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刘邦阵营英魂集结(2 / 2)

“我的意思再简单不过。”汪晓迎着他的目光,直言不讳,语气却满是恳切,“我恳请高祖陛下出世!更希望陛下能带着樊哙、夏侯婴二位将军,以及麾下所有旧部英魂,一同入我这万灵聚魂幡中。”

他话音未落,樊哙按捺不住,怒目圆睁:“你竟敢请陛下入你这小小幡中?简直放肆!”

汪晓并未理会樊哙的怒喝,反而转向刘邦,语速沉稳却字字千钧:“陛下,您当年起义反秦,诛暴安良,所求的不正是天下安定、百姓康宁?如今千年已过,您守护过的山河仍在,您牵挂的苍生未绝,可一场更大的浩劫已在眼前。那些帝王英魂放下了九五之尊的身段,是因为他们懂得,生死之外,更有‘守护’二字重逾千斤。”

“您麾下的将士,皆是当年随您出生入死的袍泽,他们的英魂留在这彭城旧宫,不过是守着一方故地;可若随您一同出征,便是以英魂之躯,再护千年山河。樊哙将军勇冠三军,夏侯婴将军忠勇可嘉,他们的战力,加之陛下您的雄才大略、韩信将军的用兵如神,这聚魂幡中,便有了平定阴域、抵御鬼潮的底气!”

他话锋一转,语气柔和了几分,却更显真挚:“陛下与韩信将军的恩怨已解,如今正是君臣同心、再展宏图之时。这并非屈居人下,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您的帝王之志。护佑现世苍生,让您的英名,不仅留存在史书之中,更铭刻在千秋万代的生灵心底。”

“况且,聚魂幡中自成一方天地,诸位英魂既能同袍相聚,又能共商大事,绝非牢笼。待浩劫平定、阴域秩序重整,陛下若想重返彭城旧宫,我自当恭送诸位归来。可眼下,时间紧迫,每多一位英烈相助,人间便多一分生机,这难道不是陛下当年平定天下的初心所在吗?”

汪晓的话语掷地有声,既没有丝毫卑怯,也无半分强求。

字字句句都戳中了刘邦心中最看重的“苍生”与“功业”。

更点出了这些千年英魂存在的真正意义。

刘邦沉默着,目光扫过身旁神色激动的樊哙、夏侯婴,又落在韩信挺拔的身影上,最终定格在汪晓那双澄澈而坚定的眼睛里。

帝王的沉吟中,渐渐多了几分意动。

大殿内一片沉寂,只有万灵聚魂幡上的魂光仍在微微流转,映得刘邦的神色阴晴不定。

他目光掠过韩信坦荡的脸庞,樊哙攥紧的拳头,夏侯婴期许的眼神,最终又落回汪晓那双满是赤诚的眼眸。

终于,他缓缓抬手,打破了这份寂静。

“樊哙。”

“在!”

樊哙应声上前,虎目圆睁,等候吩咐。

“你即刻去一趟后殿,将萧何、张良,还有曹参、周勃、灌婴几位都请来。就说……朕有关乎苍生安危的大事,要与诸位共商。”

樊哙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当即拱手:“喏!”

转身大步流星地踏出大殿,脚步声在空旷的宫宇中回荡,带着几分急切与振奋。

刘邦收回目光,看向汪晓,语气已无半分疑虑,只剩沉稳:“关乎天下苍生命运,非朕一人可独断。当年助我平定天下的肱骨之臣皆在,今日便请他们一同商议。若此事当真如你所言,这守护现世的重任,我刘邦与大汉旧部,也一并接下了!”

