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再次回到王吾被封王的时候。
曼·辛格二世在德里城下惨败后,并未如帝国预料的那样一蹶不振。这位土邦王公带着残部退入拉贾斯坦沙漠,开始了漫长的游击战争。
\"陛下,曼·辛格已逃入沙漠,似有死灰复燃之意。\"叶孤白向王十三禀报。
王十三皱眉:\"区区残寇,能成什么气候?派兵清剿便是。\"
但叶孤白忧心忡忡:\"沙漠地形复杂,我军多为步兵,恐难适应。且曼·辛格在当地颇有威望...\"
\"那就增派骑兵,\"王十三不以为意,\"务必斩草除根!\"
然而,这场清剿远比想象中艰难。
曼·辛格将残部化整为零,分散在沙漠边缘的绿洲群落中。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与帝国军周旋。
\"将军,前方发现叛军踪迹!\"帝国侦察兵报告。
但当帝国骑兵赶到时,只看到空无一人的营地和一串通向沙漠深处的脚印。
\"追!\"将领下令。
但沙漠行军极其艰难。烈日当空,沙地松软,马匹很快就疲惫不堪。而曼·辛格的人却骑着骆驼,轻松穿越沙丘。
更可怕的是,叛军经常利用沙暴天气发动突袭。他们如鬼魅般出现,射几箭就消失在大漠风沙中。
\"这些该死的沙漠狐狸!\"帝国将领气得咬牙切齿。
曼·辛格深知帝国军的弱点:依赖漫长的补给线。他组织小股骑兵,专门袭击阿格拉至德里的粮道。
\"每组五十人,只抢粮食,不拼命。\"曼·辛格嘱咐部下,\"烧毁运输车辆后就撤,不要恋战。\"
战术很快见效。帝国粮队屡遭袭击,粮草损失惨重。驻德里军队开始缺粮,士气大跌。
\"必须加强粮道护卫!\"叶孤白下令。
但护卫兵力增加,前线作战兵力就减少。帝国陷入两难境地。
曼·辛格还发明了\"夜袭骚扰\"战术。每晚派小股兵力接近帝国军营,射几箭,喊几声,制造混乱。
\"叛军来了!\"
\"快起来!迎敌!\"
帝国士兵夜不能寐,疲惫不堪。更可恶的是,叛军还破坏水井,污染水源,让帝国军生存更加艰难。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帝国将领抱怨,\"士兵们都快崩溃了!\"
但曼·辛格的游击队员却精神抖擞。他们白天在绿洲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以逸待劳。
曼·辛格深知,游击战离不开民众支持。他严格约束部下:\"只抢帝国军,不扰本土民!\"
当帝国军因缺粮而掠夺村落时,曼·辛格反而出兵保护农民。
\"王公大人救了我们!\"农民感激涕零,主动为叛军提供情报和补给。
婆罗门祭司也积极配合,宣扬\"抵抗异教徒是梵天旨意\"。许多青年加入游击队,妇女则为叛军传递消息。
帝国军逐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曼·辛格还使用\"伪降\"计策。他让部分士兵假装投降帝国军,混入后勤队伍。
这些\"降兵\"摸清帝国军的换防时间和补给周期后,里应外合发动袭击。
一次,他们甚至烧毁了帝国军的一个重要粮仓。
\"这些降兵不可信!\"帝国军对投降者产生信任危机,管理更加困难。
一年过去,曼·辛格的游击战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帝国军损失惨重,却连叛军主力都没找到。
\"陛下,如此下去恐非良策,\"叶孤白禀报,\"我军伤亡日增,粮草消耗巨大,士气低落...\"
王十三皱眉:\"区区残寇,竟如此难缠?\"
他意识到,曼·辛格抓住了帝国军的致命弱点:帝国驻军少、帝国本土遥远、补给困难,而叛军却本土作战,以逸待劳。
\"改变策略,\"王十三下令,\"重点防守主要城市,放弃偏远地区。\"
