书门庭斥群小 罚俸明志探圣心

第228章 中书门庭斥群小 罚俸明志探圣心(2 / 2)

“狂悖至极!”彦阁老怒不可遏,转身向西,欲往太后所居的宫殿觐见。他定要将这凌云彻底扳倒!

却说凌云昂首行至中书省存放文书档案的库阁,却发现门已上锁…钥匙唯有大学士才有。他只得反身,去宫城东面的门下省、弘文馆附近转了一圈。

再回来时,库阁门已开。凌云迅速溜回自己直房,接收了今日送达的部分章奏,便紧闭门窗,静坐椅上。他正在等待一个结果,要说不紧张是假的,微颤的双手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凌云行事,素来力求稳妥,不轻易行险。今日之举,实属少有之弄险,目的便是在自身缺乏足够掌控力的情况下,证实一个至关重要的判断。

从清晨等到午时,结果迟迟未至。凌云心绪不宁,连午膳也无心食用,仍旧闭门不出。

直至午后,太后谕旨传至中书省——罚凌云俸禄半年。整个中书省闻此处分,一片哗然!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偏袒!几乎不加掩饰!

而直房内的凌云,却兴奋地猛然捶案!他猜对了!果然如此!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太后对他的行为根本就是纵容!上次紫宸殿事件受罚后,旁人如何想不得而知,但凌云这个当事人,却隐约察觉到一丝异样。今日再次试探,结果如出一辙!

这更意味着,他似乎在这宫禁与外朝的夹缝中,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至少暂时能够左右逢源。

今日在中书省门前,凌云绝非失心疯。即便是佯狂,他也在贬低大学士的同时,口口声声强调禁中唯有天子、太后为尊。此话大有深意。

话需从头说起。那夜送走意图下毒未遂的永嘉长公主后,凌云对自身处境进行了长时间的深思。

外朝文官体系是他的根基,不可背弃;而宫禁这边,永嘉长公主手段莫测,难以应付。双方皆欲掌控“分署文书”之权,他夹在中间,动辄得咎。何以破局?

当时凌云再析双方心态:吏部崔尚书举荐他出任此职,意在制衡中书省权势;而永嘉长公主欲得此职,则是想借此影响、甚至控制中书省,以助天子。想到此,凌云豁然开朗——说穿了,两边不都是想打压、制约中书省么?

看来近年中书省几位大学士权势过盛,已引外朝与宫内共同不满。如今中书令告病,侍中致仕,剩余的彦阁老等资历威望稍逊,正是中书省相对虚弱的时期,此时不出手压制,更待何时?

凌云继而想到,既有此共同点,便好运作。内部矛盾难解时,正可借制造外部矛盾来转移视线、凝聚内部。古往今来,此乃常见策略。

譬如,若他与中书省爆发激烈冲突,无论是永嘉长公主还是崔尚书,恐怕都不得不全力支持他,哪里还有余暇内斗?

念及此,凌舍人心下大定。索性便效仿那些边镇节将“养寇自重”、“轻启边衅”的手段罢!只要他与中书省的纷争持续不断,外朝与宫内为达各自目的,就需倚重他、支持他。

然凌云尚有一虑:秉政的太后,对中书省究竟是何态度?若他刚挑起争端,即刻便被太后罢黜,那还“挟”什么“寇”,“自”什么“重”?

上次紫宸殿事件,太后的处分已显蹊跷,但凌云未能确定。今日中书省门前,他再次稍作“放肆”,正为试探太后真实态度。最坏结果,无非是再丢官帽,届时再去求黄世仁、求永嘉长公主转圜……

如今,结果已然明朗——太后也在纵容他!一位能执掌国政数载的太后,绝不会轻率做出如此意味深长的决定。这足以表明,太后对当前中书省的坐大,同样心存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