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都察院突然收到匿名举报,称薛城在主持修建先帝陵寝时贪污工程款项。
\"证据确凿\"的账本和\"证人\"很快出现。朝中顿时哗然。
\"真没想到薛大人会做这种事!\"
\"家奴出身,果然见识短浅!\"
\"应当立即彻查!\"
薛城百口莫辩。那些账本做得天衣无缝,证人也是有备而来。
张泳看出这是皇子们的阴谋,立即面见薛城:\"薛大人,这是冲着你来的。\"
薛城苦笑:\"老大人明鉴。我薛城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我自然相信你,\"张泳沉吟道,\"但如今证据确凿,若不当机立断,恐生变故。\"
他建议薛城立即上表请罪,自请停职待查。
\"这...\"薛城犹豫,\"若我停职,朝政由谁主持?\"
张泳眼中闪过锐光:\"由皇子们共同监理。\"
薛城恍然大悟:\"老大人是要...\"
\"让他们互相牵制,\"张泳微笑道,\"三个和尚没水喝。让他们共同理政,反而能互相制衡。\"
薛城依计而行,上表自请停职。果然,朝堂再次陷入混乱。
薛城停职后,王潞、王余、王吾三位皇子开始共同监理朝政。然而正如张泳所料,三人互不相让,朝令夕改,政事更加混乱。
\"漕运之事当由我负责!\"王潞坚持。
\"军务应当由我掌管!\"王余毫不相让。
\"财政必须由我监督!\"王吾也寸步不让。
朝会成了争吵的场所,奏折堆积如山,政令出不了京城。
地方官员无所适从,豪族们更加放肆。甚至有人开始公开质疑:\"朝廷如此混乱,不如各自为政!\"
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潞州方面,叶孤白得知朝中乱象,忧心如焚。
\"陛下尚未苏醒,朝中却已大乱,\"他对赶月夫人道,\"再这样下去,帝国危矣。\"
赶月夫人提议:\"叶大人何不回京主持大局?\"
叶孤白摇头:\"陛下安危为重,我不可轻离。况且,我是武人,不宜干政。\"
但他也不能坐视不管。深思熟虑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叶孤白秘密传书给镇守边关的几位心腹将领,让他们各自率精兵五千,以\"换防\"为名,向京城方向移动。
同时,他请郭英雄加强锦衣卫对百官和皇子的监视。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叶孤白沉声道,\"若有人敢趁乱谋反,格杀勿论!\"
军队的调动很快被各方察觉。皇子们和豪族们意识到,叶孤白虽然远在潞州,但依然掌控着帝国最强大的武力。
一时间,各方再度收敛,不敢轻举妄动。
局势暂时稳定,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王十三依旧昏迷不醒。
张泳深知,长此以往,帝国终将崩溃。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亲自前往潞州,面见叶孤白。
\"老大人此来何事?\"叶孤白对张泳十分尊敬。
张泳直言不讳:\"叶大人,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昏迷已久,当立储君以安天下。\"
叶孤白皱眉:\"陛下尚在,岂可另立新君?\"
\"非是另立新君,而是立储监国,\"张泳道,\"如此朝政有主,天下自安。\"
\"那老大人认为该立谁?\"
就在张泳与叶孤白商议立储大计之际,一匹快马带着紧急军报驰入潞州行宫。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信使浑身是血,跌跌撞撞地冲进行宫,\"中亚反了!\"
叶孤白猛地起身:\"何处反叛?情况如何?\"
信使气喘吁吁:\"是...是帖木儿后裔阿布·巴克尔!他联合哈萨克、吉尔吉斯部落,聚兵三万骑兵,突袭了布哈拉粮仓,现正围攻塔什干!帝国驻军损失惨重!\"
\"什么?\"张泳脸色骤变,\"阿布·巴克尔?那个被软禁在撒马尔罕的质子?\"
叶孤白立即摊开西域地图,面色凝重:\"布哈拉粮仓被毁,塔什干被围,这是要切断帝国与西亚的联系啊!\"
他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亚是帝国连接东西的陆上枢纽,一旦失控,不仅西域不保,连刚刚征服的奥斯曼等地都可能相继反叛。
更糟糕的是,帝国在中亚的驻军多为南方步兵,不善草原作战,且严重依赖商路补给。阿布·巴克尔这一招直击要害!