帝国军收缩防线,重点防守德里、阿格拉等大城市。偏远地区和乡村实际上落入曼·辛格的控制中。
曼·辛格也不急于攻城,而是巩固根据地,发展力量。
\"我们不需要击败帝国军,\"他对部下说,\"只需要让他们无法安心统治。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果然,帝国驻军因长期消耗,士气日益低落。许多士兵思乡心切,甚至出现逃兵。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一个意外转机出现。
帝国探矿队在拉贾斯坦发现大型银矿。王十三立即意识到其战略价值。
\"若控制此矿,不仅可解决军费问题,更能吸引移民,巩固统治。\"他下令加大开采力度。
曼·辛格也意识到银矿的重要性。他组织兵力袭击矿场,破坏开采。
银矿争夺成为新的焦点。
帝国军重兵防守银矿,曼·辛格则不断骚扰。游击战进入新阶段。
一次,曼·辛格甚至率主力突袭矿场,差点得手。
\"必须彻底清剿这些叛军!\"王十三震怒,增派更多兵力。
但曼·辛格改变策略,不再强攻,而是破坏矿场通往城市的道路,阻挠银矿运输。
\"没有道路,银矿就如废矿。\"他得意地说。
战争进入持久消耗阶段。帝国军控制主要城市和银矿,但无法有效统治广大乡村。曼·辛格控制乡村,但无力攻打城市。
双方形成微妙的对峙局面。
帝国每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持驻军,而曼·辛格却以战养战,越战越强。
\"这样下去,帝国迟早会撑不住。\"叶孤白忧心忡忡地向王十三禀报。
王十三沉默良久。他不得不承认,曼·辛格的游击战确实高明,精准击中了帝国的弱点。
王十三最终做出战略调整:\"既然无法彻底清剿,那就改为遏制。\"
他下令:
重点保障银矿和主要城市安全。
当地土邦合作,实行\"以夷制夷\"。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争取民心。
同时,他暗中派人与曼·辛格接触,试探和谈可能。
但曼·辛格态度强硬:\"除非帝国完全退出印度,否则免谈!\"
战争陷入僵局。帝国无法消灭曼·辛格,曼·辛格也无法驱逐帝国。
双方形成一种危险的平衡:帝国控制点与线,曼·辛格控制面。
王十三的身体虽未完全康复,但已恢复七七八八。在曼·辛格要求帝国完全退出印度后,他决定御驾亲征。
\"陛下,龙体为重啊!\"薛城等大臣劝阻。
\"区区蛮夷,竟让帝国束手无策,\"王十三冷笑,\"朕倒要看看,这个曼·辛格有何能耐!\"
他亲自挑选了十二名大阁绝顶高手随行,其中包括:白鹤道长药不平、明白道人封乘羊、黑神教教主哈日,以及其他九名各怀绝技的高手。
\"此次征伐,不以刀兵为主,\"王十三对心腹说,\"朕要与他们争夺信仰,从根本上瓦解反抗力量。\"
抵达印度后,王十三首先实施\"神格嫁接\"策略。
他让哈日宣称:\"大黑神并非外来之神,而是湿婆的怒相化身,专惩破坏秩序之徒。\"还编造传说:\"大黑神曾在拉贾斯坦显灵,帮农民赶走沙暴。\"
白鹤道长则将道教三清与印度三相神对应:\"三清即梵天、毗湿奴、湿婆在东方之分身。\"
他们甚至改造宗教符号:将道教符箓绘上莲花图案,大黑神像装饰印度珠宝,让民众产生熟悉感。
\"要让印度人觉得,我们的神就是他们的神。\"王十三叮嘱。
王十三禁止建造中式庙宇,而是改造印度村落的神龛。
在每个神龛中,并排放置:
装饰印度珠宝的大黑神雕像。
绣有印度纹样的三清画像。
传统的印度教神像。
仪式也精心设计:先念印度祈福咒语,再诵道教经文,最后用印地语宣讲\"信帝国神得丰收\"。
\"信仰要与生存需求绑定,\"王十三指示,\"让他们明白:顺从帝国,才能过好日子。\"
王十三让三位高手各司其职,开展\"信仰渗透组合拳\"。
