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已是二月时节,酸枣之地的原野上依然刮着刺骨的寒风。然而这片严寒的土地,却因关东联军的会盟而沸腾起来。
从曹操营寨的哨塔上望去,连绵数十里的营寨如雨后蘑菇般遍布原野。各色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枪戟如林,在稀薄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人喊马嘶声、兵甲碰撞声、号角传令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震撼人心的洪流。
曹操身披猩红斗篷,按剑而立,望着眼前这前所未见的壮观景象,胸中豪情澎湃。他转身对身旁裹着厚实皮毛斗篷的周晏道:\"子宁,你看!群雄毕集,旌旗所指,皆为国贼!汉室中兴,有望矣!\"
周晏整个人缩在斗篷里,只露出一张带着倦意的脸。刺骨的寒风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闻言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扫了一眼那喧嚣鼎沸的连营。他的声音带着刚睡醒似的沙哑:\"将军,声势是不小。不过...人多,心思也多。往后麻烦事,只怕还在后头呢。\"
曹操目光微凝,还未开口,旁边身着厚绒大氅的程昱已冷冷道:\"子宁先生此言,未免太过消极。如今大义所在,天下响应,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荀彧则温和地看向周晏,宽大的衣袖在风中轻轻摆动:\"子宁先生可是看出了什么隐患?\"
周晏打了个哈欠,从斗篷里伸出一只手指着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诸侯旗帜,如数家珍般点评起来:
\"那位渤海袁本初,\"他朝中军那面最为显赫的大纛方向努了努嘴。那面绣着\"袁\"字的大旗在寒风中格外醒目,旗杆上镶嵌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四世三公,声望最高,手下能人也不少。您看他那营寨布置,进退有度,确是大家风范。\"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可惜,好谋而少断,遇事权衡利弊过甚。这几日会盟前的暗流涌动,将军想必也感受到了。若以其为首...\"他摇了摇头,未尽之意显而易见。
曹操若有所思地抚着胡须,目光投向袁绍营寨前那支装备精良的卫队。
\"其弟后将军袁公路,\"周晏的目光转向另一处装饰华丽的营寨,那里飘扬的旗帜上绣着精致的金线纹样,\"倚仗家世,气量狭窄。昨日我见他接待来使,只因对方礼仪稍有疏漏,便当场斥退。好摆架子,重虚名过于实务。\"
荀彧轻轻点头,显然对周晏的观察颇为认同。
\"北平公孙瓒,\"周晏看向远处那面醒目的白色旗帜,旗下一队白马骑兵正在演练,蹄声如雷,\"白马将军,确实能打。但性子过于刚猛,不懂迂回。\"他指了指那支骑兵凌厉的冲锋阵型,\"这般锐气,恐难与诸路诸侯长久和睦。\"
夏侯惇在一旁看得入神,忍不住赞道:\"这公孙瓒的骑兵,倒是颇为精锐!\"
\"至于乌程侯孙文台...\"周晏顿了顿,语气里难得带上了一丝欣赏。他指向一处布置简朴却戒备森严的营寨,\"勇烈闻名,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今早我见他在营中亲自操练士卒,甲胄上还沾着前日征战留下的血迹。性子烈,但务实,敢战。\"
他的点评一针见血,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夏侯惇挠了挠头:\"照你这么说,这帮人没一个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