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影响力(1 / 2)

年末的颁奖典礼场馆像被撒了把碎钻,红色地毯从旋转门铺到主舞台,绒面材质踩上去软乎乎的,却被来来往往的高跟鞋踩出不少浅印。两侧的灯牌晃得人眼晕,有粉丝举着 “成彦《幕后之光》冲” 的荧光牌,牌面边缘还贴了层透明胶 —— 是被风吹卷了又补的;更显眼的是个举着张师傅 q 版画像的姑娘,画像里老人捏着小刷子,围裙上绣着 “敦煌” 二字,姑娘胳膊上还挎着个帆布包,印着成彦之前说的 “用作品说话”,喊口号时嗓子都有点哑:“成彦老师!张师傅的拓片我们都学啦!”

成彦站在红毯入口,指尖轻轻攥着浅青色礼服的裙摆。礼服是设计师陈姐特意为她赶工的,裙角绣的飞天飘带用了三种线 —— 敦煌矿物染的青线、银线、棉线,在灯光下转着圈看,能看出飘带的层次感。领口别着的银色栀子,花瓣边缘还沾着点细闪,是陈姐用碎钻拼的,“这颜色跟你拍的壁画最配,尤其是张师傅补的那片飘带,青得透亮”。她低头理裙摆时,后颈不小心露出来,一阵凉风吹过,她下意识缩了缩脖子,刚想转头找小夏拿外套,就有只温热的手轻轻搭在她肩上,带着点羊绒的软感。

“怕你冷,提前让陈姐加了件披肩。” 顾怀安站在她身后,手里拎着件米色羊绒披肩,边角绣着跟礼服同纹样的飘带,针脚比礼服上的更细 —— 是他特意让陈姐改的,“试了三次才调准颜色,就怕跟你礼服不搭。” 他帮她把披肩往肩上拢了拢,指尖碰到她后颈时,明显感觉到她颤了下,赶紧放轻动作,“别紧张,周教授刚才在后台跟我聊,说这次评委组里有三位是文化研究领域的,最看重‘作品落地性’—— 咱们的《幕后之光》不仅播了,还带动敦煌文创产品销量涨了 200%,拓片小课堂报名超 10 万人,这些数据比流量管用多了。”

成彦抬头看他,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西装,领口别着枚小小的竹节胸针 —— 是江南竹编老匠人李伯送的,上次拍花絮时成彦帮他别过,针脚有点歪,他却一直没换。“你怎么还戴着这个?” 她伸手碰了下胸针,竹节的纹路磨得有点光滑,是被他摸多了。

“跟你的栀子配啊。” 顾怀安笑了,声音压得低,只有他们俩能听见,“还有个行业冷知识 —— 文化类奖项的观众投票里,30 岁以上群体占 60%,他们最吃‘真实细节’这套,你看上次试映会,有个阿姨说‘张师傅磨颜料的声音,跟我老伴当年修钟表的声一样’,这种共鸣比任何宣传都强。”

正说着,红毯主持人举着话筒凑过来,妆容精致的脸上堆着笑:“成彦老师,这次入围‘年度文化影响力人物’,您现在心情怎么样?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呀?”

成彦往举 q 版画像的姑娘那边看了眼,姑娘立刻把画像举得更高,嘴里喊着 “张师傅最棒”。她忍不住笑了,语气软下来:“心情挺踏实的,不是因为入围,是因为《幕后之光》真的被大家看见了。最想感谢的是里面的每一位匠人 —— 张师傅为了补壁画,三十年没离开过敦煌,上次拍他磨颜料,他说‘这滑石得磨到能映出人影才好用’;李教授推了维也纳的演出,免费来录琵琶,还特意把传家的琵琶带来,说‘老物件配老文化才对味’;还有很多没出镜的,比如帮我们整理壁画资料的敦煌研究院老师,熬夜剪素材的后期团队,他们才是‘影响力’的根。” 她顿了顿,指尖轻轻碰了下领口的栀子,“比起‘我’的影响力,我更希望大家记住‘作品’的影响力 —— 好作品不用喊口号,自己会说话。”

主持人还想追问,红毯尽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林枫穿着件闪着亮片的黑色礼服走过来,亮片掉了三颗,露出里面的黑色内搭,身边跟着助理小王,手里举着个自拍杆,杆上还挂着个小玩偶,是他新剧的角色。他看到成彦,立刻加快脚步凑过来,脸上堆着假笑:“成彦老师,好久不见啊,咱们合张影呗?我新剧也是文化题材,讲古代服饰的,正好借您的热度涨涨关注。”

成彦还没开口,小夏抱着礼服裙摆跑过来,故意挡在中间,手里还拿着个小镜子:“林老师,不好意思啊,成彦姐马上要去后台补妆,口红都花了 —— 对了,您这礼服看着有点眼熟,是不是去年某颁奖礼上,那个网红‘小甜甜’穿过的同款?” 她对着镜子假装补妆,余光瞥见林枫礼服的领口歪了,故意提高声音,“我记得当时还被吐槽‘亮片掉得像头皮屑,像是从影楼租的次货’,您怎么也穿这个啊?难道现在流行‘复古回锅’?”

