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47章 姑师城下:烽烟初起,锋芒初试

第147章 姑师城下:烽烟初起,锋芒初试(2 / 2)

“找死!”王泽怒喝一声,挺枪冲过去。他的骑术是项离手把手教的,枪尖斜挑,正中一个匈奴兵的肋下。另两个匈奴兵见势不妙,调转马头就跑,却被随后赶到的士兵围住,乱枪捅死。

“检查粮车!”王泽跳下马,看着撒在地上的粟米,心疼得直皱眉。押粮的老兵叹道:“这是第三拨了,匈奴人知道咱粮道重要,总来偷袭。”

王泽忽然想起项离的话:“守粮道不是光杀敌人,得让粮走得顺。”他对士兵们道:“咱在沿途挖些陷阱,再派十个哨骑,往前探十里,发现匈奴人就放烟,咱提前设伏。”

次日,匈奴游骑果然又来了,这次有五十多人,想趁黎明劫粮。可刚靠近粮道,就踩进了王泽布的陷阱——坑里插着削尖的木桩,瞬间绊倒了十几匹战马。

“放箭!”王泽站在沙丘上,指挥弓箭手齐射。匈奴人猝不及防,被射得人仰马翻,剩下的想跑,又被埋伏的士兵堵住,不到一刻钟就被全歼。

王泽割下匈奴首领的首级,挂在烽燧上,对押粮老兵道:“这样,他们该不敢来了。”老兵看着他年轻却沉稳的脸,忽然笑道:“项将军没看错你,这粮道交你手里,放心。”

后备队的战场:登记册上的“立序”

姑师城的空院里,扶苏正教菜鸟们登记俘虏。一个西域妇人抱着孩子,怯生生地比划着,说不出名字。胡亥急得抓头发:“这咋记?”

扶苏却很耐心,从怀里掏出块炭笔,在木板上画了个月亮:“你叫‘月娘’,行不?”妇人点点头,眼里露出感激。他又问孩子的年龄,用手指比划着,总算记清楚“男,三岁”。

刘邦在一旁清点缴获的牛羊,曹参帮他记账:“牛三百头,羊两千只,骆驼五十峰……”刘邦摸着下巴笑:“这些够后备队吃三个月了,剩下的送河西,能换不少铁器。”

忽然有士兵来报,说在王庭地窖里找到一批织锦,上面绣着西域的花纹,比关中的锦缎还精致。刘邦眼睛一亮:“快带俺去看!”他跟着士兵走进地窖,只见十几匹织锦堆在木箱里,色彩鲜亮,摸起来比丝绸还顺滑。

“这东西值钱!”刘邦对曹参道,“记下来,送河西给牡丹丞,让她找人学学咋织的——咱大秦要是能织这锦,准能卖个好价钱。”

正说着,樊哙扛着个大木箱进来,里面装满了玉器:“刘大哥你看,这玉比沛县的石头亮多了!”刘邦拍了他一巴掌:“别乱碰,小心摔了!让萧何派来的人登记,按公子说的,三成赏弟兄,七成送回咸阳。”

胡亥看着他们忙碌,忽然拿起炭笔,走到一个西域少年面前,学着扶苏的样子问年龄。少年怯生生地伸出五根手指,胡亥在木板上写下“男,五岁”,写完忽然笑了——原来这些细碎的事,做起来也没那么难。

锋刃所向:龙旗西指

三日后,姑师城的捷报传到定远。赢欣展开英布的军报,上面写着“破城一日,歼匈奴兵五百,俘姑师王及部众三千,得粮十万石,牛羊骆驼共五千头,织锦十匹,玉器百件”,末尾还加了句“樊哙第一个登城,勇不可当”。

“看来,这些砺过的刃,够锋利了。”赢欣对韩信派来的信使道,“告诉韩将军,按计划袭大月氏辎重,我带第一军团随后接应。”

信使刚走,牡丹的文书就到了,说第一批俘虏已送到河西,壮丁编入修渠队,妇孺分了田舍,有个会织锦的西域妇人,正教秦妇染丝线,染出的颜色比旧法鲜亮三倍。

赢欣将文书折好,放进怀里。窗外的戈壁上,新的烽燧正在修筑,玄鸟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召唤着更西边的土地。他知道,姑师只是第一站,接下来是楼兰、大宛、大月氏……直到葱岭以西,直到波斯湾的浪涛拍打着大秦的龙旗。

而那些在姑师城下流过的血、登记册上写下的名、织锦里染出的色,都将变成西域土地上的新肌理——属于大秦的肌理。

大军再次出发时,项羽的霸王枪上还沾着姑师的沙尘,韩信的地图上已标出大月氏的牧地,王泽的烽燧沿着孔雀河一路向西,刘邦的登记册上又多了几页新名字。菜鸟们不再发抖,胡亥甚至敢主动给西域俘虏分粮,扶苏教他们的“西域话”,竟也能说上三两句。

风卷着龙旗,掠过戈壁,掠过绿洲,掠过那些即将被唤醒的土地。赢欣勒马立于高处,望着如铁流般向前涌动的大军,忽然想起出征前的誓言——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如今,这难,正变成脚下的路;这路,正通向万里之外的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