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种师道(1 / 2)

开封城外,晨雾还未散尽,曦光刚漫过护城河,便见远处一支大军如长龙般蜿蜒而来,最前那杆 “种” 字大旗在风中舒展,红底黑字,在朝阳下看得真切。

李纲在城楼眺望见时,心头一热,不等亲兵牵马,已提着袍角往城下跑,石阶上的霜气沾湿了靴底,他却浑然不觉。到得城门外,连忙令亲兵列阵,甲胄鲜明,刀枪出鞘,映得晨光一片雪亮,整整齐齐如两排铁塔。

片刻间,大军前锋已抵城门,黑压压的人马涌入望春门,骑兵铁甲映日,步兵步伐沉稳,辎重车队的车轮碾过冻土,发出 “咯吱” 的闷响。李纲踮着脚往队伍后头望,脖子伸得老长,忽然听得身旁甲叶轻响,韩世忠牵着马快步走来,肩头还凝着些昨夜巡营留下的霜花。

两人并肩站定,目光同往大军深处探去。又过片刻,队伍末尾缓缓行来一骑白马,马上老者须发如雪,却根根挺直,玄色战袍上绣着暗金线,虽年过古稀,腰杆却挺得如枪杆一般,眼神扫过之处,连最桀骜的骑兵都下意识收了声。

“是大帅!” 韩世忠低喝一声,声音里带着按捺不住的激动。

李纲抢步上前,拱手行礼,袍袖几乎扫到地上的残雪:“种大帅一路辛苦,下官已备下薄酒,为您接风洗尘。”

韩世忠也跟着躬身:“末将韩世忠,恭迎西北军入城。”

老者在马上微微颔首,声音苍老却不失洪亮:“不必多礼。” 他目光落在韩世忠身上,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你便是韩世忠?王禀提过你,说你勇冠三军,今日一见,果然有几分英气,我西北军还真是出人才呐。”

“大帅过奖。”韩世忠拱手行礼,低着头等种师道走过城门才挺起身,和李纲各自翻身上马。

二人与种师道并辔往皇城去。沿途百姓见了 “种” 字大旗,纷纷跪拜于道,山呼 “救星”,哭喊声混着马蹄声,倒有几分悲壮。李纲在旁寒暄了几句军情,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些:“昨日申时,已将大帅的书信呈给圣上。只是当时李太宰正在金营议和,圣上暂未答复。今日有大帅在,想必圣上能幡然醒悟。”

种师道闻言,眉头猛地一挑,勒住马缰,白马脚下一顿,踏破了一块石砖,嘴中嘶鸣一声:“议和?老夫在太原接你书信与金子牌,说圣上急召勤王,才星夜兼程赶来,金人抵京不过五日功夫,怎么就议起和来了?”

“下官也百思不解。” 李纲叹了口气,“金人几番攻城,早已被我军逼得进退两难。如今大帅带来西北精锐,依合剿之策,定能将斡离不全军歼灭,届时乘胜北上,幽云、燕京,都有收复之望!”

种师道眼中闪过精光,马鞭在掌心轻拍,发出 “啪” 的脆响:“李大人放心,老夫定会力荐反攻之策。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失。只有重创金人,我等才有机会收回燕云,一雪前耻!”

李纲又道:“对了大帅,听闻太原告急,是否要遣韩世忠率军驰援?”

“一派胡言!” 种师道先是一怔,随即怒喝一声,马鞭猛地抽在鞍前,“是谁在散播谣言?张孝纯在太原经营十余年,又有王禀相助,城防固若金汤,比开封差不到哪去,何曾告危!”

李纲脸色霎时变得铁青,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心里暗骂:“李邦彦那厮,竟敢伪造军情,简直无法无天!”

巳时,大庆殿内,檀香与烛火的气息交织,却压不住殿内的滞闷。种师道立在百官之首,虽年过古稀,脊背却挺得如立柱一般。赵桓未坐龙椅,背手立在丹陛之上,俯视众臣,李邦彦垂首立在他身侧。

“诸位爱卿,” 赵桓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得像一潭死水,“昨夜李太宰与金人交涉,对方已答应撤军,却有三条件:一,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二,赔偿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一百万匹;三,送亲王、宰相为质。至于幽云之地,他们说会依约归还。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