白鹤道长带医疗队深入村落,用中药治疗当地顽疾。治愈后告知:\"此乃帝国神庇佑。\"同时教授农业技术,修复水利,让民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明白道人专门反驳婆罗门言论。他用梵文解读道教经典,宣称\"道与梵本为一体\"。还举办讲经会,用通俗语言解释帝国神的善意。
哈日则负责威慑。对支持反抗军的村落,他带人制造\"神罚\"假象:用烟火术制造黑烟,宣称是大黑神怒焰;散布\"跟随曼·辛格会遭天谴\"的言论。
王十三深知,要瓦解反抗,必须打破婆罗门的宗教垄断。
他让白鹤道长编写《民间祭神手册》,用印地语图文并茂地教导普通民众如何在家祭祀,无需通过婆罗门。
更厉害的是,他从本地人中挑选\"民间祭师\":那些被治愈的农民、投诚的小贵族,经过培训后主持仪式,彻底打破婆罗门的特权。
\"要让每个人都能直接与神沟通,\"王十三说,\"无需中间人插手。\"
王十三授意哈日联合投诚的婆罗门,共同发布\"神谕\":
\"曼·辛格发动战乱,破坏祭祀,是为渎神!\"
\"跟随者死后将坠入无梵天之地!\"
他们还大肆宣传反抗军的\"不敬\"行为:占用神庙、误伤祭司等,让民众觉得反抗军才是信仰的破坏者。
\"要让他们从信仰扞卫者变成信仰毁灭者。\"王十三冷笑。
策略逐渐见效。许多村民开始接受帝国神,甚至主动报告反抗军动向。
\"王公大人,东村有人暗中资助叛军。\"村民向帝国军告密。
\"好!立即查处!\"王十三满意地点头。
曼·辛格发现,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村民不再提供粮食和藏身之所,兵源也日渐枯竭。
\"可恶!这些帝国人太狡猾了!\"曼·辛格愤恨不已。
拉贾斯坦沙漠深处,一座隐秘的绿洲堡垒中,曼·辛格正与心腹密议。
\"王公,帝国的新策略很毒辣,\"老祭司瓦苏德夫忧心忡忡,\"他们在德里用粮食换信仰,许多贫民已经开始动摇。\"
曼·辛格沉思片刻,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存粮?\"
\"土邦私库中还有三千担高产稻种,\"财政官回答,\"但这是最后的储备了...\"
\"全部拿出来!\"曼·辛格决然道,\"立即启动'神庙民生化'计划!\"
在斋浦尔的毗湿奴神庙前,民众排起长队。曼·辛格亲自站在神庙门口,向民众宣布:
\"从今日起,凡供奉本土神者,每月可领足够种植两亩地的高产稻种!神庙还将提供免费农具和灌溉设施!\"
民众哗然。老农夫拉姆颤声问:\"王公,这是真的吗?不需要我们先做什么?\"
\"只需要你们诚心信仰本土神,\"曼·辛格微笑,\"这是神灵对信徒的恩赐。\"
对比帝国\"先信神再给粮\"的做法,曼·辛格的\"信神即得实利\"立刻赢得民心。
在阿杰梅尔的市集上,婆罗门祭司正在进行\"宗教市集\"活动。
\"大家看!\"祭司指着德里的方向,\"那些帝国人说拜他们的神有饭吃,但德里的百姓还在挨饿!而我们...\"
他举起一袋稻种:\"信本土神,现在就能拿到种子!秋天就能收获粮食!\"
民众纷纷点头赞同。农妇莎拉说:\"帝国人总是许诺未来,而王公给我们现在!\"
晚间,民众跳起传统的加瓦舞,祭司在歌舞中穿插宣讲:\"帝国神是外来者,只会夺走我们的土地和信仰!\"
曼·辛格派祭司深入家庭,进行\"神龛守护行动\"。
在农夫维杰家中,祭司为家庭神龛开光,赠送绘有\"湿婆三叉戟+土邦徽章\"的神牌。
\"每日晨祷三分钟,可保家人平安,庄稼免遭虫害。\"祭司示范简单的祈祷仪式。
维杰的妻子感动地说:\"帝国人要我们改变信仰,而王公却在守护我们的传统。\"
这些细微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普通民众。