\"立即召开紧急军议!\"叶孤白下令,\"请张大人一同参加。\"
军议会上,气氛凝重。
将领们纷纷发言:
\"阿布·巴克尔选择此时起事,定是得知了陛下昏迷的消息!\"
\"中亚驻军恐难支撑,必须立即派兵增援!\"
\"但京城局势未稳,若调兵西征,恐生内乱...\"
张泳沉吟道:\"阿布·巴克尔此人不容小觑。他既是帖木儿后裔,能凝聚蒙古-突厥势力,又熟悉帝国布防。这一击打得又准又狠。\"
叶孤白点头:\"当务之急是稳住塔什干。若塔什干失守,整个中亚都将失控。\"
但他面临两难抉择:若要西征,必须调动精锐边军,但京城局势未稳,皇子们虎视眈眈,一旦京城有变,后果不堪设想。
\"不如让皇子领兵西征?\"有将领提议,\"既可解西域之危,又可...\"
\"不可!\"张泳立即反对,\"皇子统兵,若胜则功高震主,若败则损朝廷威严。况且,若手握兵权后反戈一击,谁人能制?\"
叶孤白深以为然。王晋之事犹在眼前,他不能再冒险。
最终,叶孤白做出决定:\"调李靖率三万骑兵先行增援。京城方面,我亲自回京坐镇!\"
众将哗然。叶孤白若回京,陛下的安危怎么办?
\"陛下有赶月夫人和大阁高手保护,应当无虞,\"叶孤白决然道,\"但若帝国分崩离析,陛下醒来又有何意义?\"
军议后,张泳私
\"叶大人回京坐镇确是必要,但老臣有一事担忧,\"张泳道,\"阿布·巴克尔起事太过巧合,恰在朝局混乱之时。老臣怀疑朝中有人与他暗通款曲!\"
叶孤白眼神一凛:\"老大人是指...\"
\"二皇子王潞,\"张泳压低声音,\"他的母族苏家与西域商人往来密切。老臣查到,近期有大批军械通过苏家商队运往西域。原本以为是寻常贸易,如今想来...\"
叶孤白勃然大怒:\"若真如此,其罪当诛!\"
\"但无确凿证据,\"张泳叹道,\"苏家做事隐秘,难以查证。叶大人回京后,当暗中调查此事。\"
叶孤白点头:\"我明白了。若二皇子真与逆贼勾结,绝不轻饶!\"
次日,叶孤白率部分大阁高手秘密返京。临行前,他再三嘱咐赶月夫人和留守高手务必保护好陛下。
叶孤白回到京城,立即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皇子们各怀心思,官员们人心惶惶。西域反叛的消息已经传开,更添混乱。
\"叶将军终于回来了!\"
\"西域叛乱,该如何是好?\"
\"陛下何时能苏醒?\"
面对众人的询问,叶孤白保持沉默。他首先秘密会见薛城。
\"薛先生受委屈了,\"叶孤白道,\"如今国难当头,还请相国以社稷为重,重新主持朝政。\"
薛城苦笑:\"叶将军,非老夫推辞,实在是皇子们不会答应啊。\"
叶孤白冷笑:\"由不得他们不答应!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
他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和三位皇子,召开紧急朝会。
朝会上,叶孤白率先发言:\"西域反叛,国难当头。当此之际,薛相国应当复职,主持大局。\"
二皇子王潞立即反对:\"薛相国涉嫌贪污,正在停职查办,岂能复职?\"
叶孤白冷眼扫过:\"西域叛乱,急需薛先生这样的老成谋国之士主持大局。至于贪污案,本将军已查明,纯属诬告!\"
\"诬告?\"王潞冷笑,\"证据确凿,岂是叶将军一句'诬告'就能了结的?\"
叶孤白猛地拍案:\"那二殿下可知,诬告薛先生的人,与西域叛军有勾结!\"
朝堂顿时哗然。
王潞脸色微变:\"叶将军何出此言?\"
叶孤白不答,转而道:\"当务之急是平定西域叛乱。本将军提议,由薛先生复职主持朝政,本将军亲自率军西征!\"
三皇子王余立即反对:\"叶将军要西征?那京城防务由谁负责?不如由本王...\"
\"京城防务由京营负责,\"叶孤白打断他,\"本将军已安排妥当,不劳殿下费心。\"
他环视众人,语气强硬:\"此事已定,不必再议!若有人从中作梗,以通敌论处!\"
在叶孤白的强势压制下,朝会终于达成一致:薛城复职,叶孤白准备西征。
朝会后,叶孤白秘密约见张泳。
\"老大人,关于二皇子与西域勾结之事,可有进展?\"
张泳摇头:\"苏家做事隐秘,难以抓到把柄。但老臣发现一个疑点:叛军首领阿布·巴克尔起事时,使用的军械颇为精良,不像草原部落所能制造。\"
叶孤白眼神一凛:\"老大人的意思是...\"
\"苏家最近有一批'农具'运往西域,\"张泳意味深长地说,\"但据边关查验,这些'农具'的重量和形状都很可疑。\"
叶孤白立即明白:\"我这就派人详查!\"
然而,调查需要时间,西域战事却刻不容缓。
此时的中亚,战火纷飞。
阿布·巴克尔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他避开帝国军主力,专门袭击补给线和薄弱据点。
\"报!布哈拉粮仓全毁!\"
\"报!撒马尔罕至塔什干商路被截!\"
\"报!哈萨克骑兵袭击我军巡逻队!\"
帝国驻军将领张惶失措,只能固守几个主要据点,完全失去了战场主动权。
