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思考(1 / 2)

敦煌的晨光软得像揉过的棉絮。透过病房的米白色纱帘,把浅金色的光筛成细碎的网,落在成彦的枕头上 —— 枕套是顾怀安昨天换的,浅青色,上面绣着极小的栀子花纹,他说 “跟你衬衫配,看着清爽”。光还漫过床头那只浅粉色保温杯,杯口沾着圈淡淡的水渍,是昨晚她喝姜枣茶时洒的,顾怀安睡前特意擦过,却没擦干净,留了点甜香的印子。

成彦是被手机震动弄醒的。右手还不能动,她只能侧过身,用左手费劲地够床头柜上的手机 —— 石膏蹭到床垫,发出 “沙沙” 的响,牵扯得伤口有点痒,她忍不住皱了皱眉,指尖终于勾到手机壳的挂绳,是个小小的飞天飘带挂饰,顾怀安从敦煌文创店买的,说 “挂着方便拿”。

屏幕亮起来,弹出顾怀安的消息,时间显示早上六点半,消息气泡的背景是他特意设置的栀子图案:“小样导进云盘了,叫《等你回答》,戴耳机听效果好,别开太大声伤耳朵。对了,早餐让食堂做了红豆粥,记得趁热喝,我跟护工阿姨说了,让她帮你把粥吹凉点。” 后面跟着个蹦跳的栀子表情,是他上周刚存的,还跟她炫耀 “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像你衬衫上的”。

往上翻了翻聊天记录,全是顾怀安的碎碎念:“昨天护工说你半夜渴了,我把暖水瓶放在床头左边,左手够得着”“石膏别蹭到墙,我贴了防撞条”“记得按时吃止痛药,饭后半小时,别空腹吃”。成彦看着这些消息,嘴角不自觉翘起来,左手揉了揉眼睛,却忘了石膏的重量,一动就疼得 “嘶” 了一声,眼里瞬间蒙了层水汽 —— 不是疼的,是心里有点发暖。

她慢慢把耳机绕在左手腕上,缠了两圈,因为左手不灵活,缠的时候线滑了好几次,最后还是用牙齿咬着线头才固定住。耳机是顾怀安留下的白色有线款,线头上绣着个小小的 “G”,针脚有点歪,他说 “自己缝的,丑是丑了点,好歹不会跟别人弄混”。塞进右耳时,因为姿势别扭,耳机柄蹭到耳廓,有点轻微的胀痛,她皱了皱眉,终于调好位置,点开云盘里的音频文件。

封面是顾怀安画的简笔画:一朵半开的栀子缠着飞天飘带,飘带的尽头挂着个小小的问号,,指针指着晚上九点 —— 是那天他告白的时间。成彦的指尖轻轻点在手表图案上,心里像被羽毛轻轻挠了下。

前奏响起时,她的指尖突然顿住。开头是钢琴的单音,每个音间隔 0.5 秒,像晨光落在拓片上的轻响,接着筚篥的调子慢慢漫进来,比之前《幕后之光》的主题曲柔了三分,背景里还混着极轻的呼吸声 —— 不是刻意录的,更像不经意间带进去的,成彦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是上次在敦煌研究院,顾怀安帮张师傅扶拓板时的呼吸节奏,当时她还笑他 “你比张师傅还紧张,呼吸都不敢大喘”,他当时红着脸说 “怕手抖碰坏拓片”。

“月光漫过拓片的纹,你睫毛颤了几分……” 顾怀安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不是舞台上那种清亮的音色,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像凑在耳边说话,尾音还轻轻勾了下。成彦的眼前突然浮现出那天晚上的画面:月光落在他的发顶,他坐在折叠椅上,手指攥着方案纸的一角,纸都被捏得发皱,手腕上的旧手表 “咔嗒咔嗒” 响,说 “以后让我来照顾你” 时,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眼里的光比月光还软。

她把手机放在腿上,左手慢慢拿起旁边的拓片木盒 —— 盒子是老松木的,边缘被张师傅磨得发亮,上面刻的飞天飘带纹路里还嵌着点敦煌的细沙,是上次沙暴时沾的,顾怀安帮她擦了好久,也没擦干净。打开盒子,里面铺着浅灰色的软布,裹着张师傅送的飞天飘带拓片,纸是特制的皮纸,摸起来粗糙却有韧劲,墨香里混着点敦煌特有的沙味。

