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46章 粮储库扩建:关中、润疆建地下粮仓,存粮达4000万石

第246章 粮储库扩建:关中、润疆建地下粮仓,存粮达4000万石(2 / 2)

一车能装五十石粮,比人工挑快十倍。

关中的粮车首尾相连,从晒场一直排到粮仓入口,

秦军士兵和农户们接力运粮,喊着号子:

“一二嘿!粮入仓!二二嘿!不霉蛀!”

润疆的入仓现场更热闹,西域农户们穿着新织的彩布衣裳,

用骆驼拉粮车,阿木还编了首歌:“地下仓,潮不进;

石灰层,霉不生;大秦粮,存满仓;好日子,享不停!”

歌声顺着通风口飘出,引得守卫的秦军也跟着哼起来。

陈农官拿着账本,在两地之间奔波核对:

“关中入仓两千二百万石,润疆入仓一千八百万石,总共四千万石!

够二十万大军吃五年,就算遇到荒年,全大秦百姓也能吃一年!”

李越听着数字,激动得直拍大腿:“陛下要的‘粮安大秦’,这下真实现了!”

三、开仓验粮:各方称赞,粮安有底气

三个月后,粮仓正式落成。

嬴政特意从咸阳赶来关中粮仓,站在巨大的地窖里,

看着堆得像小山的粮食,抓起一把粟米,指尖搓动,颗粒饱满,没有一粒发霉。

“好!好!”

他连说两个好,转身对陈农官和曹平道,

“你们立了大功!

农墨同心,不仅种出了粮,还存住了粮,这四千万石,就是大秦的底气!”

李斯捧着粮储账册,高声汇报:

“陛下,关中粮仓存粟米两千万石、小麦一千万石,

润疆粮仓存波斯麦一千万石,总计四千万石!

按二五计规划,西击安息需年耗粮五百万石,

北守贝加尔湖需三百万石,这些粮食足够支撑八年战事,还能应对天灾!”

英布军团的副将周兰也赶来了,他刚从波斯湾前线回来,

看到满仓的粮食,激动道:

“陛下!有这粮仓在,俺们再也不用怕军粮跟不上了!

以前从咸阳运粮到波斯湾,路上要走三个月,损耗三成,

现在润疆粮仓直接调粮,十天就能到,省了多少事!”

王大伯和阿木作为农户代表,也受邀来关中粮仓参观。

王大伯摸着小麦堆,对嬴政说:

“陛下,俺以前种粮总怕存不住,现在有了这地下仓,就算下三年雨也不怕!

明年俺再多种十亩地,给粮仓多添点粮!”

阿木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用生硬的秦话道:

“安息没有这么好的粮仓,粮食总被老鼠吃、被雨水霉,大秦的粮仓太厉害!

俺要让更多西域人种粮,把粮仓填得更满!”

嬴政笑着扶起两人:“这粮仓不是朕一个人的,是全大秦百姓的!

你们种粮,农官教技术,墨家造粮仓,才有这四千万石。

以后,朕还要在北境、岭南都建地下粮仓,让大秦的粮储堆成山!”

当天,关中粮仓举行了“开仓赐粮”仪式,给周边农户每人赐了两石新麦。

农户们捧着粮食,对着嬴政跪拜:

“谢陛下!大秦粮满仓,俺们日子旺!” 欢呼声震得通风口都嗡嗡作响。

四、粮安根基:支撑拓土,惠及民生

粮仓落成后,大秦的粮安格局彻底改变。

西境的英布军团再也不用等咸阳的粮车,润疆粮仓随调随用,

很快就拿下了泰西封,把玄鸟旗插在了波斯湾;

北境的董翳预备队靠着粮仓的补给,顺利收服了鲜卑部落,贝加尔湖以南全成了良田。

赢侈商队更是受益——以前商队要带大量粮食赶路,

现在沿途的粮仓都能补给,载重翻了一倍,运的彩布、铁锅能换更多安息香料和罗马玻璃,

一年赚的钱够造五百台连弩车。

管事王二笑着对曹平说:“这粮仓就是商队的‘加油站’!

以前走一趟西域要三个月,现在有粮补,两个月就能来回,生意越做越大!”

岭南的周农官也赶来取经,准备在澜沧江畔建地下粮仓:

“占城稻一年收两季,产量高,可存不住,有了这防潮技术,明年岭南的粮储也能破千万石!”

曹平立刻派了十个墨家学徒跟着去,还送了防潮层和排水陶管的图纸:

“按这法子建,保准岭南的稻谷三年不发芽!”

陈农官站在润疆粮仓的通风口旁,望着远处的波斯麦田,对曹平道:

“以前总担心‘种得多、存不住’,现在好了,农人种粮有动力,

军方打仗有底气,商队通商有保障,这才是真正的‘粮安’。”

曹平点头,指着粮仓外新立的“粮储碑”,上面刻着“农墨同心,粮满仓廪;

大秦根基,稳如泰山”:“这碑不仅是记功,更是给百姓的定心丸——只要粮仓满,

日子就不会差,二五计的拓土大业,也能稳稳推进!”

风从通风口吹进地窖,带着粮食的清香。四千万石粮食静静躺在地下,

它们是农户汗水的结晶,是农墨技术的成果,更是大秦二五计最坚实的根基。

陈农官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地下粮仓,更多的存粮,

支撑着大秦的疆土越拓越广,支撑着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旺——而这,

就是“粮安大秦”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