更糟糕的是,阿布·巴克尔打出了\"帖木儿复国\"的旗号,许多对帝国不满的部落纷纷响应,叛军规模越来越大。
李靖的三万骑兵赶到时,叛军已发展到五万之众,且完全控制了草原地区。
\"将军,叛军熟悉地形,来去如风,我军难以捕捉其主力!\"副将焦急报告。
李靖皱眉:\"固守塔什干,等待叶将军大军到来。\"
但塔什干已被围困多日,粮草将尽。
京城方面,叶孤白迅速集结十万大军,准备西征。
临行前,他再次面见薛城和张泳。
\"朝政就拜托二位了,\"叶孤白郑重道,\"尤其是二皇子,务必严密监视。\"
张泳点头:\"叶将军放心。老臣已安排人手监视苏家一举一动。\"
薛城则忧心忡忡:\"叶将军,西域战事艰难,务必小心。阿布·巴克尔此人不简单。\"
叶孤白自信一笑:\"一个亡国质子,能掀起多大风浪?待我擒他回来,献给陛下发落!\"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阿布·巴克尔的能力和野心。
叶孤白大军开拔后不久,京城突然传出惊人消息:三皇子王余涉嫌谋杀四皇子王吾!
\"怎么回事?\"薛城大惊,立即下令调查。
原来,王余与王吾因西域战事发生争执,王余失手将王吾推下楼梯,导致王吾重伤昏迷。
\"逆子!逆子啊!\"张泳得知后痛心疾首,\"外患未平,内乱又起!\"
更糟糕的是,这时边境传来急报:东北女真部落见帝国内乱,也开始蠢蠢欲动!
\"女真各部正在集结,似有南下之意!\"
薛城顿时感到天旋地转。西域未平,东北又起烽烟,皇子们还在内斗,帝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如此局面,张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秘密面见被圈禁的皇长子王晋。
\"晋儿,如今国难当头,你可愿戴罪立功?\"张泳直视王晋。
王晋苦笑:\"姥爷,我一个待罪之身,能做什么?\"
\"东北女真蠢蠢欲动,\"张泳道,\"我需要一个皇子去坐镇辽东,震慑女真。你若能办好此事,或可戴罪立功。\"
王晋眼中闪过希望:\"姥爷信我?\"
\"不信,\"张泳实话实说,\"但别无选择。你若再行差踏错,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王晋沉思良久,终于跪下:\"孙儿愿往!必不负姥爷所托!\"
张泳点头:\"好。我会奏请薛先生,让你以'戴罪立功'之名前往辽东。记住,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与此同时,张泳又做出一项安排:请自己的门生、兵部右侍郎周廷轩暗中监视二皇子王潞及其母族苏家。
\"尤其注意他们与西域的往来,\"张泳嘱咐,\"若有异常,立即禀报!\"
就在帝国危机四伏之际,潞州行宫传来一个好消息:王十三的手指又动了!这次更加明显,甚至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陛下!陛下!\"赶月夫人惊喜交加,急忙呼唤御医。
御医诊断后,谨慎表示:\"陛下似有苏醒迹象,但仍需时日。\"
赶月夫人立即通过飞鸽传书,将这一消息告知远在西征路上的叶孤白和京城的薛城、张泳。
\"陛下即将苏醒!\"消息传开,朝野为之一振。
皇子们收敛了许多,地方豪族也暂时安静下来。就连西域的战事似乎都有所好转——叛军的攻势明显减缓。
阿布·巴克尔也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意识到必须加快行动步伐...
叶孤白大军终于抵达西域前线。
面对阿布·巴克尔的游击战术,叶孤白改变策略。他不再试图捕捉叛军主力,而是采取\"堡垒推进\"战术,逐步收复失地,巩固补给线。
\"将军,叛军退缩至塔什干外围,\"副将报告,\"似乎准备与我军决战!\"
叶孤白冷笑:\"正好!省得我到处找他们!\"
然而,他并不知道,阿布·巴克尔早已设下陷阱。
决战前夜,叶孤白收到京城密报:二皇子王潞与苏家确有与西域勾结的嫌疑,但证据尚不充分。
\"待我平定西域,再回去收拾他们!\"叶孤白怒道。
叶孤白大军在西域与阿布·巴克尔叛军对峙之际,又一匹快马带着噩耗驰入京城。
\"八百里加急!南海急报!\"信使浑身湿透,显然是日夜兼程,\"马六甲...马六甲反了!海盗袭击商队,爪哇人围攻巴达维亚!\"
朝堂顿时哗然。薛城接过急报,双手微微颤抖:\"穆罕默德·伊斯坎达尔?马六甲末代王子?他竟与海盗勾结!\"
张泳面色凝重:\"好一个东西呼应!阿布·巴克尔在西域起事,伊斯坎达尔就在南海发难!这绝非巧合!\"
急报详细呈述:南海海盗集团袭击了帝国香料船队,已有十余艘货船被劫或击沉。同时,爪哇土着围攻巴达维亚香料种植园,当地驻军因疟疾减员严重,只能固守待援。
\"香料贸易是帝国重要财源,\"薛城忧心忡忡,\"若被切断,国库将受重创!\"
更糟糕的是,帝国在东南亚的水师分散在各港口,难以快速集结。若要增援,必须从本土调兵。
但本土精锐已被叶孤白带往西域,京城防务本就吃紧...
