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135章 菜鸟营的头三日:沙砾与汗渍

第135章 菜鸟营的头三日:沙砾与汗渍(2 / 2)

胡亥和赵成被分到了工坊。牡丹正在那里教工匠们锻打新式农具,见他们来了,指着一堆废铁:“把这些敲成铁片,大小要匀。”胡亥拿起锤子,刚砸了一下就觉得胳膊快断了,铁屑还溅到了脸上,疼得他直吸气。赵成偷偷跟他说:“要不咱装晕?”胡亥摇摇头,他昨天试过装病,被军医灌了碗苦得要命的草药,现在还觉得舌头麻。

到了未时的课业,韩信来讲兵法,在沙盘上推演河西之战。蒙浩、王泽听得眼睛发亮,王泽还忍不住提问:“将军,那日若不从侧翼包抄,直接正面强攻,胜算几何?”韩信赞许地看他一眼,耐心解答。可胡亥趴在桌上,眼皮打架——他这辈子就没听过这么枯燥的东西,还不如在咸阳听戏有意思。

赢欣就坐在最后一排,手里转着根笔,谁走神看得一清二楚。他没说话,只是在胡亥又一次点头时,把手里的石子扔了过去,正好砸在胡亥后脑勺上。胡亥一个激灵,赶紧坐直,再也不敢走神。

酉时的晚餐比早餐多了块干硬的麦饼。胡亥饿坏了,三口两口就把麦饼吞了下去,连带着那碗糊糊也觉得没那么难喝了。赵成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忽然笑了:“没想到你这公子哥,也有吃得这么香的时候。”胡亥白他一眼,没说话,却把自己剩下的半块麦饼塞给了还在罚饿的赢侈——他虽胆小,心肠却不算坏。

戌时的晚课是写心得。扶苏写得最认真,不仅记了耕田的技巧,还写了对“水利与民生”的思考;蒙浩、王泽写的是枪法要领和兵法感悟;胡亥对着竹简发愣,憋了半天,只写了“今日跑圈好难,明日要早起”;赵成更绝,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铁锹,旁边写着“这破玩意真沉”。

牡丹来收竹简时,翻到扶苏的,顿了顿,在后面批了个“可”字;看到蒙浩、王泽的,点头赞许;翻到胡亥和赵成的,眉头都没皱一下,仿佛早料到他们会这样。

第三日清晨,迟到的人少了一半。胡亥虽然还是起得匆忙,却总算赶上了卯时三刻的集合,只是系腰带时手还在抖;赢侈不再抱怨衣服扎人,只是吃饭时仍会对着腌萝卜皱眉;李信的手心磨出了茧子,握锹时稳了许多。

变化最大的是蒙浩和王泽。他们已经能把曲辕犁用得像模像样,甚至帮着老农教其他菜鸟;休息时,蒙浩还会带着愿意学的人练扎马步,王泽则讲些演武场的趣事,倒聚起了不少人气。

扶苏依旧沉稳,只是身上的素色短打沾了泥,手掌缠着布条,却比在咸阳时多了几分烟火气。他见赢欣在看渠沟的图纸,主动上前:“二十二弟,这渠若再往南延半里,能多浇二十亩地。”赢欣抬眼看他,眼里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点头:“明日你带两个人去勘测。”

扶苏一愣,随即躬身应道:“是,菜鸟一号明白。”转身时,嘴角竟有了丝浅淡的笑意。

傍晚的自由活动时间,胡亥坐在营房门口发呆。赵成凑过来:“想什么呢?”“我在想,”胡亥挠挠头,“我以前是不是太蠢了?”赵成没接话,只是看着操场上蒙浩他们练枪的身影,忽然觉得,这定远的风沙,好像也没那么难熬。

赢欣站在高台上,看着底下这群渐渐褪去骄气的“菜鸟”,又看了看远处正在给工匠们示范农具的牡丹——她正耐心地教赢侈如何打磨犁头,赢侈虽然还是笨手笨脚,却没再哭丧着脸。

“公子,”牡丹走过来,递上三日的考勤册,“迟到的人越来越少,能拿起农具的有八十多个,认真听课的……大概一半。”

赢欣翻着册子,看到扶苏的名字旁标着“勤恳”,蒙浩、王泽是“勇猛”,胡亥、赵成是“懈怠,略有改观”,赢侈是“怯懦,需磨砺”。他合上册子,望向戈壁尽头的夕阳,轻声道:“沙子磨石头,总得慢慢来。”

夜风渐起,吹起营垒的旗帜。远处传来蒙浩他们的吆喝声,夹杂着胡亥被赵成逗笑的声音,还有牡丹在工坊里敲打铁器的叮当声。这声音里没有咸阳的丝竹,却有着一种更踏实的东西——那是汗渍浸透麻布的味道,是铁屑与泥土碰撞的脆响,是一群被宠坏的“菜鸟”,在沙砾里开始学着扎根的声音。

赢欣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的日子,会有更难的挑战等着他们——比如在暴雨里抢修渠坝,比如顶着烈日收割庄稼,比如在寒夜里站哨巡逻。但他不急,他有的是时间,用定远的风沙和汗水,把这些“菜鸟”,真正磨成能扛事的大秦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