林枫的脸瞬间红得像煮熟的虾,伸手拽了拽领口,却把歪的拽得更厉害。小王赶紧拉着他走,嘴里嘟囔着 “别跟不懂审美的人计较”。小夏看着他们的背影,凑到成彦耳边小声吐槽:“什么古代服饰剧,我看预告片里,女演员穿的汉服裙摆短到露腿,还说‘还原唐代时尚’,唐代哪有这么穿的?还好意思蹭咱们的文化题材,脸比敦煌的城墙还厚!”

后台候场室里暖烘烘的,周教授坐在沙发上翻画册 —— 是敦煌研究院新出的《壁画修复图谱》,封面是张师傅补的飞天飘带,彩页上还标着修复时间:“2025 年 3 月 15 日,耗时 72 小时”。看到成彦进来,他赶紧招手,手指点着彩页:“成丫头,快来坐!我刚跟评委组的刘教授聊,他说《幕后之光》最打动他的,是‘不炫技,只讲真’—— 你看这张,张师傅补飘带时手腕的角度,不到 15 度,几十年的功夫才有的稳,你们连他指缝里的颜料都拍清楚了,这才是文化传播该有的样子,不是把汉服穿成偶像剧服装就叫‘文化’。”

成彦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接过画册,指尖轻轻摸着彩页上的飘带,突然想起拍摄时的事:“其实刚开始拍的时候,投资方想让我们加个流量明星当‘体验官’,说‘能涨播放量’,还让匠人说些‘我为了文化放弃一切’的感人台词。但张师傅说‘我们的活儿就是台词,磨颜料的声、补飘带的手,比说一百句都管用’,后来我们就全拍真实的工作场景,连他中午吃的馒头咸菜都拍了,没想到反而更打动人。”

“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啊。” 周教授叹了口气,翻到另一页 —— 是李教授弹琵琶的照片,琴弦上还沾着点松香,“我之前看林枫那部剧,把汉服穿成露脐装,还让演员摆着现代网红姿势,被我们这些老学者在学术群里吐槽惨了。你们不一样,连拓片要敷三层纸、每层纸的厚度都拍清楚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普及,让观众知道‘匠人不是活在传说里的,是每天磨颜料、补飘带的普通人’。”

这时,舞台方向传来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变得格外清晰:“接下来,我们要颁发的是‘年度文化影响力人物’—— 获得这个奖项的是,用纪录片点亮匠人之光,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的,《幕后之光》纪录片制片人、主演,成彦!”

成彦起身时,不小心踩了下礼服裙摆,差点摔倒。顾怀安在旁边赶紧扶了她一把,指尖攥着她的胳膊,声音里带着点紧张:“慢点,别着急。” 她稳住脚步,往舞台走时特意放慢速度,聚光灯落在身上,裙摆的飞天飘带暗纹在光下像活了一样,随着她的脚步轻轻晃动。

接过奖杯时,成彦的指尖顿了下 —— 奖杯是水晶做的,里面嵌着片小小的拓片,刻着 “匠人之光” 四个字,拓片的边缘有点毛糙,是手工拓的,她一眼就认出是张师傅的手法。转身面对观众时,大屏幕突然开始播放 VcR:先是张师傅背着工具箱走进洞窟的背影,晨光落在他的白发上;然后是李教授坐在院子里弹琵琶,手指在琴弦上飞快移动;接着是老周扛着相机跑拍摄现场,镜头盖都没来得及摘;最后定格在她受伤那天,护着小林、自己被灯光架砸中的镜头,画面里还能听到她当时喊的 “小心”。

成彦的眼眶瞬间热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手指紧紧攥着奖杯,指腹捏到水晶的棱角,有点疼,却让她更清醒。她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说:“首先,谢谢评委组,谢谢所有观众,但这个奖杯,其实更应该属于《幕后之光》里的每一位匠人 —— 张师傅说‘修复壁画,要对得起古人,对得起后人’,他补的每一笔飘带,都要对着原壁画比对十次;李教授说‘琵琶的声,要跟文化的魂贴在一起’,他录一段三十秒的旋律,要反复练二十遍;他们教会我,做文化作品,不用蹭热度,不用编故事,只用作品说话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