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麦场设伏诱敌入,全民皆兵破重围
(一)
天刚蒙蒙亮,打谷场就热闹起来。南坡村的泥水匠们赤着膊,抡着锄头往地下刨,汗珠砸在新翻的泥土里,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北河村的船工们扛着麦秸垛往场边挪,每垛麦秸里都藏着两三个土炸弹,引线头小心翼翼地从麦秸缝里露出来,像毒蛇吐着信子。
“老张,暗道挖多深了?”李明远踩着露水走过来,鞋帮沾满了泥。泥水匠老张直起身,用袖子抹了把脸,露出被汗水泡得发白的眼睛:“够深了!三尺多,能藏下俩人并排走,直通场东边的高粱地。”他用锄头往地上敲了敲,“这儿是入口,盖着石板,上面再铺层麦糠,保准看不出来。”
李虎带着机枪队在高粱地里埋伏,把歪把子机枪架在土坡上,枪口对准打谷场的入口。他身边的新弟兄大多是柳溪村的货郎,平时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此刻却握着土铳,手心里全是汗。“别紧张,”李虎拍了拍一个年轻货郎的肩膀,“等会儿听我口令,鬼子进了场,先打他们的当官的,当官的一倒,剩下的就是散沙。”
货郎小栓咽了口唾沫,紧了紧手里的土铳:“虎哥,俺……俺要是打偏了咋办?”
“打偏了就往人堆里打!”李虎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铁砂子弹,沾着就带伤,怕啥?”
(二)
辰时刚过,镇外的山坳里传来动静。柳溪村的货郎们按照计划,假装慌慌张张地往山坳跑,边跑边喊:“鬼子大爷!石佛镇的粮仓还有粮!就在打谷场呢!俺们看见他们往那儿运了!”
李明远趴在打谷场边的草垛后,用望远镜看着山坳。果然,没过多久,鬼子的帐篷就动了——先是十几个骑兵冲出来,绕着打谷场转了两圈,见场里只有几个“看守粮食”的老弱村民(其实是联军扮的),才掉头回去报信。
“鱼儿要上钩了。”李明远对身边的王猎户说。王猎户正往箭杆上缠浸了松油的布条,闻言咧嘴一笑:“等会儿就让他们尝尝‘火箭宴’的滋味。”
半个时辰后,鬼子的大部队出动了。这次他们学乖了,没开车,全是步兵,排着队往打谷场来,前后各有一个小队警戒,中间是扛着麻袋的辎重兵——看样子是准备来装粮食的。领头的军官骑着马,举着望远镜,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军靴踩在田埂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别慌,等他们全进来。”李明远按住蠢蠢欲动的李虎,“让辎重兵先动手,他们一扛粮,队伍就散了。”
果然,鬼子的先头部队进场后,见场中间堆着十几个粮袋(里面其实装的是沙土,上面撒了层麦粒),立刻喊来辎重兵。辎重兵们放下枪,争先恐后地往麻袋上套绳子,队伍瞬间乱成一团,警戒的士兵也放松了警惕,有的靠在麦秸垛上抽烟,有的蹲在地上喝水。
“就是现在!”李明远猛地挥了挥手。
(三)
信号是王猎户射出的火箭。三发火箭拖着火苗,“嗖嗖”地飞向打谷场中央,正好落在鬼子的辎重兵堆里。火箭没炸,但松油燃得快,瞬间就点燃了一个辎重兵的衣服,那人惨叫着乱跑,又引燃了旁边的麻袋,“轰”的一声,沙土混着麦粒炸开,迷住了不少鬼子的眼。
紧接着,场边的麦秸垛突然“活”了过来——北河村的船工们猛地拽动引线,藏在里面的土炸弹接连爆炸,麦秸混着碎石和铁砂满天飞,靠在垛边抽烟的鬼子瞬间被掀飞,残肢断臂挂在旁边的槐树上,像结了串恶心的果子。
“打!”李虎的吼声在高粱地里炸响,歪把子机枪“哒哒哒”地喷出火舌,子弹像割麦子似的扫向打谷场入口,把想往外冲的鬼子压了回去。埋伏在暗道里的泥水匠们也没闲着,他们从石板下钻出来,举着削尖的楠竹,专捅鬼子的后腰,惨叫声此起彼伏。
鬼子的军官反应不慢,立刻拔出军刀,喊着口号想组织反击。但队伍已经乱了,辎重兵们没带枪,只能抱着头乱窜;警戒的士兵被机枪压得抬不起头,想找掩护,却发现场边的麦秸垛全成了“炸弹库”,碰哪哪炸。
“往高粱地冲!”军官见势不妙,调转马头就想逃。刚跑出两步,就被阁楼里的张寡妇一箭射穿了马眼,马惊了,把他甩下来,正好摔在李明远面前。李明远没开枪,举起手里的步枪,用枪托狠狠砸在他的后脑勺上,“咚”的一声,像砸烂了个西瓜。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