曼·辛格组织婆罗门学者编写《外来神溯源》传单,在茶馆等地发放。
学者拉吉夫在茶馆宣讲:\"大家知道大黑神是什么吗?他是北方游牧部落的神,只保佑帝国人!\"
他展示插图:\"看,大黑神穿着帝国铠甲,脚下踩着我们的稻穗!这样的神怎么会保佑我们?\"
民众议论纷纷:\"原来帝国神这么陌生...\"
\"难怪德里的收成不好...\"
曼·辛格派人接来德里受苦的民众,让他们现身说法。
老农莫汉在市集哭诉:\"我信了大黑神三个月,天天去听经,但一粒米都没拿到!我的孩子都在挨饿!\"
对比之下,斋浦尔的农民夏尔马带着丰收的稻谷来演讲:\"我信湿婆,领了王公的种子,这季收获吃不完!\"
鲜明的对比让民众更加坚定:\"还是本土神可靠!\"
\"帝国人只会骗人!\"
曼·辛格派人潜入帝国区,散播谣言挑拨离间。
在德里,有人模仿黑神教徒语气贴传单:\"白鹤道长用道教符冒充神恩,是对大黑神不敬!\"
哈日看到后果然动怒,对心腹抱怨:\"那些道士总想抢功!\"
同时,投降的印度人向哈日进言:\"封乘羊讲经时总提三清,是不是想取代您?\"
这些挑拨渐渐生效,帝国信仰团队内部出现裂痕。
曼·辛格在中小城市边境设\"信仰检查站\"。
在乌代布尔路口,土邦士兵和祭司共同值守。一名商队携带大黑神像被查获。
\"对不起,外来神像不得入内。\"祭司拉奥坚决地说。
\"这只是商品...\"商人试图辩解。
\"在这里,信仰不是商品!\"拉奥没收神像,让商人进行\"净化\"仪式后才放行。
曼·辛格组织\"信息宣讲队\",每天在市集巡回宣讲。
在焦特布尔的广场上,长老巴尔拉姆正在演讲:\"帝国神是外来者,信本土神有实利,反抗帝国就是保护家园!\"
连孩童都能背诵:\"湿婆保丰收,外来神抢粮!\"
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帝国信仰难以渗透。
王十三得知曼·辛格的反制措施后,召集心腹商议。
\"好个曼·辛格!竟用这手来反击!\"王十三冷笑,\"但我们也有对策。\"
他指示白鹤道长:\"加大医疗援助力度,免费治病不发粮,看他们能撑多久!\"
又命令哈日:\"制造更多'神迹',让民众看到帝国神的力量!\"
信仰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白鹤道长带医疗队深入乡村,免费治疗疟疾等疾病。
在比卡内尔村,老妪丽娜被治愈后,感激地问:\"道长,这是哪位神的恩赐?\"
白鹤微笑:\"这是三清祖师和大黑神共同庇佑。\"
但村民私下议论:\"治病虽好,但我们更需要粮食...\"
\"王公直接给种子,帝国人只给承诺...\"
哈日在德里郊外制造\"神迹\":用烟火术模拟大黑神显灵。
\"看!大黑神降临了!\"信徒们惊呼。
\"信大黑神,得丰收!\"哈日宣扬。
但曼·辛格派人暗中散播:\"那是烟火术,不是神迹!我在帝国军营见过这种把戏!\"
民众将信将疑,神迹效果大打折扣。
帝国粮道受战事影响,德里确实出现粮荒。
曼·辛格趁机宣传:\"看!帝国神连自己的信徒都喂不饱!\"
哈日焦急地向王十三禀报:\"陛下,再这样下去,民众要暴动了!\"
王十三皱眉:\"从本土调粮!无论如何要维持德里供应!\"
但远水难救近火...
在斋浦尔,曼·辛格亲自巡视农田。
\"王公万岁!\"农民们由衷欢呼,\"感谢您给的种子!\"
\"今年收成好,都是湿婆庇佑!\"
曼·辛格借机宣传:\"只要信仰本土神,土邦就会继续提供援助!\"
对比德里的饥荒,中小城市的民众更加坚定地支持曼·辛格。
王十三意识到单纯信仰渗透不够,必须采取更实际措施。
他召集叶孤白:\"立即打通粮道,确保德里供应!\"
又命令明白道人:\"修改传教策略,先发粮再传教!\"
但曼·辛格已经赢得民心,帝国信仰渗透遭遇重大挫折...
