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长子(2 / 2)

一天,他在院子里踱步,听到墙外传来乞丐的歌声:“二更冷,粟米僵,玉簪沉底水冰凉!”赵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玉簪沉底,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夫人。他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心中充满了恐惧,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泰和布庄的孙掌柜,在弟弟死后一直暗中调查。

当他在街头听到乞丐传唱“三更凶,铜铃响,玄铁锁断鬼哭墙!”时,心中一紧。他联想到自己这段时间的遭遇,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回到家后,他看着家中加强的护卫和供奉的神像,却依旧无法驱散心中的阴霾。

在那些作恶商人的家人接连遭遇不幸后,长子县街头巷尾,人们谈及此事,无不胆战心惊,眼神中满是惶恐与敬畏。

王十三站在宅邸的庭院中,望着夜空,清冷的月光洒在他脸上,勾勒出冷峻的轮廓。这段时间,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复仇行动中的血腥画面,心中竟有些许怅然。

他本就不是嗜杀之人,过往那些手段,不过是被仇恨和对德义信的责任驱使。如今,看着那些曾经嚣张跋扈的商人,有的在神灵前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被迫远走他乡,他知道,他们已经深刻地尝到了恐惧的滋味。

“林源,”王十三唤来林源,神色平静却透着几分释然,“那些人,已经得到教训了。”

林源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旋即明白过来:“王大人是说……”

王十三微微点头:“没错,就到此为止吧。咱们的目的,是让他们不敢再肆意妄为,不是赶尽杀绝。”

于是,王十三暗中传令下去,停止一切针对那些商人的行动。

瑞丰绸缎庄的钱掌柜,依旧每日虔诚地在神像前叩拜,祈求家人平安。这一日,他在恍惚间,仿佛看到一道祥瑞之光闪过,心中竟涌起一丝希望。他不知道的是,从这一刻起,王十三已经决定放过他们。

兴隆粮行的赵掌柜,带着家人在逃亡的路上,风餐露宿,吃尽苦头。

这一天,他突然感觉压在心头的那股阴霾似乎淡了些,虽然依旧小心翼翼,但脚步却没了之前的慌乱。他隐隐觉得,或许这场噩梦终于要结束了。

泰和布庄的孙掌柜,虽然依旧被恐惧纠缠,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家中再没发生任何意外,他紧绷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了些。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意,卖了产业另寻他处养老去了。

而德义信这边,在王十三的安排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林源忙碌于店铺的重建和生意的拓展,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

“王大人,这次多亏了您,德义信才能转危为安。”林源满脸感激地说道。

王十三摆了摆手:“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往后,咱们还得继续把生意做好,为这一方百姓谋福祉。”

与此同时,潞州知州周韬坐在州衙内,眉头紧皱地翻阅着屯留县知县李铭呈上来的卷宗。

这几日,他也听闻了长子县和潞州内流传的“神仙显灵惩恶”的传闻,心中对林源的手段暗暗惊叹,同时也庆幸自己当初将案子推给了李铭,没被这摊浑水彻底卷入。

此时,幕友匆匆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周韬微微点头,随后清了清嗓子,高声道:“来人,传各商号及城中有名望的乡绅,本州要当众了结德义信一案。”

众人很快齐聚州衙大堂,林源站在堂下,神色恭敬。

周韬目光扫视一圈,开口道:“经本州多方调查,德义信粮铺被投毒、丝绸作坊遭血洗一事,已查明真相。乃是一伙流窜的强盗所为,他们觊觎德义信的财富,才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

堂下众人一阵哗然,有人小声议论:“真的是强盗吗?怎么如此凑巧。”但也没人敢公然质疑知州的判断。

周韬继续说道:“如今,这伙强盗已被驱散,只是可惜,没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德义信遭受此难,着实可怜,本州也深表同情。”说着,他看向林源,“林掌柜,你可有异议?”

林源心中明白这是王十三与知州达成的默契,忙拱手道:“大人明察秋毫,既然是强盗所为,德义信也只能自认倒霉。如今只盼能在大人的庇佑下,重新将生意做起来。”

周韬满意地点点头:“嗯,林掌柜深明大义。本州定会多加照拂德义信,往后若有难处,尽管来州衙告知。”

随后,周韬又看向其他商号代表:“此次事件,也给各位提个醒,往后务必要加强防范,莫要再让强盗有机可乘。”

众人纷纷应是。就这样,德义信一案以德义信被强盗袭击为由了结。

散堂后,林源走出州衙,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场风波能如此平息,全靠王十三的手段和知州的配合。回到德义信后,他立刻将此事告知王十三。

