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131章 给河北一点小小的蜂房震撼

第131章 给河北一点小小的蜂房震撼(1 / 2)

培训结束后,蜂房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精准度运转起来。

根据周晏与贾诩制定的策略,针对河北的渗透与舆论攻势被分成了数个层级和方向。大量经过“培训”的精干细作,携带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的“流言包”,利用各种身份掩护,如同水滴渗入沙土般,悄无声息地潜入河北各州郡。

在邺城以及河北士族聚集的城池,流言的核心围绕着“继承”与“猜忌”:

“听闻显甫公子(袁尚)近日频频出入主公寝帐,进献谗言,欲废长立幼啊!”

“审配、逢纪等近臣,早已投靠三公子,正罗织罪名,欲构陷大公子(袁谭)及其麾下将领。”

“郭图先生为大公子据理力争,却遭主公申斥,唉,长此以往,河北岂有宁日?”

“曹公丞相在许都,唯才是举,不拘门第,听闻对河北名士仰慕已久啊……”

在袁谭驻守的青州等地,流言的风向则更为直接和具有煽动性:

“三公子欲夺世子之位,已得邺城诸多文武支持,大公子您功高震主,需早做防备啊!”

“主公偏爱幼子,恐对您不利。昔日刘景升之事,莫非要在河北重演?”

“曹丞相遣密使来,言若大公子肯……必以高位相待,共图大事。”

而在军队驻扎地和普通民众之间,流传的则是另一套说辞:

“官渡之战,全因主公(袁绍)偏信谗言,不用田丰、沮授之谋,致使十万大军毁于一旦,多少河北儿郎枉死黄河!”

“听说曹公麾下,士卒能得饱饭,将领赏罚分明,哪像我们……”

“曹丞相颁布《屯田令》,流民皆可得田耕种,赋税亦轻。若曹公至河北,我等或许能有口安稳饭吃……”

这些流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精准地利用了袁绍集团内部固有的矛盾(袁谭、袁尚的继承权之争、谋士间的党派倾轧)、官渡新败后的恐慌情绪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它们如同精心调配的毒药,被蜂房的细作们通过酒肆闲谈、市井议论、“无意”中泄露的“机密”、甚至伪装成敌方阵营的“自己人”的忧心忡忡,巧妙地植入到河北的肌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