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绝不放弃(1 / 2)

程立秋冲出大姐家那个被悲伤浸透的小院,冰冷的夜风如同无数把钝刀子,瞬间割在他因愤怒和奔跑而滚烫的脸颊上,带来一阵刺痛般的清醒。他没有停下脚步,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那浸满泪水的灯火,而是沿着记忆中通往海边的土路,再次发足狂奔。身后隐约传来的、大姐压抑不住的又一轮悲声,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脊梁,让他跑得更快,更急。

从黑瞎子沟到海边的渔村,几十里山路,他刚刚亡命奔回,此刻又要不顾一切地奔赴。身体的疲惫如同附骨之疽,在短暂的肾上腺素消退后,疯狂地反噬而来。双腿如同灌满了铅,每一次抬起都牵扯着酸胀欲裂的肌肉;肺部火辣辣地疼,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血腥味的灼热。但他不管不顾,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燃烧:赶到海边!立刻!马上!多耽搁一秒,大姐夫和那些船员生还的希望就渺茫一分!

夜色浓重,山路崎岖。没有月光,只有惨淡的星光勉强勾勒出山峦和林木狰狞的轮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着,摔倒了,立刻爬起来,顾不得拍打身上的泥雪,继续向前冲。荆棘划破了他的手背和脸颊,渗出的血珠瞬间被冻凝,带来一阵阵麻木的刺痛。寒冷如同无孔的幽灵,穿透他被汗水浸透又冻硬的棉衣,贪婪地攫取着他体内残存的热量。

他不知道跑了多久,时间在极度的疲惫和焦虑中失去了意义。直到东方天际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的亮光,直到咸腥潮湿的海风气息越来越清晰地钻入他的鼻腔,直到耳边开始传来那永恒不变的、带着某种不祥咆哮意味的海浪声,他才终于踉跄着冲出了最后一片林地,眼前豁然开朗——那片灰蒙蒙、仿佛无边无际的、正在黎明前最黑暗中躁动不安的大海,赫然展现在眼前!

渔村近在咫尺,低矮的房屋像一群蜷缩在海岸边的黑色甲虫,零星亮着几盏昏黄如豆的灯火,在呼啸的海风中摇曳欲熄。平日里停泊着众多渔船、显得熙攘热闹的码头,此刻却异常空旷、死寂,只有几盏防风马灯在码头的木桩上摇晃,发出惨淡的光晕,映照出空荡荡的泊位和波涛汹涌的、泛着白沫的黑色海面。风声、浪声,在这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狂暴,像无数头巨兽在黑暗中咆哮、冲撞,带着一种吞噬一切的恐怖力量。

程立秋没有进村,直接冲向了码头。码头上聚集着一些人影,多是渔村里的男人和老渔民,他们裹着厚厚的棉袄,抄着手,面色凝重地望着漆黑如墨、浪涛翻涌的海面,低声交谈着,摇头叹息着。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味、鱼腥味,以及一种无形的、压抑的绝望。

看到程立秋如同从水里捞出来、又像从泥里滚出来般狼狈而凶悍地冲上码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交谈声戛然而止。

“立秋?”

“是立秋回来了!”

“山里的事……”

程立秋没有理会众人的招呼和询问,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灯,在人群中急速扫过,最后定格在一个蹲在码头边缘、望着大海默默抽烟的老者身上——那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经验最丰富的老船长,马四海,也是大姐夫程大海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辈。

程立秋几步冲到马四海面前,因为跑得太急,停下来时一阵眩晕,他强行稳住身形,声音嘶哑得几乎变形:“四海叔!大海……我大姐夫他们……有消息了吗?!”

马四海抬起头,那是一张被海风和岁月刻满了沟壑的古铜色脸庞,此刻写满了疲惫与沉重的无奈。他深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浓重的烟雾,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沙哑:“没有……一点信儿都没有。昨天后晌风最大的时候,还能隐约听到他们船上求救的哨子声,后来……后来就啥也听不见了。立夏和立冬他们的船回来也说,亲眼看见大海的船被一个大浪打歪了,机器声不对,然后就……就看不见影了……这都快一天一夜了……”

老人的话,像最后一瓢冰水,浇灭了程立秋心中仅存的一丝侥幸。一天一夜!在这初冬的狂风恶浪里,一条失去动力的破旧渔船,生存的希望何其渺茫!

周围的人都沉默着,脸上露出兔死狐悲的哀戚。有人低声劝道:

“立秋,节哀吧……这风浪,神仙难救……”

“是啊,这天气,谁敢出海?去就是送死啊!”

“大海是个好人……可惜了……”

“不!”程立秋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燃烧着近乎偏执的火焰,他斩钉截铁地低吼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看到船骸,没找到人,我就不信他们没了!”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马四海:“四海叔!村里还有能出海的船吗?抗风浪好点的!我租!我买!多少钱都行!我要出海去找!”

此言一出,码头上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立秋!你疯啦?!”一个相熟的中年渔民一把拉住他的胳膊,“你看看这海!看看这天!这浪头比房子都高!你现在出海,不是去找人,是去送命!”

“就是!这鬼天气,啥船敢出去?马达声都听不见,就得被浪拍碎了!”

“立秋,知道你心急,可也不能这么犯浑啊!大海要是知道,也不能让你这么干!”

劝阻声七嘴八舌地响起,充满了善意,却也如同一道道枷锁,试图捆住程立秋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