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37年的日子 > 第27章 烽火淬炼钢铁旅,远征先遣探前 路

第27章 烽火淬炼钢铁旅,远征先遣探前 路(1 / 2)

第二十七章:烽火淬炼钢铁旅,远征先遣探前路

云蒙山的熔炉从早烧到晚,赤红的钢水映红了工匠们的脸。周先生举着新铸的炮管,在冷水里猛地一淬,“滋啦”一声腾起白雾,他用卡尺量了量内径,咧嘴笑道:“汉斯这老小子教的法子真管用!误差不到半毫米,能扛住三十发炮弹不炸膛!”

溶洞外,战士们正扛着新造的半自动步枪列队。枪身烤蓝在阳光下泛着幽光,刺刀磨得能照见人影。李明远走过队列,随手拿起一支,拉动枪栓,清脆的“咔嚓”声在山谷里回荡。

“枪是好枪,但能不能打胜仗,看的不是枪,是人。”他把枪还给战士,声音洪亮如钟,“从今天起,各旅分散出击,正太线、同蒲线、平汉线,凡是有鬼子据点的地方,都去碰碰!不用贪多,打一个据点,学一套经验;攻一个小镇,练一套战术——要让每个弟兄都知道,枪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命是拼出来的!”

命令一下,五万大军像开闸的洪流,涌向晋省各地。

陈二牛的一旅盯上了正太线旁的赵家峪据点。据点里驻着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连的伪军,炮楼修在半山腰,易守难攻。陈二牛没硬闯,让战士们白天在山下埋地雷,晚上就往炮楼扔“土喇叭”——里面录着伪军家属的哭喊声:“狗剩,娘在家等你回来,别再帮鬼子卖命了!”

三天后,炮楼里的伪军扛不住了,半夜偷偷放下吊桥,里应外合缴了日军的械。陈二牛让人把炮楼拆了,铁轨扛回兵工厂,临走时在墙上刷了行字:“再敢来,下次炸的就是太原城!”

赵大山的游击队则钻进了吕梁山。那里的鬼子据点藏在密林里,靠索道运送物资。赵大山让人砍了几棵大树,横在索道下,等鬼子的物资箱滑过来,“哐当”一声撞个粉碎。战士们捡了满地罐头,还顺走了两箱掷弹筒炮弹,气得据点里的鬼子嗷嗷叫,却连人影都抓不到。

最狠的是新组建的三旅。旅长是从中条山溃兵里提拔的张猛,原是国军的营长,打硬仗是把好手。他带着部队奔袭百公里,摸到平汉线旁的临河镇,趁鬼子开“慰劳会”时摸进城,用火箭筒端了宪兵队,缴获的电台里还在播放日军“大东亚共荣”的鬼话,张猛一脚踹翻机器:“让他们荣到阎王殿去!”

各部队的战报雪片似的飞回云蒙山,李明远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复盘。哪个据点的工事值得借鉴,哪个小镇的街巷适合打巷战,甚至连鬼子的换岗规律、伪军的软肋,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旅座,三旅在临河缴获了辆摩托车,张猛说能改成‘快速侦察车’,要不要让他送回来?”通信兵小张举着电报问。

李明远正在看一张东南亚地图,闻言抬头笑了:“让他自己改!告诉他,改好了就沿着平汉线多跑几趟,把鬼子的兵站位置摸清楚——将来有用。”

小张挠挠头:“咱在晋省打仗,摸东南亚的地图干啥?”

“因为仗不止要在晋省打。”李明远指着地图上的“缅甸”二字,“总部来电,说要派远征军入缅作战,配合英军打鬼子。咱得派支队伍去,摸摸热带丛林的打法,学学怎么跟英美军队协同,将来……路还长着呢。”

他早就盘算好了:日军把精锐投到东南亚,那里的丛林战、山地战,跟晋省的打法截然不同。派部队去历练,既能支援友军,又能积累经验,等将来反攻时,这些经验能救命。

挑选远征先遣队时,各部队都红了眼。陈二牛拍着胸脯说一旅能啃硬骨头,张猛更是带着全旅战士写血书,说要去缅甸“给中条山的弟兄报仇”。

李明远最终选了赵大山的游击队骨干,加上三百名会说几句英语的学生兵,编成“山地丛林先遣团”,共一千人。装备是最好的:新造的半自动步枪、十挺轻机枪、五具火箭筒,还有汤姆特意配的防疟疾药粉——用煤焦油提炼的,黑乎乎的像芝麻糊,却能防丛林里的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