韩信闻言,周身的金光愈发炽盛,眼中满是激动。

夏侯婴亦是挺胸抬头,脸上露出慨然之色。

汪晓长舒一口气,深深拱手:“陛下深明大义,苍生有幸!待诸位先贤齐聚,我便将阴域乱象、鬼潮浩劫的详情,一一禀明。”

樊哙的脚步声尚未远去,大殿外已陆续传来沉稳的步履声。

先是萧何一袭素色长衫,手持简牍,神色沉稳地步入殿中,身后跟着目光睿智、羽扇轻摇的张良。

紧接着,曹参一身戎装残影,腰佩长剑,英气不减当年。

周勃、灌婴紧随其后,二人并肩而行,身上仍带着沙场厮杀的凛冽气场。

未等众人见礼,殿外又涌来数道熟悉的魂影。

陈平一身谋士衣冠,眼神灵动,步履轻捷。

郦食其手持书卷,神色儒雅,自带几分辩士风骨。

还有樊哙的连襟、当年战功赫赫的吕泽。

以及曾镇守北疆、骁勇善战的靳歙、傅宽。

数位大汉开国元勋的英魂陆续汇聚,顷刻间,大殿内英气冲天,竟比当年朝堂议事还要齐整。

“陛下传唤我等,不知有何大事?”萧何率先拱手,目光扫过殿中陌生的汪晓与周身泛着金光的韩信,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刘邦抬手示意众人落座,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容,语气凝重:“诸位兄弟、先生,今日请大家前来,是因一桩关乎现世苍生命运的浩劫。不出两年,鬼潮将席卷人间,阴域乱象已生,需我等英魂出手相助。”

话音刚落,殿中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

郦食其抚着胡须,面露疑色。

周勃猛地拍案而起:“陛下,我等已是魂灵之身,岂能再涉人间纷争?”

汪晓见状,连忙上前两步,对着殿中诸位大汉元勋深深拱手,姿态谦和至极,语气恭敬:“在下汪晓,见过萧相国、留侯先生,见过诸位将军、先贤。今日冒昧闯入故汉旧宫,惊扰了各位清修,还望海涵。”

他微微躬身,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姿态,待众人目光稍稍平复,才缓缓直起身,语气诚恳:“诸位既然已然齐聚,有一件事,在下也不敢隐瞒,如实向各位禀报。其实,世间并无轮回转世之说。”

这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让大殿内的骚动愈发明显。

汪晓迎着众人惊疑的目光,继续说道:“此事是我不久前偶然得知的真相。诸位皆是盖世英雄、治国贤才,化为英魂聚集于此千百年,可曾想过,为何无一人能够投胎转世,重入轮回?”

萧何眉头微蹙,抚着手中简牍,沉声道:“我等此生忠于高祖陛下,忠于大汉基业,即便身死魂存,也愿守着这片故地,追随陛下左右,故而阴魂不散,这与轮回何干?”

汪晓轻轻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萧相国,这不过是诸位的自我安慰罢了,何必要自欺欺人?若是当真只因忠心便留魂不散,那千百年时光流转,诸位当中,就当真没有一人产生过丝毫动摇,未曾想过要脱离此地,去寻求轮回转世、重获新生的可能吗?”

一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敲在众人心上。

殿内瞬间陷入死寂,几乎所有英魂都下意识地低下了头,神色复杂。

他们生前固然对刘邦忠心耿耿,死后最初的数百年,也确实一心守护故地、追随主君而归

可随着时光飞逝,看着人间朝代更迭、草木枯荣,不少人心中都曾悄悄萌生过轮回的念头。

谁不想摆脱魂体的束缚,再尝一次人间烟火?

只是这份念头终究未能实现,久而久之,便只能以“忠心守主”自我宽慰。

萧何脸上的沉稳也渐渐褪去,他望着汪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疑惑:“既然如此,还想请教先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等为何无法转世?”

汪晓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这世间是否真有轮回,其实尚未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上古时期,所谓的轮回通道,就已经彻底关闭了。”

“如今人死后,魂体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魂体能量太过微弱,无法支撑自身存在,便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散,回归天地;而诸位不同。诸位生前皆是战功赫赫的名将、治国安邦的贤相,一生正气凛然、功绩卓着,魂体远比常人稳固坚韧,才得以在世间留存千百年,甚至慢慢修炼凝实。”

“可也正因如此,诸位被困在了这‘存在’与‘消散’之间,既无法转世,也难以真正超脱。而眼下即将到来的鬼潮,正是因这天地间魂体无归、阴域失序而生,若不加以阻拦,不仅人间苍生遭殃,诸位的魂体,恐怕也会在阴邪洪流中,彻底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