紧急朝会上,文武百官争论不休。
\"当立即调遣广东、福建水师南下平叛!\"
\"不可!本土水师若南下,沿海防务空虚,若有倭寇来袭,如何应对?\"
\"但香料贸易若断,国库空虚,军饷何来?\"
二皇子王潞突然开口:\"本宫愿率水师南下平叛!\"
众人愕然。薛城皱眉:\"二殿下从未涉足军务,岂能担此重任?\"
王潞昂首道:\"薛先生此言差矣。本宫虽未亲临战阵,但麾下多有精通海战之士。况且,本宫与南洋商贾素有往来,熟悉当地情势。\"
张泳眼中闪过疑色。王潞主动请缨,是真要为国分忧,还是另有所图?
兵部尚书出列:“老臣以为不可。二殿下身份尊贵,岂能轻涉险地?不如派遣经验丰富之将领...\"
\"本宫意已决!\"王潞打断道,\"国难当头,皇子岂能贪生怕死?若薛先生不允,本王就亲自面圣请旨!\"
朝会不欢而散。薛城与张泳密议。
\"二皇子如此积极,恐有蹊跷,\"张泳低声道,\"老夫怀疑他与南海叛军或有勾结!\"
薛城震惊:\"老大人何出此言?\"
\"苏家与南洋贸易往来密切,\"张泳分析,\"若南海叛乱,苏家贸易必受影响。二皇子理应避嫌才是,为何反要主动请缨?除非...\"
薛城恍然大悟:\"除非他欲借平叛之名,行勾结之实!或者欲掌控水师兵权!\"
二人决定:绝不能让王潞插手南海战事!
然而,南海危机迫在眉睫。薛城与兵部紧急商议后,决定:
命广东水师提督率本部兵马立即驰援巴达维亚,稳定局势。
命福建水师巡防沿海,防止海寇乘虚而入。
加快西域战事,盼叶孤白早日平定阿布·巴克尔,回师东向。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广东水师刚出发不久,就遭遇罕见风暴,数艘战舰沉没,只得返航修整。
而西域方面,叶孤白与阿布·巴克尔的决战陷入僵局。叛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骚扰帝国军补给线,叶孤白进展缓慢。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东北又传急报:女真部落见帝国内忧外患,开始大举南下劫掠!
\"辽东告急!请朝廷速发援兵!\"
薛城几乎崩溃。东西南三面受敌,京城防务吃紧,可用之兵少之又少。
面对如此危局,张泳献上一计:\"老臣以为,当用'以夷制夷'之策。\"
\"如何以夷制夷?\"薛城急问。
\"南海叛军核心是马六甲王子与海盗联盟,\"张泳分析,\"若我能分化其联盟,叛军可不攻自破。\"
他继续道:\"海盗求财,非为复国。若我许以重利,招安海盗,使其反戈一击,则伊斯坎达尔孤掌难鸣。\"
薛城犹豫:\"招安海盗?恐遭物议...\"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张泳坚定道,\"待平定叛乱后,再图后计不迟。\"
薛城终于点头:\"就依老大人之计。\"
张泳立即行动。他通过苏家商队向海盗首领传递消息:若肯归顺,不仅赦免其罪,更许其参与香料贸易,所得利润远超与伊斯坎达尔合作。
同时,张泳又生一计:请被圈禁的皇长子王晋出面。
张泳奏请薛城:\"让晋王以'戴罪立功'之名,前往辽东安抚女真。\"
薛城大惊:\"老大人,此举太过冒险!若晋王与女真勾结...\"
\"正因其有前科,更需以此考验,\"张泳道,\"若他真心悔改,必能办好此差。若其再生异心,正好一并铲除!\"
薛城沉思良久,终于同意。
王晋接到旨意时,难以置信:\"姥爷,朝廷还信我?\"
张屏退左右,正色道:\"晋儿,这是你最后的机会。若能安抚女真,平定东北,或可戴罪立功。若再行差踏错,别怪姥爷无情!\"
王晋跪地发誓:\"孙儿必不负所托!\"
带着复杂的心情,王晋前往辽东。他能否把握这最后的机会?