王十三在德里行宫内召集心腹重臣,面色凝重地看着各地传来的战报。
\"曼·辛格这招确实狠辣,\"叶孤白沉声道,\"他用实利绑定民心,我们的信仰渗透难以见效。\"
明白道人捻须沉吟:\"陛下,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印度教体系中最受压迫的是达利特人,若能从他们身上打开突破口...\"
王十三眼中精光一闪:\"详细说来。\"
明白道人展开地图:\"达利特人占印度人口两成,却受尽压迫。若我们能解放他们,必将获得强大支持。\"
王十三当即决断:\"好!就从此处破局。具体分三步:前期铺垫唤醒需求,中期扶持培养势力,后期推动制衡婆罗门。\"
命令很快下达到各军营。叶孤白亲自督导遴选熟悉当地语言的士兵。
\"你,出列!\"叶孤白指着一名年轻士兵,\"会说印地语?\"
\"回大人,卑职母亲是印度人,从小会说。\"
\"好!编入通译队。\"
很快,一支由三百名双语士兵组成的特殊队伍组建完成。叶孤白亲自训话:
\"你们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深入达利特村落,传递帝国的善意。记住:态度要诚恳,要真正帮助他们。\"
通译队员小陈带着小队来到德里郊外的达利特村落。村民们见到帝国士兵,惊恐地躲藏。
\"老乡别怕!\"小陈用流利的印地语喊道,\"我们是来帮你们的!\"
老村长颤巍巍出来:\"大人,我们已无可奉献了...\"
\"不是来征粮的,\"小陈微笑,\"是来发粮的。\"
士兵们搬来粮食和农具,村民们难以置信地看着。
几天后,一群高种姓地主来村里强征劳役。小陈立即带兵阻拦。
\"帝国法令:禁止强征达利特人!\"小陈厉声宣布。
\"这是我们的传统!\"地主狡辩。
\"现在这是帝国的土地!\"小陈毫不退让。
地主们悻悻而去。村民们激动地跪谢:\"从来没有人这样保护过我们...\"
王十三下令在主要城市划出达利特专属区域。在德里西南角,\"达利特区\"正式设立。
明白道人亲自督导建设:\"这里你们可以安心居住、经商,受帝国军队保护。\"
小商贩拉尔怯生生地问:\"大人,真的可以在这里摆摊吗?\"
\"当然,\"明白道人微笑,\"帝国还会提供启动资金。\"
达利特人第一次感受到平等的待遇。
帝国在各达利特村落设立物资分发点。不仅分发粮食,还有农具、种子等生产物资。
农妇吉塔领到新农具,激动落泪:\"以前只能用破木棍挖地...\"
\"好好干,\"分发官员鼓励,\"帝国还会提供农业指导。\"
许多达利特人开始相信:生活真的可能改变。
王十三特别重视教育。他在德里开设第一所达利特学校。
\"孩子们应该读书识字,\"王十三对首批学童说,\"帝国将提供教育机会,让你们将来能当官、经商。\"
家长们都难以置信:\"贱民也能读书?\"
\"在帝国治下,没有贱民!\"教师坚定地说。
最打动达利特人的是土地承诺。小陈在村落大会上宣布:
\"帝国承诺:协助稳定局势的达利特人,将获得土地所有权!\"
场下哗然。\"我们也能拥有土地?\"
\"是的!不再是佃农,而是地主!\"
数百年来被禁锢的思想开始松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利特人对帝国的信任逐渐建立。
老村长对村民说:\"帝国人不一样,他们真的帮我们。\"
\"可是高种姓说这是阴谋...\"
\"什么阴谋会给我们土地和自由?\"
越来越多的达利特人开始向帝国靠拢。
曼·辛格很快察觉帝国的意图。他召集婆罗门祭司商议对策。
\"帝国在动摇我们的根基!\"大祭司警告,\"必须阻止他们!\"
曼·辛格下令:\"散布谣言,说帝国要达利特人当炮灰!\"
同时加大了对达利特人的压迫:\"谁敢接受帝国帮助,以叛教论处!\"
在斋浦尔附近村落,高种姓武装袭击了接受帝国援助的达利特人。
\"叛教者!\"暴徒烧毁房屋,\"这就是投靠帝国的下场!\"
小陈带兵赶到时,只看到一片废墟和哭泣的幸存者。
\"帝国真的能保护我们吗?\"幸存者质疑。
王十三得知后震怒:\"立即派兵镇压暴徒!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帝国军队迅速出击,剿灭多股暴徒团伙。叶孤白亲自督战:\"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同时,王十三加大援助力度:\"受损村落双倍补偿!\"
血腥事件反而让更多达利特人认清现实。
\"高种姓要我们死,帝国要我们活,\"老村长说,\"该选谁很清楚。\"
\"可是数千年来的传统...\"
\"传统让我们当牛做马,帝国给我们土地和尊严!\"
越来越多的达利特村落主动寻求帝国保护。
王十三指示成立达利特秘密组织\"解放者\",由最忠诚的达利特人领导。
\"你们的任务是暗中串联,准备在关键时刻响应帝国。\"明白道人交代。
\"为了解放!\"组织成员宣誓。
解放者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帝国的重要助力。
曼·辛格发现达利特人越来越难以控制。他焦虑地对祭司说:\"我们的根基在动摇...\"
\"王公,或许该改变策略...\"
\"不!\"曼·辛格眼神凶狠,\"既然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他计划大规模清洗\"叛教\"的达利特人...
