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里立一块里程碑,碑上刻道路名称、当前里程、距前后驿站\/城镇的距离,让行路人清晰知晓行程,避免迷路。
3. 护路队与维修:长效维护,保障畅通
每条道路设“护路队”,由退役士兵与当地百姓组成,负责日常巡逻、清理路面杂物、修补破损路段;每年农闲时节,组织百姓对道路进行一次全面维护,确保路面常年平整。
4. 排水与绿化:兼顾实用,美化环境
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与绿化带相结合,在排水沟外侧种植杨柳树——杨柳易存活、生长快,既能固土防沙,又能为行路人遮阳,让道路不仅是通行之道,更是一道风景。
五、长远效益:路通邦兴,惠及万代
赢欣说完规划,目光灼灼地望着始皇:“父皇,修路看似浩大,实则是最划算的‘兴邦之策’。待路网建成,大秦将迎来四大改变。”
“其一,商贸更旺。”赢欣道,“西域的香料、皮毛,岭南的粮食、鱼鲜,关中的丝绸、器械,北境的腊肉、药材,皆能通过路网快速流通,商队往返时间缩短一半,商票流通更畅,商户盈利更多,朝廷商税也能增收,形成‘路通-商兴-税增’的良性循环。”
“其二,建设更快。”
他继续说道,“赏功宅、镇域配套所需的建材,通过主动脉、郡域干线直接运抵工地,无需再绕行窄道,工期可缩短两成;农科技术的推广也更便捷,‘西拓四号’麦种、速生猪养殖技术,能通过路网快速传到边疆村落,让百姓早日受益。”
“其三,民生更便。”
赢欣的语气满是期许,“百姓农闲务工,乘坐马车半个时辰就能到工地;孩子上学,步行或乘车就能到镇域学堂;孕妇就医,能快速赶到医馆。
探亲访友、赶集购物,皆无道路阻隔之苦。
日子便利了,百姓的幸福感更强,对大秦的归属感也更足。”
“其四,统治更固。”
赢欣加重语气,“路网贯通,中央政令能快速传到边疆郡县,不再有‘山高路远、政令不达’之弊。
军情传递也能提速,边疆异动一日之内便可上报咸阳,护商队、戍边军队调动更快捷;异族部落通过路网与中原往来更密,文化、经济交融加速,天下一家的理念将深入人心,大秦的统治根基将愈发稳固。”
始皇静静听着,眼中的赞许愈发浓厚。
他掀开车帘,望着窗外因道路狭窄而缓慢前行的商队,又想起方才所见农闲百姓步行上工的身影,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欣儿此策,深谋远虑,直击要害!”
始皇的声音雄浑有力,“路为邦之脉,脉通则邦兴。
昔日老秦人征战,常因道路不畅而粮草不济;如今大秦盛世初现,更需畅通路网,让民生旺、商贸兴、政令通。
你所提四级路网、命名之法、建设规划、配套设施,皆务实可行,朕准奏!”
他转头对李斯道:“李斯,即刻传诏,成立‘大秦路建署’,由赢欣任署长,墨家矩子掌技术,法家代表掌监督,赵高统筹资金,各郡县配合人力、物料调度。
按赢欣的规划,三年内完成全国路网建设,朕要亲眼看到,大秦的道路,通到每一处疆土,连到每一户百姓的家门口!”
“臣遵旨!”
李斯躬身应道,眼中满是敬佩——赢欣此策,既承接了之前的建设规划,又补全了大秦发展的短板,实为兴邦良策。
赢欣跪地叩首:“谢父皇信任!
儿臣定不负所托,三年内建成全国路网,让大秦的脉络畅通无阻,为盛世再添基石!”
马车继续前行,秦道虽仍狭窄,却仿佛已能看到三年后,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道路纵横交错,马车疾驰、商队络绎、百姓欢笑的景象。
始皇望着窗外,心中感慨万千:从统一天下到赏功安居,从生育兴邦到路网贯通,大秦的盛世,正沿着“拓土-兴农-通商-修路-固邦”的轨迹,一步步走向壮阔。
而这畅通的路网,终将成为大秦最坚实的脉络,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子民,让盛世的光芒,照亮万里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