成彦用指尖轻轻摸着拓片的纹路,突然想起张师傅上次教她拓片时说的冷知识:“拓片要分三层敷纸,第一层得用蝉翼纸,薄得能透光,这样才能把木纹的细缝都拓出来,急不得,得等纸半干的时候再上墨,不然墨会晕开,毁了整张拓片。” 她把拓片轻轻贴在脸颊上,纸的温度有点凉,却让她突然明白:自己对顾怀安的心意,也像这拓片一样,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清的,得慢慢敷,慢慢等,才能在心里拓出清晰的纹。

耳机里的旋律到了副歌:“我等你拆石膏的春,等你说‘愿意’的声……” 成彦的手指跟着节奏轻轻敲着床沿,敲到第三下时,突然停住 —— 她想起顾怀安帮她倒温水时,先把水倒在自己手背上试温度,指尖的温度透过杯子传过来;想起他改方案时,袖口沾着的墨渍,是她上次不小心把钢笔碰倒,洒在他袖口上的,他说 “没事,洗得掉”,结果现在还留着淡淡的印子;想起他告白时,说完话后紧张地攥着裤子,指节都有点发白 —— 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拓片上的墨点,慢慢在心里连成了线,绕得她有点发慌,却又暖暖的。

“叮 ——” 手机突然震了,是小夏发来的语音,语气里的兴奋都快溢出来了:“姐!我的天!大快人心!林枫那破纪录片彻底翻车了!有人扒出来他找的‘老匠人’根本就是临时演员,连拓板的木柄都握反了,拓片纸歪得跟麻花似的,还对着镜头装模作样说‘这是祖传的手艺’!现在 #林枫 伪匠人 #已经冲上热搜第二了,评论区全是骂他的,还有人截了咱们《幕后之光》的花絮,把张师傅补飘带的手和那演员的手放一起对比,张师傅手上全是老茧,那演员的手比我还嫩,哈哈哈哈!”

成彦点开小夏发来的截图,第一张是林枫纪录片的片段:“老匠人” 握着拓板的手明显在抖,拓片纸都快掉下来了,却还对着镜头咧嘴笑,眼神飘得厉害。手腕稳得像定了型,连呼吸都没乱过,这临时演员连工具都不会拿,还好意思叫‘匠人纪录片’?建议改名叫‘演员的自我修养’!” 还有人发了张动图,是张师傅补飘带时的手部特写,和 “老匠人” 握拓板的手抖对比,配文 “真?匠人 vs 假?演戏,一目了然”。

成彦忍不住笑了,左手打字回复,因为不熟练,“知道了” 三个字错了两次,第一次打成 “知到了”,第二次打成 “知道吧”,删的时候手指戳屏幕有点重,她吐槽自己:“左手打字跟鸡爪似的,早知道当初多练练了。” 最后好不容易发出去:“让老周把张师傅补飘带的花絮再放一段,不用带节奏,真实的镜头比什么都管用。”

发完消息,她点开顾怀安的对话框,输入 “小样很好听”,想了想,又加上 “特别是背景里的呼吸声,我听出来了”,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却没按下去 —— 她想等拆了石膏,当面跟他说,还想跟他一起录这首歌,让张师傅拓片的 “沙沙” 声也加进去,让竹编老匠人编竹丝的 “咯吱” 声也加进去,把所有真实的、温暖的声音都揉进去。

阳光慢慢移到拓片盒上,木盒的纹路在光下更清晰了,连嵌在缝里的细沙都闪着亮。成彦把拓片拿出来,铺在腿上的后期音效表上 —— 方案纸是她昨天用左手改的,字迹有点歪,上面写着 “张师傅拓片时的‘沙沙’声,分层放在背景音乐第二层,突出质感,避免盖过人声”。她突然想起顾怀安上次跟她聊后期时说的:“纪录片的音效要‘藏’,真实环境音比配乐低 3 分贝最好,既能体现质感,又不抢镜头的戏。” 她用铅笔在 “拓片声” 后面加了个括号,写着 “跟《等你回答》的呼吸节奏匹配,每 3 秒一次轻响”,铅笔尖有点钝,划纸时发出 “沙沙” 的声,跟拓片声有点像,她忍不住笑了,觉得这是种奇妙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