与此同时,张泳的\"以夷制夷\"之策初见成效。
海盗首领接到招安消息后,果然心动。他们与伊斯坎达尔合作,本就是为了利益,若朝廷能给更多,何必冒险造反?
数日后,海盗派密使与朝廷接触,提出条件:一、赦免所有海盗罪行;二、允许其合法参与香料贸易;三、给予官方身份。
张泳与薛商议后,决定全盘接受:\"可先许之,待平定叛乱后再说。\"
海盗得到承诺后,立即倒戈。他们不仅停止袭击商队,更反过来攻击伊斯坎达尔的土着联军!
伊斯坎达尔没料到盟友突然反水,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南海战局瞬间逆转。
二皇子王潞见南海局势好转,心急如焚。他原本计划借平叛之名掌控水师,如今计划落空。
更让他担心的是,张泳通过苏家与海盗联系,可能已经察觉他与南海叛军的勾结。
\"不能再等了!\"王潞对心腹道,\"必须尽快行动!\"
他决定兵行险着:利用在京城的势力,发动政变,控制朝廷!
王潞的计划是:趁薛城、张泳注意力集中在对外战事时,联合京营中的心腹,突然发难,控制皇城和文武百官。
\"只要控制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王潞眼中闪着疯狂的光芒,\"届时叶孤白远在西域,又能奈我何?\"
然而,王潞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张泳的监视之下。
张泳通过眼线得知王潞的计划,立即面见薛城。
\"二皇子欲行大逆之事,\"张泳沉声道,\"当立即采取行动!\"
薛城犹豫:\"无确凿证据,如何动皇子?\"
\"非常时期,顾不得许多了,\"张泳决然道,\"当先发制人!\"
二人密议后,决定设下陷阱。
张泳故意放出消息,称陛下即将苏醒,召薛城、张泳及重臣前往潞州行宫议事。
王潞得知后大喜:\"天助我也!薛城、张泳离京,正是动手良机!\"
他立即部署,准备在薛城、张泳离京后发动政变。
然而,这只是张泳的计谋。薛城、张泳假装离京,实则暗中潜伏,布下天罗地网。
王潞果然中计。薛城、张泳\"离京\"后,他立即行动,率心腹闯入皇城,欲控制文武百官。
\"薛城、张泳挟持朝政,本王特来清君侧!\"王潞冠冕堂皇地宣布。
然而,他刚控制皇城,四周突然涌出大批锦衣卫。薛城、张泳从屏风后走出。
\"二殿下,等候多时了。\"薛城冷冷道。
王潞脸色煞白:\"你们...你们没走?\"
张泳叹道:\"殿下,还不束手就擒?\"
王潞不甘失败,欲做困兽之斗。但锦衣卫早已控制局面,其心腹纷纷被制伏。
政变尚未开始,就已失败。
王潞被软禁,苏家被查抄。调查果然发现苏家与南海叛军勾结的证据。
\"苏家为牟暴利,竟私售军械与叛军,\"薛城痛心疾首,\"其罪当诛!\"
与此同时,东北传来好消息:王晋成功安抚女真各部,女真同意退兵,甚至愿派兵助帝国平叛!
张泳老怀欣慰:\"晋儿果然未负所托。\"
西域方面,叶孤白也终于突破阿布·巴克尔的防线,叛军开始溃散。
帝国危机似乎正在缓解。
然而,就在这时,潞州传来惊人消息:王十三病情突然恶化,御医束手无策!