王十三通过情报网得知曼·辛格的计划,立即采取行动。
\"提前发动!\"王十三下令,\"保护所有投靠帝国的达利特人!\"
帝国军队全面出动,与曼·辛格的势力展开激烈对抗。达利特人也组织自卫队,配合帝国作战。
在战火纷飞中,王十三发布《达利特解放书》:
\"所有达利特人即刻起享有平等权利!帝国将分配土地,提供教育,保障安全!\"
宣言传遍印度,无数达利特人痛哭流涕。千百年的压迫,终于看到解放的曙光。
德里行宫内,王十三与心腹们正在评估第一步计划的成效。
\"陛下,达利特人确实心向帝国,\"叶孤白禀报,\"但他们缺乏组织,难以形成有效力量。\"
明白道人补充:\"曼·辛格虽受挫,但根基犹在。若不能将达利特人组织起来,恐难持久。\"
王十三沉吟片刻:\"那就进行第二步——赋能组织,提供支持。传令:协助达利特人建立'权益联盟',选拔领袖,提供武装和训练!\"
帝国通译队员深入各个达利特村落,传达帝国的支持计划。
在德里郊外的秘密集会上,陈小向达利特代表宣布:
\"帝国将帮助你们建立自己的组织——'权益联盟'!你们可以选举自己的领袖,帝国将提供武器和训练!\"
代表们既兴奋又疑虑:\"我们真的可以有自己的武装?\"
\"当然!\"陈小坚定地说,\"帝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在各村落推举下,一批有威望的达利特领袖脱颖而出。
老村长推荐青年拉朱:\"这孩子有胆有识,上次高种姓来征役,他带头反抗!\"
拉朱激动地宣誓:\"为了解放,万死不辞!\"
帝国官员对这些领袖进行甄别,最终选出首批十二名区域领袖。
在秘密地点,帝国军官向达利特领袖分发武器。
\"这是短刀,便于隐藏;这是长矛,可对抗骑兵。\"军官示范使用方法。
拉朱颤抖着接过长矛:\"这是我第一次合法地持有武器。\"
\"记住,\"军官严肃地说,\"武器不是用来施暴,而是为了保护!\"
帝国派来的教官开始训练达利特战士。
\"在街巷作战,要利用狭窄地形...\"
\"在丛林行动,要注意隐蔽...\"
教官们传授游击战术,达利特人认真学习。
拉朱感慨:\"原来打仗有这么多学问...\"
教官拍拍他肩:\"你们很快就能学以致用。\"
王十三选派精干军官担任联盟顾问,明白道人特别嘱咐:
\"你们只提供指导,不直接参战。要教会他们独立作战的能力。\"
\"遵命!\"军官们领命而去。
顾问们与达利特领袖同吃同住,建立深厚情谊。
顾问帮助联盟制定首个作战计划。
\"据情报,高种姓军队明日将在神庙举行祭祀,\"顾问指着地图,\"这是突袭的好时机。\"
拉朱有些犹豫:\"在神庙动手会不会触怒神灵?\"
\"压迫你们的神灵,不值得敬畏!\"顾问坚定地说。
联盟战士埋伏在神庙周围。当祭祀进行到高潮时,拉朱发出信号!
