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上周在图书馆偶遇苏晚晴时,对方抱着一摞《山区教育现状分析》,抬头看见他时眼睛亮得像星子:“你们要回青岭村的话……”当时他没接话,现在盯着“苏晚晴”三个字,喉咙发紧。
青岭村的站牌出现在车窗外时,张野突然站起来。
他的登山包撞在前面座椅靠背上,惊得邻座的老奶奶抬头看他。
“到了。”他说,声音哑得不像自己。
赵子轩关掉直播,把自拍杆往包里塞时戳到了手,疼得龇牙咧嘴,却还在跟弹幕里的观众说:“明天带你们看山里的星星。”
临时帐篷还是记忆里的位置,搭在村口老槐树下。
张野扯了扯帐篷绳,发现比去年紧了些——大概是村主任老周定期维护过。
他弯腰钻进帐篷,迎面扑来熟悉的干草味,混着点潮湿的泥土腥。
墙角堆着几摞新课本,封皮上印着“爱心捐赠”,最上面那本《语文》的扉页写着“给小石头”,字迹是赵子轩特有的龙飞凤舞。
“老师!”
稚嫩的呼喊声像小炮弹般砸进来。
小石头挤开前面的孩子,扑进林枫怀里。
他的校服领口歪着,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红秋衣——和去年冬天林枫塞给他的那件一模一样。
“林老师你看!”他举起作业本,纸页边缘卷得像波浪,上面画着四个火柴人,头顶歪歪扭扭写着“我的老师,也是我的英雄”。
赵子轩蹲下来,捏了捏小石头的脸:“小屁孩,画得真丑。”但他掏出手机时,手指在拍照键上顿了又顿,最后把照片设为了屏保。
张野被几个男孩拽到空地上,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根树枝当剑:“张老师,教我们打拳!”他愣了愣,弯腰把树枝接过来:“这不是剑,是棍。江湖里啊,棍比剑实在……”
夜色漫上来时,火堆在帐篷前噼啪作响。
陈默的电脑搁在块磨平的石头上,屏幕幽蓝的光映着他发亮的眼睛:“刚收到笔匿名捐款,备注写着‘别让孩子也变成大人’。”
林枫抬头,满天星子像撒了把碎钻。
他想起毕业那晚,四人在寝室楼顶用手机闪光灯摆“404”,当时赵子轩说:“以后要是走散了,就看星星,每颗都是我们的灯。”现在星星还在,而他们的灯,似乎更亮了些。
“我们逃了课,可好像……”他望着火堆里跳动的火星,声音轻得像叹息,“终于上对了学。”
不知谁的手机在帐篷里震动。
林枫摸出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他看见锁屏壁纸——是去年在青岭村拍的,四个大男孩和一群孩子挤在帐篷前,背景是歪歪扭扭的“404永不毕业”横幅。
风掀起帐篷门帘,那件印着“404”的冲锋衣轻轻扬起,衣摆扫过陈默的电脑。
平台后台的提示音不断响起,在寂静的山夜里格外清晰:“用户‘小石头’已注册。”“同步完成。下次登录时间: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