\"陛下...恐怕撑不过今晚了...\"
帝国命运,再次悬于一线。
叶孤白听闻王十三病情\"恶化\",昼夜兼程赶回潞州。他顾不上礼节,直接闯入内室,抓起王十三的手腕切脉。
\"这...\"叶孤白面露惊异,\"陛下脉象虽乱,但内力澎湃如潮,这不是恶化,而是即将苏醒的征兆!\"
赶月夫人喜极而泣:\"真的吗?陛下真的要醒了?\"
叶孤白点头:\"陛下体内似有一股澎湃的力量正在融合重组,一旦完成,必能苏醒!\"
就在这时,又一匹快马驰入行宫:\"八百里加急!印度...印度反了!土邦王公曼·辛格二世联合婆罗门祭司,聚兵二十万,围攻德里!\"
\"什么?\"叶孤白几乎崩溃,\"又叛乱?这...\"
他瘫坐在椅上,喃喃自语:\"西域未平,南海刚稳,印度又反,帝国哪来这么多兵力同时三线作战?\"
正当叶孤白一筹莫展之际,侍卫来报:\"鄂尔哲图王爷求见!\"
\"叶将军,\"鄂尔哲图豪爽一笑,\"听说有人造反?交给我吧!我的蒙古骑兵正在整合,三日后即可开拔,必凯旋而归!\"
叶孤白惊喜交加:\"王爷愿往西域平叛?\"
\"当然!\"鄂尔哲图拍胸脯道,\"草原上的事,还得草原人解决。阿布·巴克尔那点伎俩,在我眼里不值一提!\"
他详细分析:\"叛军虽众,但多是乌合之众。我率五万蒙古铁骑,采取'闪电突袭'战术,直取叛军核心。只要击溃主力,余众自散。\"
叶孤白大喜:\"有王爷出马,西域无忧矣!\"
鄂尔哲图刚走,又有人求见:\"德义信老东家林源求见!\"
德义信作为皇家商号,富可敌国,旗下有五十万武师护卫商队。
\"叶将军,\"林源拱手道,\"听说南海那个马六甲王子反了?交给我德义信吧!\"
叶孤白惊讶:\"林老有何妙计?\"
林源笑道:\"穆罕默德·伊斯坎达尔靠的是海盗和土着。海盗已受招安,只剩土着不足为虑。我德义信有五十万武师,虽非正规军,但熟悉南洋地形,擅长丛林作战。\"
他继续道:\"我已派人接触伊斯坎达尔,许以重利。若他不从,再以武力解决。软硬兼施,必能平定南海!\"
叶孤白感慨万千:\"关键时刻,还是老东家深明大义!\"
林源正色道:\"德义信能有今日,全赖陛下恩典。如今国难当头,自当效劳!\"
有了鄂尔哲图和林源的协助,叶孤白压力大减。他立即调整战略:
西域方面:由鄂尔哲图率五万蒙古铁骑平叛,采取闪电战术。
南海方面:由林源率德义信武师平叛,采取软硬兼施策略。
印度方面:由叶孤白亲自率十万精锐平叛,这是主战场。
京城防务:由薛城、张泳负责,皇子们严加看管。
\"印度叛军虽众,但多是临时拼凑,\"叶孤白分析,\"曼·辛格二世虽了解我军布防,但我更了解印度地形!\"
他决定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集中兵力直扑曼·辛格二世所在的拉贾斯坦邦,只要击溃其核心势力,同盟自破。
三日后,鄂尔哲图率五万蒙古铁骑誓师西征。
临行前,他对叶孤白道:\"叶将军放心,草原上的狼崽子,翻不起大浪!我会让阿布·巴克尔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骑兵!\"
蒙古铁骑果然名不虚传。他们日行百里,来去如风,很快抵达西域前线。
阿布·巴克尔试图用对付叶孤白的游击战术对付蒙古骑兵,但很快发现行不通。蒙古人更熟悉草原地形,而且战术更加灵活。
\"报!叛军主力出现在塔什干以北草原!\"探马回报。
鄂尔哲图大笑:\"好!终于找到他们了!全军突击!\"
五万蒙古铁骑如离弦之箭,直扑叛军主力。阿布·巴克尔试图抵抗,但他的部落骑兵在正规蒙古铁骑面前不堪一击。
一战定乾坤!叛军主力被击溃,阿布·巴克尔仅率少数亲信逃亡。
鄂尔哲图立即分兵清剿残敌,西域局势迅速稳定。
南海方面,林源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通过商队网络,向伊斯坎达尔传递消息:\"若肯归顺,许你为马六甲总督,世袭罔替。若执迷不悟,德义信五十万武师将至,寸草不留!\"
另一方面,他派武师潜入爪哇,煽动土着内讧:\"伊斯坎达尔许你们什么?空头承诺而已!若肯归顺,德义信愿以真金白银相酬!\"
土着本就为利益而战,见有更大好处,纷纷动摇。
伊斯坎达尔见大势已去,只得投降:\"愿听从林掌柜安排。\"
林源果然履行承诺,奏请朝廷任命伊斯坎达尔为马六甲总督,南海叛乱平定。
就在西域、南海相继平定时,印度战事进入关键时刻。
叶孤白率十万精锐直扑拉贾斯坦邦。曼·辛格二世联合二十三土邦,集结二十万大军迎战。
两军在德里城外展开决战。
\"将军,叛军虽众,但指挥混乱,\"副将报告,\"各土邦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
叶孤白点头:\"这正是破敌良机!\"
他采取\"中心开花\"战术:集中精锐直冲曼·辛格二世本阵,只要击溃其核心,余众自乱。
战斗异常激烈。叛军人数众多,且受婆罗门祭司煽动,作战顽强。
但帝国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逐渐占据上风。
关键时刻,叶孤白亲率亲卫队突袭曼·辛格二世所在象阵。
\"擒贼先擒王!\"叶孤白一马当先,直取曼·辛格二世。
曼·辛格二世见势不妙,欲乘象逃跑。但叶孤白速度更快,一跃而上象背,剑指其喉。
\"降还是不降?\"叶孤白冷喝。
曼·辛格二世长叹一声,扔下武器:\"愿降...\"
主帅被擒,叛军顿时溃散。印度叛乱平定。
第四百九十三章:凯旋与苏醒
三路叛乱相继平定,捷报传回京城,朝野欢腾。
鄂尔哲图、林源、叶孤白相继凯旋。
然而,最大的好消息来自潞州行宫:王十三终于苏醒了!