战士们迅速出击,破坏祭品,击溃护卫,然后迅速撤离。
\"成功了!\"拉朱激动不已,\"我们打败了高种姓!\"
此战虽小,但意义重大——达利特人第一次主动出击。
顾问指导联盟袭击高种姓军队的补给线。
\"选择狭窄路段设伏,\"顾问传授经验,\"用陷阱阻路,弓箭袭扰。\"
联盟战士完美执行,烧毁多辆粮车。
高种姓将领大怒:\"这些贱民竟敢反抗!\"
明白道人亲自撰写宣传文书,由通译队员四处散发。
\"达利特兄弟们!帝国与你们同在!\"
\"高种姓的压迫必须终结!\"
文书用简单语言唤醒达利特人的自尊。
宣传重点强调\"达利特人不是贱民\"。
\"我们同样是神的子民!\"
\"有帝国支持,我们终将获得平等!\"
这些话语深深触动达利特人的心灵。
曼·辛格察觉到达利特人的变化,加紧镇压。
\"杀死带头反抗的!\"他下令,\"烧毁接受帝国援助的村落!\"
高种姓武装疯狂反扑,多个村落遭殃。
在顾问指导下,联盟迅速组织反击。
\"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顾问建议,\"设伏诱敌,分而歼之。\"
拉朱率队在丛林设伏,大败高种姓武装。
\"我们赢了!\"战士们欢呼,\"我们不再任人宰割!\"
胜利消息传开,更多达利特人加入联盟。
\"我们也要反抗!\"各地达利特人纷纷组织起来。
联盟迅速壮大,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王十三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武器和粮草。
\"要让联盟自给自足,\"他指示,\"帮助他们建立根据地。\"
帝国工兵帮助修建防御工事,医疗队提供救治。
随着联盟壮大,作战策略也升级。
顾问指导进行联合行动:\"多个联盟协同作战,让敌人首尾难顾。\"
一次精心策划的联合袭击,重创曼·辛格的补给体系。
达利特人的反抗赢得部分平民的同情。
\"其实达利特人也很可怜...\"有平民私下议论。
\"是啊,高种姓确实太过分了。\"
曼·辛格发现,自己的统治基础正在松动。
叶孤白有些担忧:\"陛下,联盟壮大后,会不会反噬帝国?\"
王十三微笑:\"所以要控制支持力度,既要让他们能反抗曼·辛格,又不能过于强大。\"
明白道人补充:\"我们通过顾问和补给进行控制,确保联盟始终需要帝国支持。\"
果然,联盟虽然壮大,但仍依赖帝国支持。
\"武器需要帝国提供,\"
\"粮草需要帝国补给,\"
\"战术需要帝国指导...\"
拉朱意识到:\"我们离真正独立还有很长的路。\"
王十三精心维持着微妙平衡:既要让联盟有效反抗曼·辛格,又要确保其离不开帝国支持。
\"现阶段这样最好,\"王十三对心腹说,\"等彻底击败曼·辛格,再调整策略。\"
在艾哈迈达巴德城郊的达利特村落,卡维塔正对着一条粗糙的织布手帕出神。手帕上歪歪扭扭地绣着一朵小花,这是她女儿生前最后的作品。
\"拉妮...\"卡维塔喃喃自语,泪水模糊了视线。三年前,她七岁的女儿只因好奇碰了领主女儿的首饰,就被活活打死。领主管家冷笑着说:\"贱民的手玷污了圣物,该死!\"
从此,卡维塔心中只剩下复仇的火焰。
当帝国军顾问在村落招募志愿者时,卡维塔第一个站出来。
\"我熟悉领主庄园的所有粮道,\"她坚定地说,\"我知道如何切断他们的补给!\"
顾问打量这个瘦弱的女子:\"这不是洗衣做饭,是玩命的差事。\"
\"我的命早就死了,\"卡维塔眼神冰冷,\"现在活着的,只为复仇。\"
她被批准加入达利特联盟,成为破袭队的一员。
卡维塔仔细研究粮队路线,凭借多年在领主家做洗衣奴的经验,她熟知每段道路的特点。
\"这里,\"她指着地图上的峡谷,\"峭壁陡峭,可以布置落石。\"
\"这里,\"指向破庙,\"他们必定在此休息,我们可以设伏。\"
她甚至记得管家有在破庙抽水烟的习惯——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行动当日,卡维塔的部署完美奏效。落石阻路,火攻制造混乱,她带人突袭粮队。
混乱中,她一眼认出那个打死女儿的管家。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还记得拉妮吗?\"卡维塔持刀逼近。
管家惊恐后退:\"你...你是那个洗衣奴...\"
\"今天,洗衣奴来讨债了!\"她手起刀落,大仇得报。
但她没有恋战,按计划抢粮撤退。这一战,达利特联盟摧毁五车粮食,击毙十七人,包括领主管家。
首战告捷后,卡维塔提出组建女子侦察队。
\"高种姓对女性防备较弱,\"她说,\"我们更容易混入敌区。\"
她训练队员们伪装成洗衣妇、卖菜女,甚至女仆,深入城镇搜集情报。
\"注意听士兵闲聊,\"卡维塔教导,\"他们喝酒时最容易说漏嘴。\"
女子侦察队很快成为联盟的\"眼睛\"和\"耳朵\"。
一次侦察任务中,卡维塔偶然听到惊人消息:领主女儿要嫁给曼·辛格的侄子,婚礼将在庄园举行。
\"这是个机会,\"卡维塔心想,\"可以趁乱袭击粮仓。\"
但她不知道,这消息是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原来,领主早就怀疑达利特联盟中有内应,故意放出假消息。
\"设下圈套,\"领主对曼·辛格的心腹说,\"一举歼灭这些叛徒!\"
婚礼当天,庄园看似守备松懈,实则埋伏重重。
卡维塔带人潜入时,发现情况不对:\"太安静了,撤!\"
但为时已晚,伏兵四起!
