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战斗打到黄昏,鬼子还是没冲进东街的核心区,反而在巷口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卡车被烧了三辆,迫击炮也被李虎的机枪打哑了一门。领头的军官急红了眼,开始往巷子里扔燃烧弹,想把民房全烧了。
火借风势,很快就舔上了东街的茅草顶。李明远指挥着弟兄们往房顶上泼水,可水不够,眼看火势要蔓延,北河村的船工突然喊:“往房顶上铺湿稻草!”
他们带来的楠竹派上了用场——几个人扛着楠竹,搭成简易的天桥,把村西头池塘里的湿稻草运到房顶上,一层层铺在茅草上。湿稻草不燃,还能隔热,火很快就被压了下去,只冒黑烟。
“鬼子要是再扔燃烧弹,咱就往烟里撒辣椒面。”张寡妇带着妇女们往布袋里装辣椒面,“呛死他们这些狗娘养的!”
果然,鬼子见火没烧起来,又扔了几颗燃烧弹。这次,联军早有准备,等燃烧弹落地,就往烟里撒辣椒面。辛辣的烟顺着风往巷口飘,鬼子正往前冲,被呛得涕泪横流,咳嗽不止,手里的枪都握不住了。
(五)
夜幕降临时,鬼子终于退了。他们在镇外的山坳里扎营,看样子是想连夜休整,明天再攻。李明远没让弟兄们休息,而是召集各村的领头人,在染坊开了个紧急会议。
“鬼子人多,硬拼不是办法。”李明远在地上画着镇子的地图,“咱得把他们引出东街,在开阔地打伏击。”
“引他们出来?咋引?”王猎户挠了挠头。
周镇长推了推眼镜,突然说:“有了!鬼子不是缺粮吗?咱把粮仓里剩下的粮食往镇外的打谷场运,故意让他们看见。他们肯定会来抢,到时候……”
“到时候咱就在打谷场四周的麦秸垛里藏炸药!”李虎接话,眼睛发亮,“再让船工在打谷场的地下挖暗道,等鬼子进了场,就从暗道里往外扔手榴弹!”
众人越说越兴奋,很快就定下了计策:南坡村的泥水匠负责在打谷场地下挖暗道,北河村的船工往麦秸垛里藏炸药,柳溪村的货郎带着孩子们去镇外“放风”,假装害怕鬼子,把“粮仓里还有大半粮食”的消息透给他们。
散会时,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染坊的院子里,新加入的弟兄们正围着篝火擦枪,老弟兄们在教他们怎么用土炸弹,妇女们在缝补撕破的衣服,孩子们则在旁边听着战斗故事,眼睛里闪着光。
李明远靠在门框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起刚到石佛镇时,这里还是座死气沉沉的镇子,百姓见了鬼子就躲。而现在,男女老少都成了战士,手里的家伙或许简陋,心却拧成了一股绳。
“连长,你看。”李虎走过来,往镇外指了指。月光下,打谷场的方向已经有了动静——泥水匠和船工们正在连夜忙活,麦秸垛一个个立起来,像沉默的哨兵。
李明远笑了。他知道,明天的仗肯定不好打,但他不怕。因为他身后,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密的网,这张网是用民心织成的,比任何城墙都坚固。
夜风从巷口吹进来,带着麦秸的清香。远处的山坳里,鬼子的帐篷还亮着灯,但李明远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灯光就会被扑灭,就像被星火燎原的火焰,吞噬掉所有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