王十三靠在椅子上,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周韬这老狐狸,倒也识趣。不过这样也好,此事就此翻篇,咱们专心做生意便是。”

在潞州德义信一案以强盗袭击为由了结之后,长子县看似恢复了往昔的平静。

街头巷尾,人们照常往来,店铺开张打烊,可经历过那场风波的人,心底仍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惶恐。

尤其是长子县的富商、富户们,在恐惧的驱使下,纷纷在家中供起了各式各样的神仙,每日虔诚叩拜,祈求平安降临,庇佑家族昌盛。

王十三站在德义信的后院,望着天边的流云,心中暗自盘算。

他本就心思缜密,善于把握时机,这场风波后的微妙局势,被他敏锐捕捉。“是时候再往前推一把了。”他低声自语,嘴角浮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意。

很快,王十三从铁铮镖行里挑选出几个最机灵、应变能力最强的手下。这些人平时就擅长伪装,对江湖上的门道也略知一二。

王十三亲自为他们准备了道袍、拂尘和桃木剑,又把从各处搜集来的道教典籍和传说故事整理成册,逐字逐句地教他们,还模拟各种场景训练他们的应对话术。

“都给我听好了,”王十三目光如炬,在众人面前来回踱步,“到了长子县,头要抬起来,架子给我端足了,说话做事,一举一动,都得像个有道行的道士,半点差错都不许出!先去那些富商家门口宣扬寿灵官的灵验,把故事讲得越神乎其神越好,要勾起他们的兴趣,更要勾起他们的恐惧,懂了吗?”

“懂了!”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与兴奋。

这几个假道士踏上了前往长子县的路。一进入县城,他们便开始四处宣扬:“无量天尊!诸位可知,唯有供奉寿灵官,方能保全家平安,消灾避祸。寿灵官乃道教护法神,三眼能观世间善恶,手持金鞭,专打邪祟,庇佑虔诚之人。近日,此地阴气环绕,恐有灾祸降临,唯有诚心供奉,方能化解。”

他们的声音在街巷中回荡,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倾听。

当日,他们来到了长子县有名的富户卫家门前。

卫家宅邸气派非凡,朱红大门上的铜环闪烁着冷光。

假道士们整理好道袍,敲响了大门。“吱呀”一声,管家探出半个身子,上下打量着他们。

“不知几位仙长有何贵干?”管家礼貌地问道。

领头的假道士双手抱拳,行了个道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神秘,说道:“贫道等云游至此,路过贵府时,见贵府上空隐隐有不祥之气盘旋,如乌云压顶,实在忧心呐。特来告知,唯有供奉寿灵官,方可化解即将到来的灾祸。寿灵官神通广大,曾在天庭之上,将那意图作乱的妖邪打得魂飞魄散,灰飞烟灭。只要心诚供奉,不管是健康平安,还是财源广进,皆可实现。”

接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上面画着寿灵官的画像,还写满了各种灵验故事,一边指着画像,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什么寿灵官显圣救孩童,挥鞭驱散瘟疫之类,讲得绘声绘色。

管家听后,面露难色,拱手回道:“实在对不住,我家老爷早已在家中供养了各路神仙,每日诚心供奉,就不劳几位仙长费心了。”说罢,缓缓关上了大门。

假道士们并未气馁,转身离开,向王十三汇报。当晚,月黑风高,乌云遮蔽了月光。

王十三派出的另一拨人悄悄潜入卫家。这些人身手矫健,在黑暗中如鬼魅般穿梭。

他们事先准备好了迷药,先是悄无声息地解决了门口的守卫,然后迅速分散开来,朝着鸡舍、鸭圈、狗窝和鸟笼摸去。

“轻点,别弄出动静。”一个人低声对同伴说道。

鸡舍里,一只公鸡似乎察觉到了异样,刚要打鸣,就被一只手捂住了嘴,紧接着,迷药生效,鸡瞬间没了动静。

鸭圈、狗窝和鸟笼处,同样的事情也在发生。不一会儿,卫家的庭院里便没了一丝声响,鸡鸭犬鸟一夜间全部死亡。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卫家的庭院,却没能驱散弥漫的阴霾。

一个丫鬟早起打水,路过鸡舍时,发现了异样,惊恐地尖叫起来:“快来人啊,鸡都死了!”这一嗓子,瞬间打破了卫家的宁静,众人纷纷赶来查看。

“怎么回事?这好端端的,鸡怎么都死了?”一个家丁疑惑地说道。

“还有鸭、狗,还有那些鸟,全死了!”另一个家丁跑过来,惊慌地喊道。

卫老爷得知此事后,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在庭院里踱步,心中隐隐觉得这与昨日拒绝那几个道士有关。

