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仿佛过得很慢。终于,最后一根紧勒着玳瑁后肢的网线被割断。那只硕大的玳瑁猛地一挣,脱离了渔网的束缚,但它并没有立刻游走,而是浮在船边,仰起头,深深地看了程立秋一眼,那眼神似乎充满了感激。然后,它才摆动四肢,沉入水中,消失在了浑浊的波浪里。
“走了……”程立冬松了口气。
程立秋也直起身,擦了把脸上的水,看着玳瑁消失的方向,长长舒了口气。手上的伤口被海水蛰得生疼,但他心里却莫名地感到一阵轻松。
“快回舱!风更大了!”马老四在驾驶室喊道。
众人赶紧撤回船舱。程立夏看着程立秋流血的手,阴阳怪气地说:“图个啥?差点把自己搭进去,就为只海龟?”
程立秋没理他,自顾自地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撕下布条简单包扎了一下。
渔船在风浪中艰难返航,等靠上码头时,已经是风雨交加。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汤鸡,疲惫不堪。但奇怪的是,虽然经历了惊险,大家的心情却都不坏,尤其是参与了救援的船员,脸上都有一种做了好事的坦然和满足。
这件事就像一个小插曲,很快被繁忙的卸货、卖鱼、整理船只等日常工作淹没。程立秋手上的伤也只是小伤,魏红心疼地给他换了药,埋怨了几句,也就过去了。程立夏更是早把这事抛到了脑后,只惦记着这次卖鱼能分多少钱。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再次出海,程立秋原本打算去另一个传统的渔场试试运气。但船刚驶出不远,负责了望的船员就惊呼起来:“秋子哥!快看!好多鱼!前面那片海,水色都不对了!”
程立秋拿起望远镜望去,只见船头左前方不远处的一片海域,海水明显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活跃的墨蓝色,与周围平静的海水形成鲜明对比。那是大型鱼群聚集的典型特征!
“转向!去那边!”程立秋立刻下令。
渔船靠近那片海域,所有人都惊呆了。水下仿佛有一个巨大的、移动的阴影,无数银白色的鱼群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紧密地聚集在一起,翻滚、游动,数量之多,简直骇人听闻!而且,这鱼群的质量极高,大多是价值不菲的黄鱼、黑鱼和鲳鱼!
“下网!快下网!”马老四的声音都激动得变了调。
这一网的收获,远超之前任何一次!网具几乎被撑爆,起网时异常费力,但看着那满坑满谷的优质鱼获,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狂喜。
更神奇的是,接下来的几天,只要程立秋的渔船出海,总能在不太远的地方发现类似的大型鱼群,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暗中指引一样。收获一次比一次丰厚,船员们的腰包都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连一直对程立夏父子心存芥蒂的船员,看到这源源不断的收获,心情也好了不少,偶尔也会跟程立冬开开玩笑。
渐渐地,船上开始流传起一个说法。
“哎,你们说,是不是上次秋子救的那只老玳瑁在报恩啊?”休息时,一个年轻船员神秘兮兮地说。
“还真有可能!老辈子人都说玳瑁通灵,有它在的地方,鱼群就多!”
“对对对!你看,自打救了它,咱这鱼获,邪了门了!”
“肯定是玳瑁大王给咱赶鱼呢!立冬,当时可是你第一个看见的,你也有一份功劳!”
程立冬憨厚地笑着,挠挠头,没说话,但眼里闪着光。他想起那只玳瑁最后看二哥的那一眼,心里也隐隐觉得,或许真的有那么点玄乎。
程立夏听着这些议论,心里更是酸得冒泡。他既嫉妒这莫名其妙的好运气,又暗恨这运气似乎跟程立冬、跟那只破海龟扯上了关系,唯独跟他无关。他私下里对程老爹说:“爹,你听他们胡说八道!哪有海龟报恩的事?肯定是碰巧了!”
程老爹将信将疑,但看着每天实实在在的收入,他心里的天平,又不自觉地朝着能带来“好运”的老二和老三那边,倾斜了一点点。
程立秋对于“玳瑁报恩”的说法,不置可否。他更愿意相信这是某种海洋生态的巧合,或者是马老四经验老到,找到了好的渔场。但无论如何,这接连的丰收,极大地缓解了他资金上的压力,也让他在船队的威信更高了。
他站在船头,看着眼前再次出现的、活跃的鱼群,目光深邃。不管是不是报恩,这海,似乎真的开始对他露出慷慨的一面。而他要做的,就是抓住这机遇,更快地积累资本,为下一步更大的计划做准备。至于那两位心思各异的“亲人”,在这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他们的那些小算盘,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他看了一眼在甲板上忙碌、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笑容的程立冬,又瞥了一眼角落里神色复杂的程立夏,心中冷冷一笑。好运,或许会眷顾善良和努力的人,但绝不会降临在心术不正者头上。这“玳瑁报恩”带来的红利,他们能享受到多少,还得看他们自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