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362章 君臣共议解民忧:谋策施策破症结,固本兴邦启新程

第362章 君臣共议解民忧:谋策施策破症结,固本兴邦启新程(1 / 2)

秦道之上的巡行车帐,灯火通明如白昼。

始皇将扶苏的奏疏铺展于案上,竹简上密密麻麻的人口数据与治理难题,让帐内气氛凝重却有序。

李斯、赢欣、蒙恬、赵高、胡亥等随行官员围坐两侧,皆手持奏疏副本,目光紧锁关键条目——一场关乎大秦长远发展的议事,在夜色中拉开序幕。

“扶苏的奏疏,你们都看过了。”

始皇的声音打破沉寂,指尖点在“新拓疆土每平方公里仅2-5人”的字样上,“人口家底摸清了,治理症结也摆出来了。

农桑、异族、官治、商贸、军政,桩桩件件都关乎盛世根基。

今日召你们来,就是要群策群力,对症下药,把这些难题一一解开!”

一、破农桑之困:移民补劳力,育才兴技术

“农桑是大秦之本,‘有地无人种’‘有人不会种’是核心症结。”

赢欣率先开口,目光落在劳动力缺口数据上,“臣以为当双管齐下:一是‘移民填地’,二是‘育才提能’。”

他进一步详解:“按人口普查,关中、渭南劳动力富余322万,可从中筛选120万愿意迁移的百姓,迁往西拓、岭南等新拓疆土。

朝廷给予奖励:迁移者赐田五亩、免赋税三年,优先分配墨家改良农具,入住新建的配套宅院,子女入学全免费。

由营造署牵头,同步完善迁入地的水利设施——按三十里一镇的规划,每镇修一座墨家自流井,开挖灌溉渠,确保‘迁过去就能种,种了就有收’。”

蒙恬补充道:“北境新拓区域可让退役士兵带头迁移,给予‘戍边+耕种’双重补贴,既补劳力缺口,又能巩固边防。

臣愿牵头筛选退役老兵,他们熟悉边疆环境,还能带动异族归附者耕种。”

“至于‘有人不会种’的问题,”赢欣继续道,“可利用三十里一镇的学堂,增设‘农科速成班’,抽调农科元老、墨家工匠任教,配备双语教员和农具模型。

异族百姓免费入学,三个月教会杂交麦种植、稻渔共生技术,结业后发放农具补贴,鼓励学以致用。”

李斯颔首附和:“臣建议由农科署牵头,编制图文并茂的双语农科手册,分发到每户异族家庭。

同时修订农具分配制度,按‘移民数量+耕种面积’定额调配,优先保障新拓疆土,杜绝核心区域囤积浪费。”

始皇拍板:“准!

移民之事由赢欣统筹,蒙恬协助筛选退役士兵;农科培育由李斯牵头,农科署具体执行;水利与农具配套,营造署同步推进,限半年内完成首批移民安置与技术推广。”

二、解异族之结:平权固认同,融俗促共生

“异族归附者423万,是重要的人口资源,也是融合的关键。”

李斯手持奏疏,语气凝重,“语言隔阂、权益不公、文化不认同,是三大症结。

臣以为当以‘律法固权益,教化融文化’为核心。”

“律法先行”,李斯道,“即刻修订《异族权益保障法》:异族百姓与秦民同工同酬,不得歧视;子女入学与秦民同等待遇,严禁额外收费;土地划分、农具分配一视同仁。

由监察署牵头,在异族聚居区增设监察点,凡有违规者,官吏罢官,商户重罚。”

赢欣补充:“语言不通是沟通阻碍。可在异族聚居区的学堂增设‘秦话速成班’,招收各族百姓,免费授课。

路名碑、政务公告皆刻双语标识,驿站、商埠配备双语通译。

同时尊重异族习俗,不强迫游牧部落定居,可推行‘游牧+耕种’结合模式,给予种子补贴,让他们逐步适应农耕生活。”

胡亥也插话:“儿臣觉得,可鼓励异族与秦民通婚,延续之前的婚育奖励政策。

异族夫妻生娃,额外赐布匹五匹、麦种十斤,既促融合,又增人口。”

始皇赞许点头:“胡亥此言有理。

异族融合既要讲规矩,也要有温度。

律法保障由李斯负责,双语教化与习俗适配由赢欣统筹,通婚奖励由赵高对接户部落实,务必让异族百姓感受到大秦的诚意,真正融入天下一家。”

三、正官治之弊:明考核,强监察,提能力

“基层吏员能力不足、考核僵化、监察缺位,是治理的短板。”

李斯谈及官治难题,语气严肃,“臣建议从‘选、考、监’三方面改革。”

“选官方面”,李斯道,“军功转任的基层官员,需先入‘郡县治理学堂’培训半年,学习农桑推广、异族调解、商贸管理等实务,考核合格方能任职;从核心区域抽调资深吏员,到新拓疆土挂职,‘以老带新’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