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保“普及度”:措施落地
- 「师资保障」:培养1万名“全科先生”,
从太学毕业生、识字老兵、异族双语者中选拔,
每人派往1个村落,朝廷给俸禄(每月400钱)、给住房(村学堂旁的砖房);
- 「教材保障」:用巧成城的活字印刷术,
印简体字课本100万册、成人夜校课本50万册、
银发大字课本30万册,成本比手抄低8成,能快速运往各郡;
- 「激励保障」:凡认满500个汉字、会算100以内加减法的百姓,
可优先选“村吏”“农官助手”“商队记账员”等岗位,去年润疆有个夜校学员,
因会记账被吕雉商队录用,每月能赚500钱,比种地多两倍。”
扶苏话音刚落,西域民生官阿木(异族代表)就站起来急问:
“扶苏公子,西域多沙漠,村落分散,夜校咋设?
俺们部落离最近的学堂有五十里,来回太费劲!”
扶苏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流动学堂册”:
“已造500辆‘流动学堂车’(马拖式,车厢改造成小教室),
每车配1名先生、1箱课本,每月巡回3个村落,
每个村落驻留5天,百姓不用跑远路,在村头就能上学!”
阿木大喜:“有这流动学堂,俺们西域的娃都能识字了!”
嬴政点头:“教育的钱,朝廷出;先生的待遇,朝廷保。
扶苏,你只管让‘书声’传到大秦每一个角落。”
午时·商业议事:规范促活,不分大小
吕雉与赢侈一同上前,吕雉举着“大秦商票”,
赢侈展开“商税册”,前者的声音带着商路的“活气”,后者的声音透着“规范”的严谨:
“第一个五年,大秦商路多是‘官商主导’,
异族经商常被关卡刁难,小商贩也因‘无规范’被欺市——去年安息商人阿巴斯,因不懂秦商税,
被关卡多收了3成货物;
关中小贩赵货郎,因没有‘固定摊位’,常被地痞骚扰。
第二个五年,商业要‘两规范、两鼓励’:
1. 规范商税:统一标准,不欺商
- 定“三级商税”:
- 「跨郡大商」:年交易额超10万钱,商税10%(什一税),
凭“商路通行证”可免沿途关卡费;
- 「本地中商」:年交易额1-10万钱,商税8%,可在郡县市集设固定摊位;
- 「小商贩」:年交易额1万钱以下,商税5%,
免费提供“便民摊位”(在村头、市集角落设),还发“公平秤”,防止缺斤短两。
- 设“商税公示牌”:各关卡、市集都要挂公示牌,
写明“不同交易额的税率”“减免政策”,若有官吏私加税,
商贩可直接找胡亥的监察队举报,查实后斩官吏、
还商贩损失——去年某关卡小吏多收阿巴斯50斤香料,监察队不仅追回香料,还罚小吏徭役三年。
2. 规范经营:明规则,护双方
- 推“商票通用”:大秦商票可在全疆30国兑换,
小商贩也能使用(可兑换成铜钱),避免“携带铜钱不安全”;
- 立“诚信榜”:每月在市集评“诚信商户”,上榜者可减免1成商税,
若有“欺市”(如卖假货、缺斤短两),直接下榜,半年内不准经商;
- 设“纠纷处”:各市集设“商业纠纷处”,由赢侈派专人主持,
商贩与顾客有纠纷,可当场调解——上月关中小贩赵货郎,因“布尺不准”与顾客吵架,
纠纷处免费给了他新尺,还教他“如何校准”,现在他的布摊成了“诚信榜常客”。
3. 鼓励异族经商:低门槛,多支持
- 给“异族礼包”:异族商人来秦经商,可享“三免一补”——免首年商税、免摊位费、
免翻译费(朝廷派双语翻译),还补贴“启动货”(如给匈奴商人送铁锅、给安息商人送彩布);
- 设“异族商区”:在咸阳、定远等大市,设“异族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