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37年的日子 > 第36章 烽火连天撼晋中,潜龙在渊守秘藏

第36章 烽火连天撼晋中,潜龙在渊守秘藏(1 / 2)

第三十六章:烽火连天撼晋中,潜龙在渊守秘藏

云蒙山的夏雨来得急,豆大的雨点砸在坦克的装甲上噼啪作响,汇成水流顺着履带缝隙往下淌,在地上冲出一道道泥沟。李明远站在临时搭起的雨棚下,望着远处训练的坦克集群,眉头紧锁。汉斯正趴在一辆“云蒙三号”的炮塔上,往炮管外裹着浸过桐油的麻布,见李明远过来,直起身子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李司令,这麻布能防雨水锈蚀炮膛,打起来准头不差。”他拍着炮管笑道,“就是味儿大了点,跟我老家腌猪肉的缸一个味。”

李明远没接他的话,反而指着西北方向:“汉斯,你说大鹰酱的侦察机要是从这过,能看出这些铁疙瘩是坦克吗?”

汉斯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脸色沉了下去:“您还是担心油田的事?我早说了,我是德裔,跟大鹰酱那帮人不对付——他们炸了我的工厂,杀了我的学徒,我还能帮他们盯着鲁省那片地?”他突然提高了嗓门,“再说,当年他们的地质队在华考察,结论就是‘中国贫油’,现在就算看到咱的坦克,也只会以为是从日军手里缴的,绝不会往油田上想!”

这话戳中了要害。早年间,欧美列强的勘探队在华跑了个遍,从东北到西北,钻了上百口井,没打出像样的油田,“中国贫油论”早就成了国际共识。小鬼子信了,大鹰酱也信了,这才有了小鬼子疯抢东南亚油田、大鹰酱把石油战略重心放在中东的局面——谁也想不到,鲁省的盐碱地下,藏着能颠覆这一切的宝藏。

“防人之心不可无。”李明远望着雨幕里的坦克,“这次打榆次,动静要大到让整个华北的鬼子都跳脚,让大鹰酱的情报部门忙着分析咱的‘进攻路线’,没空去琢磨鲁省那片盐碱地。而且,榆次要打就得打疼,不能只捡县城的小缴获——那里有日军的华北兵站总部,光是仓库就有十二个,粮弹、被服、药品堆成山,还有从太原迁来的机械修理厂,车床、铣床能武装咱三个兵工厂。”

赵大山扛着新造的火箭筒跑过来,筒身还冒着机油的热气。“旅座,三旅的弟兄们都憋坏了!上次打平遥,学生兵一触即溃,缴获的三八大盖比咱的56式还旧,这次打榆次,高低得捞点硬通货!”他指着火箭筒,“汉斯新改的这玩意儿,能打穿鬼子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兵站总部那厚墙,保准一炮一个窟窿!”

榆次是晋中咽喉,驻着日军独立第10旅团,说是旅团,实则是“凑数部队”——兵员里,十六岁的“少年兵”占了三成,五十岁的“国民兵”占了四成,手里的枪有三八大盖,有老旧的三八式骑枪,甚至还有清末的汉阳造,轻重机枪加起来不到五十挺,唯一能看的就是兵站总部的防御工事,墙厚三米,外带三层铁丝网和壕沟。

“就打他们的工事软肋。”李明远在地图上标出兵站总部的位置,“日军把主力放在东西两门,却忽略了城北的污水处理厂——那里的管道直通兵站仓库的地下,虽然窄,但够一个人匍匐通过,是当年阎锡山修的,鬼子不知道这茬。”

为了摸清管道走向,潜伏在榆次的地下党冒着雨摸了三夜,画出详细图纸:从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往下挖两米,能找到主管道,顺着管道往南爬一百五十米,就是兵站仓库的地下储藏室,那里堆放着从华北各地搜刮来的银元、布匹和药品。

“让陈二牛的一旅主攻东门,用坦克和火箭筒猛轰,吸引鬼子注意力;张猛的三旅从北门管道摸进去,先占储藏室,再端旅团部;另外,让游击队把榆次到太原的铁路扒了,电话线剪了,让鬼子想求援都没地方喊。”李明远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三天内,必须拿下榆次,而且要让鬼子以为,咱的目标是‘切断正太线,威胁太原’,绝不能让他们猜到,咱真正要保的是鲁省那片地。”

行动定在七月初七,这天是七夕,鬼子的兵站总部要给“少年兵”过“成人礼”,准备了酒肉,警戒松懈。

凌晨三点,雨还没停。陈二牛的一旅在东门打响了第一枪,二十辆“云蒙三号”坦克顶着雨冲锋,炮口喷着火焰,把东门的碉堡轰得粉碎;火箭筒手趴在泥水里,一发接一发地轰击城墙,混凝土碎块混着雨水溅得到处都是。

城头上的鬼子乱成一团。“少年兵”吓得躲在掩体后哭,“国民兵”举着枪发抖,旅团长渡边是个文官出身的少佐,站在指挥部里对着电话喊破了嗓子,却连一个完整的命令都下不出来——电话线早被游击队剪了,派出去送信的通信兵,刚出指挥部就被冷枪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