\"陛下!陛下醒了!\"赶月夫人喜极而泣。
王十三缓缓睁开眼,目光如电:\"朕...睡了多久?\"
当他得知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后,感慨万千:\"若非诸位爱卿忠心护国,帝国危矣!\"
他特别召见鄂尔哲图和林源:\"二位爱卿临危受命,平定叛乱,功在社稷!朕必有重赏!\"
鄂尔哲图豪爽道:\"陛下洪福齐天,臣等只是尽本分而已。\"
林源则谦逊道:\"草民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天威。\"
王十三康复后,立即论功行赏:
加封鄂尔哲图为\"镇西王\",世镇西域。
封林源为\"南海伯\"。
晋叶孤白为\"镇国公\",加太子太保。
薛城、张泳等皆有封赏。
对于皇子们,王十三的处理十分严厉:
皇长子王晋:因平定东北有功,免其前罪。
二皇子王潞:因勾结叛军,削爵圈禁。
其余皇子各受惩戒。
金銮殿上,王十三端坐龙椅,目光如电,声音洪亮地处理着朝政。他表彰了平叛功臣,严惩了叛乱分子,下达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旨意。朝臣们见皇帝神采奕奕,都以为陛下已完全康复。
\"叶孤白、鄂尔哲图、林源,尔等平叛有功,朕心甚慰。\"王十三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然叛军残党未清,隐患犹存。大阁听令!\"
\"臣在!\"叶孤白率大阁高手跪地听旨。
\"命尔等全力追杀阿布·巴克尔、曼·辛格二世余党,务必斩草除根!\"
\"遵旨!\"
朝会持续了两个时辰,王十三始终保持着威严的姿态。直到退朝,群臣散去,他才允许自己露出一丝疲态。
\"陛下...\"内侍担忧地上前。
王十三摆摆手,声音突然变得虚弱:\"扶朕回宫。\"
回到寝宫,王十三几乎瘫软在榻上。赶月夫人急忙上前为他诊脉。
\"陛下内力紊乱,经脉受损,\"赶月夫人眉头紧锁,\"今日朝会太过劳累,恐对恢复不利。\"
王十三苦笑:\"朕不得不如此。若让朝臣知道朕仍虚弱,恐生变故。\"
他确实苏醒了,但远未康复。繁枢的神奇力量保住了他的性命,却未能完全修复他受损的根基。每次运功或劳累,都会引发剧烈疼痛。
\"陛下必须静养,\"赶月夫人坚决道,\"朝政可暂交薛城、叶孤白处理。\"
王十三摇头:\"薛城虽忠,但缺乏魄力。叶孤白需追剿残党。朕必须撑住。\"
几日后,王十三做出决定:重返潞州,借助繁枢继续疗伤。
\"朕欲北巡,视察边防,\"他以这个借口离开京城,\"朝政由薛城主持,叶孤白辅佐。\"
只有极少数心腹知道真相:皇帝是去继续养病。
重返潞州行宫,王十三屏退左右,独自来到繁枢树下。那棵倒悬的巨树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老伙计,朕又回来了。\"王十三抚摸着树干,感受到一丝微弱的能量流动。
他盘膝坐下,尝试运功调息。但内力依旧紊乱,每次运转都带来撕裂般的疼痛。
\"看来还需要更多。\"王十三凝视着繁枢,\"传令!加大金属喂养量!\"
命令下达后,各地金属源源不断运往潞州。金、银、铜、铁、锡各种金属被堆放在繁枢周围,如同小山。
令人惊讶的是,繁枢的\"食欲\"似乎大增。以往每日只能吸收数百斤金属,如今却能吞噬数千斤。
\"陛下,照这个速度,国库金属储备恐难支撑三个月。\"负责此事的官员担忧地报告。
王十三毫不犹豫:\"那就加大开采!必要时可征用民间金属!\"
他感受到繁枢吸收金属后,散发的能量确实更加充沛。坐在树下调息,疼痛明显减轻。
但代价是巨大的。帝国金属储备急速消耗,兵器制造、钱币铸造都受到影响。
王十三每日在繁枢树下调息,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
他发现不同金属对疗伤效果不同:黄金能舒缓经脉,白银能净化内力,铜能强化骨骼,铁能增强气血。
于是他下令:\"以黄金为主,其他金属为辅。\"
更令他惊讶的是,繁枢在吸收大量金属后,开始产生一种特殊的金属精华,如同露珠般凝结在树干上。
