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55章 识字成果:西域新户认满100字,优先当村吏

第255章 识字成果:西域新户认满100字,优先当村吏(2 / 2)

俺们再也不用怕被小吏糊弄了!”

伊布拉欣却没骄傲,

晚上在夜校把这事写成文书,

记在“部落大事册”上,

旁边写着“遇政令不明,

查文书为据”,

教其他新户遇到类似情况该咋办。

赵书先生看着他的记录,

对李墨说:

“伊布拉欣这孩子,

不仅认了字,

还懂了‘规矩’,

知道用文书、政令办事,

这才是合格的村吏。”

李墨点头,

望着夜校的灯火:

“识字只是基础,

能用知识护自己、帮别人,

才是真成果。

这就是陛下推广识字的本意——

让每个百姓都懂规矩、守本分,

部落才能稳。”

三、考核当选:100字定资格,办实事得人心

月底考核这天,

议事毡房里挤满了人。

考核分两关:

第一关认100个字,

第二关写“部落粮账”文书。

伊布拉欣第一个上场。

赵书先生指着木板上的字:

“‘粮’‘税’‘令’‘账’‘诉’……”

伊布拉欣张口就答,

连生僻的“禀”“牍”都没说错,

西域文翻译也准确无误。

“第一关过!”

赵书高声宣布,

人群里响起掌声。

第二关写文书,

伊布拉欣拿起毛笔,

在麻纸上写下:

“黑沙岭部落八月粮账:

总存波斯麦520石,

新户20家,

每户领25石,

余20石存粮库;

苜蓿种30斤,

全部分完。

经办人:伊布拉欣。”

字迹工整,

数字清晰,

还画了个小小的粮库插图。

李墨和哈力克凑过来,

看完都点头:

“写得好!

清楚、规范,

比老村吏写的还周全!”

接下来,

马苏德和另外两个新户也过了考核,

四人站成一排,

由部落全体农户投票。

哈力克长老先说:

“选村吏,

不光看识字,

更看能不能办事。

伊布拉欣帮咱们退过粮、避过坑,

还教大家认政令,

俺选他!”

“俺也选伊布拉欣!”

“他办事公道,

俺信他!”

新户们纷纷举手,

老秦户也跟着投了票——

上次伊布拉欣帮老秦户王大叔看农书,

解决了堆肥烧苗的问题,

大家都记着他的好。

最终,

伊布拉欣以全票当选村吏。

李墨亲手把“村吏印”交给她,

印上刻着“黑沙岭村吏”,

还有一粒小小的波斯麦图案:

“伊布拉欣,

这印代表责任,

要为部落办事,

为新老户分忧,

别辜负大家的信任。”

伊布拉欣接过印,

紧紧攥在手里,

声音发颤:

“俺保证!

认好字、写好文书、办好事,

让新户老户都满意!”

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马苏德跑过来抱他:

“俺就知道你能行!

以后俺跟着你学认字,

下次也参选村吏!”

四、成果延续:识字成风尚,融合生新机

伊布拉欣当上村吏后,

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部落文书。

他把朝廷的政令、

粮税细则、

农科知识,

都用秦字和西域文抄在羊皮卷上,

挂在议事毡房里,

谁有疑问都能看。

有新户问“苜蓿种多深”,

他就指着《农书图解》:

“看这里,

写着‘浅播半寸,

深盖一寸’,

跟着做准没错!”

有老秦户问“新户免税政策”,

他翻开政令文书:

“首年免半税,

第二年缴八成,

写得清清楚楚!”

他还在夜校开了“文书班”,

教大家写粮账、

写申请、

写家书,

马苏德学得最认真,

三个月就认满了100字,

成了他的帮手。

这天,

陈农官来部落巡查,

看到伊布拉欣在教新户写“领种申请书”,

每户的田亩、

领种数量都记得明明白白,

忍不住夸:

“你这村吏当得比老秦户还合格!

黑沙岭的粮账是西域最清楚的,

陛下要是知道,

肯定高兴!”

伊布拉欣笑着递上账本:

“这都是识字的功劳!

以前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现在能管部落的账,

多亏了学堂和课本。”

陈农官走后,

伊布拉欣收到了李墨学官的信,

说西域要推广“识字村吏制”,

让他去其他部落分享经验。

他带着自己的“识字笔记”,

走遍了周边五个部落,

教新户认字、

写文书,

带动了两百多个新户学识字。

半年后,

黑沙岭部落的识字率从30%升到了80%,

新老户之间的矛盾少了,

粮产却多了——

大家都能看懂农书,

会用堆肥法、

会调曲辕犁,

波斯麦亩产比去年高了1石。

马苏德也认满了150字,

当选了副村吏,

他拿着自己写的“部落丰收账”,

对伊布拉欣说:

“以前总觉得识字没用,

现在才知道,

字里藏着好日子!

俺要教俺儿子认字,

让他以后当农官!”

伊布拉欣站在苜蓿地边,

望着远处的流动学堂车,

车顶上的“大秦流动学堂”旗帜格外醒目。

风掠过麦田,

带着墨香和麦香,

吹向远方——

那里,

有更多正在识字的新户,

有即将当选的村吏,

有写满希望的文书,

还有正在生根的,

属于大秦的,

融合与安宁。

他知道,

这100字的识字成果,

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

西域的每个部落,

都会有识字的村吏,

每个新户,

都能看懂政令、

写清账目,

大秦的“无分彼此”,

终将在墨香与麦香中,

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