回想起昨夜的寂静,没有一丝犬吠鸡鸣,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去,把昨天那几个道士给我找回来。”卫老爷吩咐管家,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

管家不敢耽搁,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那几个假道士。“几位仙长,我家老爷有请。昨日多有得罪,还望仙长们海涵。”管家满脸赔笑,态度十分恭敬。

假道士们故作高深地对视一眼,领头的说道:“罢了罢了,想必是你家老爷心诚,我们便再走一趟。”

来到卫家后,卫老爷亲自迎了出来,满脸赔笑:“几位仙长,昨日是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恕罪。还请仙长们将寿灵官请到我家,庇佑我全家。”

假道士们走进卫家,先是绕着庭院走了一圈,口中念念有词:“哎呀,这灾祸之气竟比昨日更重了,若再不供奉寿灵官,怕是后果不堪设想。这阴气已经凝聚,随时可能爆发,到时候,贵府怕是要大祸临头啊!”

然后指挥着卫家下人摆上香案,供奉上寿灵官的神像。

神像前,香烟袅袅,卫老爷带着全家老小,虔诚叩拜。

就在这时,卫老爷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怀疑:“仙长,这寿灵官真有如此神通?我家供奉的其他神仙,也都说能保平安,可如今还是出了事。”

领头的假道士不慌不忙,双手合十道:“施主,这世间万物皆讲究一个缘分。您家之前供奉的神仙,或许与您家缘分未到。而寿灵官,是专门为解您家此次劫难而来。您看,自从我们昨日离开后,这灾祸便已降临,若不是寿灵官察觉,提前示警,只怕后果更严重。说不定,接下来就会危及家人性命,生意也会一落千丈啊!”

卫老爷听了,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一旁的管家忍不住说道:“仙长,我家老爷向来谨慎,这请神之事,关乎全家安危,还望仙长能再明示一二。”

假道士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个锦囊:“这锦囊乃是贫道特地为贵府准备,里面装着辟邪符咒。您将它挂在正厅,若再有邪祟侵扰,符咒自会发光示警。这可是贫道花了七七四十九天,采集天地灵气,绘制而成,十分灵验。”

卫老爷半信半疑地接过锦囊,这时,一个年轻的小厮突然跑进来:“老爷,不好了,库房里的一些绸缎莫名出现了霉斑!”

卫老爷脸色大变,看向假道士:“仙长,这……”

假道士脸色一沉:“看来这灾祸已然蔓延,必须立刻诚心供奉寿灵官,日夜朝拜,心无杂念,方能止住。否则,这霉斑可就不只是在绸缎上了,往后,家中的金银财宝,怕是都会无故消失啊!”

卫老爷终于不再犹豫,连忙带着全家再次叩拜。

说来也怪,从那之后,卫家果然再没发生任何意外。

白天,家中一切如常;夜晚,静谧安宁,再没有莫名的声响。

此事在长子县迅速传开,其他富商听闻后,纷纷心动。“卫家供奉了寿灵官就平安了,咱们也不能落后。”

一时间,这几个假道士成了香饽饽,被各家争着邀请。

王十三见时机成熟,自己也扮成道士,混入其中。

他身着一袭黑色道袍,头戴道冠,手持拂尘,气质不凡,让人一看就觉得高深莫测。

每到一家,他便以“心诚则灵”为由,要求富商们在请神过程中单独留在供养神仙的房间,以示虔诚。

“缘主,这请神一事,讲究的就是一个诚心。唯有在这清净之地,独自与神灵沟通,方能得到庇佑。而且,寿灵官降临时,会有祥瑞之光显现,但这光只能被心诚之人所见。若旁人在场,怕是会惊扰神灵,反而坏事。到时候,别说保平安,说不定还会触怒神灵,降下灾祸啊!”

王十三一脸严肃地对富商们说道。富商们为了求得平安,纷纷照做。

待各富商独自一人留在房间后,王十三悄悄潜伏在暗处。他屏气敛息,等待着最佳时机。

待对方放松警惕,注意力都集中在神像上时,他便猛地出手,脚步轻盈地靠近,一记手刀精准地击晕对方。

随后,他迅速施展忠心术令富商认主,就这样,王十三如法炮制,让长子县大部分富商认主于他。

控制住这些富商后,王十三向他们表明身份,并要求他们加入德义信。

随着这些富商的加入,德义信的规模迅速扩大。原本的产业与新加入的资源相互整合,生意蒸蒸日上。

店铺开得越来越多,货物的种类也愈发丰富。丝绸、茶叶、粮食等各类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