混战中,卡维塔为救同伴身中数箭,跌落河中。众人以为她已牺牲,悲痛撤退。
然而卡维塔被河水冲往下游,幸运地被一对老夫妇所救。
\"这女子伤得好重...\"老妇人为她包扎。
\"看她的衣着,像是达利特人。\"老汉叹气。
卡维塔昏迷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
养伤期间,卡维塔发现老夫妇并非普通农民。他们家中藏有书籍,谈吐文雅,却隐居山林。
更奇怪的是,老妇人看着她时,总带着异样的神情。
\"孩子,你叫什么?\"老妇人某天突然问。
\"卡维塔。\"
\"你母亲是不是叫莎米拉?\"
卡维塔震惊:\"你怎么知道?\"
老妇人泪流满面:\"因为我是你的外祖母啊!\"
原来,卡维塔的母亲并非达利特人,而是高种姓女子与达利特男子的私生女。为保护女儿,外祖母将她送给达利特家庭抚养。
\"你身上流着婆罗门和达利特的血,\"外祖母说,\"这就是为什么你能读书认字,比其他达利特人聪明。\"
卡维塔难以置信:\"那我复仇,是在向自己的族人复仇?\"
卡维塔陷入深深的身份困惑。她恨了这么久的高种姓,竟然有自己的血脉。
\"我到底是谁?\"她痛苦自问,\"该为什么而战?\"
外祖父开导她:\"血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站在哪边。你为达利特人而战,就是因为认同他们受压迫的遭遇。\"
卡维塔逐渐明白:她战斗不是为了血统,而是为了正义。
伤愈后,卡维塔重返联盟。众人惊喜交加:\"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
她没有透露身世秘密,但更加坚定地为达利特人而战。
凭借对高种姓社会的了解,她制定更有效的策略。
机会偶然,卡维塔俘虏了一个高种姓军官。审讯时,她发现对方竟是母亲的堂弟——她的舅舅!
\"你是莎米拉的女儿?\"舅舅惊讶道。
卡维塔犹豫片刻,承认了身份。
舅舅透露重要情报:曼·辛格计划假意和谈,实则埋伏帝国代表。
卡维塔立即向帝国顾问报告阴谋。顾问决定将计就计。
和谈当日,曼·辛格的伏兵反被帝国军包围,损失惨重。
曼·辛格震怒:\"有内奸!彻查!\"
卡维塔的舅舅被怀疑,面临处决。
卡维塔面临抉择:救舅舅,可能暴露身份;不救,眼睁睁看亲人死去。
她最终设法营救舅舅,助其逃离。
\"为什么救我?\"舅舅问。
\"因为血缘不该决定生死,\"卡维塔说,\"就像种姓不该决定贵贱。\"
舅舅深受触动,答应做联盟的内应。
卡维塔的营救行动留下线索,曼·辛格顺藤摸瓜,查出她的身世。
\"原来是个杂种!\"曼·辛格冷笑,\"正好利用这点。\"
他派人散播谣言:\"卡维塔是高种姓卧底,达利特联盟被她出卖了!\"
谣言在联盟中扩散,卡维塔面临信任危机。
卡维塔被联盟审讯,她坦然承认身世,但强调:\"我战斗是为正义,不是为血统!\"
为自证清白,她提出冒险计划:袭击曼·辛格的秘密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