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晨间回响(1 / 2)

第一缕灰白色的晨光透过彩绘玻璃窗,驱散了夜晚最浓重的黑暗。儿童区角落里的挂钟指针颤巍巍地指向清晨6:47。

艾文眨了眨干涩的眼睛,几乎不敢相信夜晚即将结束。他与莉娜背靠背坐在软垫上,轮流保持警觉,尽管后半夜相对平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细微响动提醒他们图书馆并未完全沉睡。

“天快亮了,”莉娜轻声说,声音因疲惫而沙哑,“最后一段时间往往最安静,仿佛图书馆也在为白天的正常运作做准备。”

艾文活动了下僵硬的四肢:“你觉得现在安全了吗?”

“规则只提到凌晨三点到四点是最危险时段,没说早晨就安全。”莉娜谨慎地回答,“但我们或许可以小心地探查一下。”

栅栏门外,主阅览区逐渐被晨曦照亮,看起来与昨日无异——书架整齐排列,长桌空置,仿佛昨夜的一切只是场集体幻觉。

艾文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背包,那本暗红色的书仍安然躺在里面。他回想起黑袍管理员指引他将书放在石讲台而非放回原处的场景。“放置需要认可”——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书是否还在那里?

“我们得检查一下,”艾文说,“那本书是否真的被‘认可’了。”

莉娜点头同意:“但必须小心。图书馆刚经历‘活跃期’,可能还有残留影响。”

他们轻轻推开儿童区的栅栏门,吱呀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静谧,像是暴风雨后的平静,但仍潜藏着未散的电荷。

走向特殊收藏区的路上,艾文注意到一些微小异常:一本书稍微突出书架,书脊上有道不明显的裂痕;地板上有一小撮灰烬似的物质,一触即散;某处空气比周围略冷,穿过时起了一阵鸡皮疙瘩。

特殊收藏区看起来比昨夜普通了许多,那些精细的雕刻在晨光中失去了夜间的神秘感。他们小心地走向深处的圆形石室,石讲台依然在那里,但上面空无一物。

“书不见了,”艾文低语,“是被管理员收走了吗?”

莉娜检查石讲台表面:“没有灰尘,说明经常使用。看这里——”她指向石台侧面几乎难以察觉的符号,“这是兄弟会的‘收纳’标记,可能书已被纳入馆藏系统。”

一丝宽慰掠过艾文心头,但很快被新担忧取代:“如果书已归位,为什么我们还没被‘释放’?”

仿佛回应他的问题,远处传来门锁开启的咔嗒声。两人一惊,随即意识到是图书馆前门——工作人员开始早晨的准备工作了。

“快七点半了,”莉娜看表,“员工通常这时进场做开馆准备。”

他们小心地向主出口移动,既期待又警惕。到达大厅时,看到一位穿着普通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解锁大门,晨光从门缝涌入,几乎让艾文感动落泪。

“早上好,”工作人员注意到他们,略显惊讶,“你们来得真早。”

艾文和莉娜交换眼神——工作人员似乎不知道他们被困了一整夜。

“我们...昨天有些研究没做完,”莉娜迅速编造借口,“来得早了些。”

工作人员点点头,不再多问,继续准备工作。艾文注意到这是位完全普通的中年女性,胸前名牌写着“玛莎”,毫无夜间那些存在的诡异感。

更多员工陆续到达,开启灯光,检查区域,为开馆做准备。白昼的日常秩序正在恢复,夜晚的异常被寻常所覆盖。

“看来危机解除了,”艾文低声对莉娜说,“书归位后,图书馆‘释放’了我们。”

莉娜表情仍带忧虑:“可能没这么简单。记住,你读了那本书,可能已被‘标记’。”

开馆时间到,第一批读者涌入——学生、研究者、普通读者。图书馆恢复了昨日白天熟悉的样子,安静有序,充满学习氛围。

艾文和莉娜随着最早的人流走出大门,踏入晨光中,恍如隔世。

“我需要咖啡,很多咖啡,”艾文揉着太阳穴说,“然后好好睡一觉。”

莉娜点头同意,但仍若有所思:“我们得谈谈。不是在这里,找个安全地方。”

他们约定两小时后在大学附近的咖啡馆见面,然后各自回家洗漱更衣。

十点钟,艾文准时到达咖啡馆,莉娜已坐在角落位置,面前摆着笔记本电脑和几份复印资料。

“感觉如何?”她问,推给他一杯已点的咖啡。

“像经历了场超现实的噩梦,但阳光下一想又觉得荒谬,”艾文诚实回答,“如果不是你也在,我可能会觉得自己精神失常了。”

莉娜理解地点头:“许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但大多保持沉默,怕被当作疯子。我研究这座图书馆历史时,采访过几个前员工,他们暗示过‘异常现象’,但都不愿详谈。”

她打开电脑,调出一些扫描文档:“我收集了些资料关于静默兄弟会。他们成立于1880年代,是一群相信通过特定知识和严格纪律可达更高意识状态的知识分子。图书馆是他们1920年建造的‘认知神殿’。”

艾文看着那些老照片:一群严肃男子穿着正式服装站在图书馆前,表情庄重近乎肃穆。

“兄弟会1930年代解散了,”莉娜继续,“但他们的影响留了下来。那些规则——部分是为了保护读者,部分是为了维持某种...平衡。”

“平衡什么?”

莉娜压低声音:“兄弟会相信知识和危险仅一线之隔。某些知识若不适当地接触,可能产生实际影响。图书馆不仅藏书,还‘容纳’知识。”

艾文回想起书中文字仿佛自行重组的情景,不禁颤抖:“那本红书...它似乎在我阅读时变化。”

“《符号与市场》只是兄弟会‘活性文献’中的一本,”莉娜解释,“这些书会根据读者和环境显示不同内容。你看到的可能正是为你‘定制’的版本。”

这想法令人不安——一本书能感知读者并相应改变内容?

“为什么是我?”艾文问,“我只是偶然拿到那本书。”

莉娜表情严肃:“兄弟会文献常提到‘选择性’——某些人更易接收他们传递的信息。也许你不是随机选择的。”

她调出另一份文档:“这是兄弟会初版规则,比现在多几条。”她指着其中几条:

```

11. 若书籍自行选择读者,应顺其自然而非抗拒。

12. 知识寻求者若经夜间考验,白日可见不同现实。

13. 图书馆记忆所有访客,尤其那些打破规则者。

```

最后一条让艾文脊背发凉:“‘图书馆记忆所有访客’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的经历可能不是结束,”莉娜直视他,“一旦被标记,图书馆会继续与你互动,以更微妙的方式。”

接下来几天,艾文试图回归正常生活,完成报告并投递更多求职申请。但图书馆经历如背景噪音般持续存在。

他开始注意到小异常:书架上书籍有时似乎自行调整位置;路过书店时特定书名仿佛突出显示;甚至梦中会出现那无法理解的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