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守陵人之林青竹 > 第77章 桥那边没人等了

第77章 桥那边没人等了(1 / 2)

那入口幽邃,似梦非梦,引着他的心神沉入一条无声奔涌的光之长河。

河岸两侧,是数不清的背影,密密麻麻,肩挨着肩,朝同一个方向默然前行。

他们姿态各异,或蹒跚,或矫健,或佝偻,却无一例外,无人回顾。

他立于光河之上,脚下是流淌的星屑,周遭是死寂的喧嚣。

他想开口呼喊,问他们去往何方,为何不回头看上一眼,可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湿冷的棉絮,任凭胸腔如何鼓动,也挤不出一丝声响。

视线穿过无尽的人潮,他看到前方横亘着一座断桥。

桥身以不知名的青石砌成,却从中断裂,狰狞的豁口像是被巨力撕开的伤疤。

断桥的这一头,立着一尊石像,石质粗砺,雕工简朴,却让他心头一紧——那正是村中传说里,早已失传了样貌的无名牧童。

石像双目紧闭,面容模糊,唯有那份伫立的姿态透着一股亘古的执拗。

他的肩上,还扛着半截残破的石铃,铃口朝下,仿佛随时会响起,却又永远沉寂。

他不由自主地向前走去,脚下的光河也仿佛有了实体,承托着他的脚步。

越是靠近,那股压抑在心头的悲怆就越是浓重。

他想对石像说些什么,想告诉他,路已经断了,人也已经走光了,不用再等了。

可未等他组织好那无声的语言,石像那模糊的唇线竟微微开合,吐出两个字,那声音不经由耳朵,而是直接烙印在他的脑海里:“还等。”

话音刚落,天地震颤。

他脚下的光河瞬间倒卷,无数背影如潮水般退去。

耸立的断桥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桥基自下而上崩裂,巨大的石块砸入逆流的光河,激起无声的浪涛。

他猛地睁开眼,剧烈地喘息着,心跳如擂鼓。

窗外,清冷的月光洒满空无一人的庭院,一切静谧如常。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院角,那株枯萎多年的铃舌草旧根处,一小片泥土上,竟浮着一行清晰的湿痕,在月色下泛着微光,宛如一道刚刚干涸的泪迹。

他瞬间明白了。

牧童的残识并未消散,它依旧附着在断桥的桥基之上,履行着它最后的职责。

它以为自己还在引渡那些迷途的魂灵,以为光河依旧奔流,幽都的大门仍需它的铃声作为路引。

可它不知道,光河早已退隐,幽都也已封门,天地间的秩序换了人间。

生者不入,死者不返,它的引路,已无路可引。

那一声“还等”,等的不是归人,而是一个早已不存在的过往。

他沉默地起身,走进厨房,从碗柜深处取出一只最老的槐木碗。

碗底经年使用,磨出了一圈浅浅的环形刻痕。

他取来一张黄纸,用指腹蘸了些许清水,小心翼翼地将那圈环痕拓印下来。

随后,他回到院中,对着那行泪迹低声道:“路冷,火莫熄。”这六个字是爷爷还在时,教给他的送魂谣的最后一句,意为安抚,也意为终结。

夜色更深,他披衣出门,手中紧捏着那张轻薄的黄纸,径直走向村后那座真正的断桥。

桥下的溪水早已干涸,只剩乱石嶙峋。

他攀上桥头,桥心处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湿滑阴冷。

他将那张拓了环痕的黄纸轻轻贴在青苔最浓郁之处。

纸张一触到湿气,便如雪遇热汤,迅速化开,唯独那圈环痕与“路冷,火莫熄”六个字所蕴含的一丝意念,在空中凝成淡墨色的虚影,悬浮了一瞬,随即被夜风吹散,了无痕迹。

做完这一切,他便转身回了家,没有回头。

当夜,他睡得极不安稳。

子时刚过,村子后山的方向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震颤,若非他心神不宁,几乎无法察觉。

他知道,是桥有了回应。

第二日黄昏,他再次来到断桥。

这一次,他没有登桥,只是远远地站在桥头。

只见桥心那片青苔深处,一缕比星光还要微弱的光芒缓缓浮现,如同萤火,却又比萤火更加沉静。

那光芒慢慢氤氲开来,向上牵引,最终在青苔之上凝成了七个虚幻的光点,其排列的形状,恰似一个人盘膝而坐时,身体落下的七个支点。

那是当年牧童日复一日引路时,最习惯的坐姿。

他静静地看着,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