\"这是...\"王十三收集了一些金属精华服用,顿觉精神大振,内力运转顺畅了许多。
\"原来如此!\"他恍然大悟,\"繁枢不仅能吸收金属,还能将其转化为更易吸收的精华!\"
从此,他每日服用金属精华,配合树下调息,伤势逐渐好转。
尽管在秘密疗伤,王十三并未放松对朝政的掌控。他通过飞鸽传书和密使,与京城保持联系。
他密切关注叶孤白追剿残党的进展。
\"阿布·巴克尔逃入波斯,与当地部落勾结。\"叶孤白奏报,\"臣请旨越境追剿!\"
王十三沉思良久,批复:\"可。但需隐秘行事。\"
他深知,自己必须尽快康复。帝国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随着金属需求大增,帝国开始出现金属危机。
兵器制造滞后,边军装备无法更新。
钱币铸造减少,民间交易受阻。
甚至农具都出现短缺,影响农业生产。
\"陛下,再这样下去,恐生民变啊!\"薛城忧心忡忡地密奏。
王十三也意识到问题严重。但他更清楚,若自己不能康复,帝国将面临更大危机。
\"尽量维持,\"他回复,\"可从海外购买金属,价格不计。\"
同时,他加紧疗伤,希望早日康复。
经过两个月的秘密疗伤,王十三终于感受到痊愈的征兆。
他的内力不再紊乱,经脉逐渐修复。虽然尚未完全恢复,但已能正常运功。
\"照这个速度,再有一个月就能完全康复。\"赶月夫人欣喜地诊断。
王十三却皱眉:\"一个月太久了。朕感觉还差一个契机。\"
他凝视着繁枢:\"或许需要更特殊的金属。\"
他想起古籍记载的几种稀有金属:\"天外陨铁、深海沉银、地心炎金,这些或许能加速疗伤。\"
但这些都是传说中的金属,难以寻觅。
就在王十三为稀有金属发愁时,一个意外发现带来了转机。
负责喂养繁枢的官员报告:\"陛下,近日发现繁枢对某种'杂金'特别偏好,吸收速度异常快。\"
\"杂金?\"王十三疑惑。
\"是冶炼厂的废料,含有多种金属杂质,原本要丢弃的。\"
王十三立即重视:\"取来朕看!\"
这种\"杂金\"看起来确实粗糙,但繁枢吸收它时,散发的能量确实更加充沛。
\"朕明白了!\"王十三恍然大悟,\"繁枢需要的不是纯净金属,而是多种金属的混合!\"
他立即下令:\"改变配方!以后喂养以多种金属混合为主!\"
效果立竿见影。繁枢吸收效率大增,产生的金属精华也更加丰富。
王十三的伤势加速好转。
就在王十三即将康复之际,京城传来坏消息:二皇子王潞在软禁中神秘死亡!
\"怎么回事?\"王十三震怒。
薛城奏报:\"似是中毒,但凶手不明。现场留有黑蜂痕迹。\"
王十三凝视着薛城的密奏,手指微微颤抖。二皇子王潞在软禁中中毒身亡,现场留有黑蜂痕迹——这分明是有人要陷害刚刚立下大功的黑蜂寨!
\"雷莫是自己人,绝无可能背叛。\"王十三眼中寒光闪烁,\"这一定是有人要一石二鸟,既除掉了王潞,又陷害了雷莫。\"
他立即召来叶孤白:\"速去调查二皇子之死,重点查黑蜂痕迹的真伪。记住,此事关系重大,务必秘密进行。\"
叶孤白领命而去。王十三又密令郭英雄:\"加强黑蜂寨周围的监视,但不要打草惊蛇。若有异常,立即禀报。\"
王十三心中明镜似的。雷莫被他用秘术控制,绝对忠诚。如今有人用黑蜂作案,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有人模仿黑蜂作案,栽赃陷害;二是黑蜂寨内部出了叛徒。
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幕后黑手极其狡猾,且对黑蜂寨相当了解。
叶孤白的调查很快有了结果。
\"陛下,现场的黑蜂痕迹确系伪造。\"叶孤白禀报,\"臣抓到了几个江湖艺人,他们擅长驯养毒蜂,并能用特殊药粉模仿黑蜂蛰痕。\"
王十三冷笑:\"果然如此。可查出幕后主使?\"
叶孤白摇头:\"这些人只是收钱办事,不知雇主身份。但臣发现一个线索:他们使用的药粉中,有一种只有皇宫才有的珍稀药材。\"
皇宫内部的人?王十三眉头紧锁。这事越来越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