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679章 天枢的暑假计划 (2012年7月4日)

第679章 天枢的暑假计划 (2012年7月4日)(1 / 2)

七月的晨光,带着初醒的温柔,透过四合院老槐树繁密的枝叶,在青砖地上洒下晃动的碎金。蝉鸣尚未开始聒噪,空气中弥漫着草木蒸腾出的清新水汽。

李天枢早早醒了,穿着印有小火箭图案的睡衣,赤着脚丫,像只灵敏的小猫,悄无声息地溜进爷爷李长庚暂住的东厢房。李长庚正对窗而立,晨曦勾勒出他清癯的侧影,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硬壳笔记本,看得入神。那本子纸页边缘已经磨损卷曲,封面的烫金字迹也有些模糊,却透着一股被时光反复摩挲的厚重感。

“爷爷?” 天枢扒着门框,小声唤道,大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您在看什么宝贝呀?”

李长庚闻声,从沉思中回过神,脸上立刻漾开慈和的笑意。他放下笔记本,转身朝小孙子招招手:“是天枢啊,来,过来。”

天枢立刻小跑过去,依偎在爷爷腿边,小脑袋努力往上探,想看清那本神秘的本子:“是武功秘籍吗?”

李长庚被逗笑了,轻轻揉了揉孩子柔软的头发:“不是秘籍,是爷爷年轻时候的……日记。” 他翻开一页,指着一张夹在泛黄纸页间的黑白照片。照片有些模糊,背景是巨大、冰冷的钢铁结构,几个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站在一台庞然大物般的机器前,笑容质朴而充满朝气。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眉宇间英气勃勃的青年,正是年轻时的李长庚。

“哇!爷爷好年轻!” 天枢惊叹,伸出小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照片上爷爷年轻的脸庞,“这是哪里呀?这个大铁家伙是什么?”

“这是东北,一个很大的工厂。” 李长庚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落在那片遥远的黑土地上,“这个大铁家伙,叫万吨水压机。那时候,爷爷就和照片上的叔叔伯伯们一起,天天跟这些钢铁巨兽打交道,想办法让它们‘听话’,造出国家需要的大机器。”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悠远,“还有三峡……爷爷也在那里待过好些年头,守着大坝,看着江水奔流,也看着很多人为了建好它,把汗水甚至生命都留在了那里……”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眼神飘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那奔腾的江水和巍峨的大坝轮廓。一种深沉的怀念和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如同江面上的薄雾,在他眼底缓缓升起。

天枢仰着小脸,黑葡萄似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爷爷。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爷爷话语里那丝沉甸甸的东西,还有爷爷望向窗外时,那瞬间变得遥远而朦胧的目光。孩子纯净的心,像一面最敏感的镜子,映照出爷爷心底那片被岁月尘封的风景。他伸出小手,轻轻握住了爷爷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指,那手指微凉。

“爷爷,” 天枢的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认真和一种奇异的笃定,“我想去看看。”

李长庚一愣,低头看向小孙子:“看什么?”

“去看您照片上的大工厂,去看您守过的三峡大坝,” 天枢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向往,“还有……回我们的老家!爸爸说,老家有太爷爷种的老槐树,有您小时候爬过的山!” 他顿了顿,小脸上流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渴望,“我想知道……爷爷您说的‘根’,是什么样子的。”

“根?” 李长庚心头一震。这个字眼,昨夜在庭院里他曾对儿子提起,没想到竟被小孙子如此清晰地记在了心里。

早饭后,四合院的葡萄架下,石桌上摆着简单的清粥小菜。天枢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站在爸爸妈妈中间,小手比划着,小脸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我想看看爷爷以前工作的地方有多大!想看看三峡的水有多高!还想看看老家太爷爷的树!爸爸,妈妈,好不好?”

方清墨和李玄策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深思。这个请求,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却又如此自然地契合了某种流淌在血脉深处的呼唤。

方清墨放下筷子,温柔地将天枢揽到身边,理了理他额前微乱的碎发:“天枢,怎么突然想到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坐火车要很久哦。” 她的语气带着询问,更带着对儿子内心世界的探求。

“因为爷爷想家了!” 天枢脱口而出,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手绞着衣角,“爷爷看照片的时候……这里,” 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闷闷的,像下雨前的云彩。我想去看看那些地方,是不是……能让爷爷这里的云彩散开一点?” 他童稚的话语,却精准地戳中了李长庚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老人端着粥碗的手微微一颤,一股暖流夹杂着酸涩,瞬间涌上鼻尖。

李玄策的目光从儿子纯真的小脸,移向父亲微微动容的面容,最后落在妻子温柔而理解的眼神上。他沉默了片刻,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瓷碗边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变迁,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与生态守护,还有那千里之外、早已物是人非的故乡村落……这些地方,承载的不仅仅是父亲的青春记忆,更是一个国家特定发展阶段的缩影,是无数普通人奋斗与牺牲的见证。让天枢去触摸这些历史的肌理,去感受那沉淀在土地深处的“根”的力量,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更为深刻。

“玄策,” 方清墨轻声开口,目光中带着支持,“天枢有这个心,很难得。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教育。让他去走走看看,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比关在屋子里读一百本书都强。”

李玄策缓缓点了点头。他看向父亲:“爸,您觉得呢?”

李长庚放下碗,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平复内心的波澜。他看着小孙子充满期待的眼睛,那眼神清澈得如同山涧溪流,带着洗涤尘埃的力量。他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好……好孩子。爷爷……也想回去看看。” 那“回去”二字,包含了太多沉甸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