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欣原本看向芍药,似想让她也留下协助牡丹。未及开口,芍药已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声音清脆却不容置疑:“公子,此去咸阳,路途虽不远,然天寒地冻,宫宴繁冗。芍药随侍公子身侧,路上可添衣奉茶,宴席间也可随时听候差遣,照料周全。府中有牡丹妹妹主持,定无差池。恳请公子允准芍药随行!”
公子欣看着芍药眼中那份不容动摇的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或许是对咸阳宫氛围的担忧,或许是对他安全的挂念),沉默片刻,终是点头:“也罢,芍药心细,路上有你在侧,也好。便随行吧。” 芍药眼中闪过喜色,立刻应道:“谢公子!”
府门外,车马已备好。并非公子规制的华丽车驾,而是一辆外观朴素但内里厚实保暖的马车,拉车的两匹马神骏稳健。
项离亲自驾车,王五佩刀骑马护在车旁。另有四名精悍护卫(皆是项离、王五从府中护卫里挑选的最可靠、身手最好的),皆着便装,但内衬软甲,腰佩利刃,跨着战马,分列马车前后左右。加上车内的公子欣和芍药,一行不过八人。
“精兵简政” 的意图明显,既符合他“低调赴宴”的定位,也便于在需要时快速反应。
老吴提着一个小巧的药箱快步上前,递给已登上马车的芍药,低声道:“丫头,带上。里面备了些应急的丸散,还有驱寒、防晕车的药,公子若在席间不适,或路途辛苦,及时用上。” 芍药感激地接过:“吴伯放心。”
公子欣最后看了一眼府门内殷切相送的众人,以及那满院的喜庆红色,对牡丹点了点头,朗声道:“府中诸事,拜托诸位!待我归来!” 说罢,放下车帘。
项离一声轻喝:“出发!” 鞭梢在空中轻脆一响,车马启动,在长安城渐浓的年节气氛中,向着那座肃杀威严的咸阳宫驶去。
长安的暖与咸阳的寒: 府邸内的红火温暖、人情味与即将踏入的咸阳宫形成鲜明对比。公子欣那句“这才是过年”的心声虽未言明,却通过他对府中安排的珍视流露无遗。
赋予牡丹主持年夜饭的权力,不仅是信任,更是一种培养和布局。若公子欣真被滞留在咸阳宫(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牡丹就是稳定长安府邸的核心。
芍药她坚持随行,绝不仅是照料起居那么简单。作为心腹侍女,她可能是公子欣在宫宴上的耳目,传递消息的桥梁,甚至是最后一道防线的组成部分(比如贴身携带某种防身或示警之物)。她的存在,增加了公子欣在险地的应变能力。
同时项离挑选的护卫绝非庸手,这小小的队伍是公子欣在离开自己“地盘”后最核心的武力保障。项离亲自驾车,更是将护卫级别提到最高。
老吴送来的药箱: 看似寻常关怀,但特意提及“防晕车”、“席间不适”等,隐隐指向宫宴可能存在的凶险(饮食?氛围?冲突?)。
欣的“待我归来”:这句告别语,此刻听来平淡,但在历史的关口和咸阳宫的风暴前,却仿佛带着一丝命运的沉重和不确定。
车轮碾过长安城清扫过积雪的青石路,向着那灯火辉煌却又暗流汹涌的帝国中心驶去。公子欣坐在微微摇晃的车厢内,闭目养神,芍药安静地在一旁温着一个小暖炉。车外,项离和王五警惕的目光扫视着道路两旁渐次挂起的灯笼和偶尔出现的行人。这个穿越后的第一个除夕,注定要在权力漩涡的中心度过,而长安府邸那桌温暖的年夜饭,成了他心中最深的挂念和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