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举措,稳扎稳打,虽然短期内无法像“食鲜道”那样制造爆炸性增长,却像修筑一道坚实的堤坝,牢牢守住了“何记”的基本盘,品牌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不降反升。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自北方的暗流,以更隐蔽的方式悄然袭来。
欧阳文山监测到,几家有官方背景的行业协会和智库,近期开始频繁组织研讨会,讨论主题围绕“预制菜行业标准与营养健康”、“资本助推下餐饮创新的边界”以及“老字号品牌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与会专家在发言中,多次不点名地提及“某些企业过度追求资本化和市场规模,可能偏离餐饮保障民生的本质”,甚至有人提出“要警惕资本通过控制餐饮渠道影响国民饮食习惯和健康”。
同时,张律师团队注意到,在最新一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肴》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数条关于营养成分标识、添加剂使用限量、微生物指标等极其严苛的条款,其标准之高,远超国际通行水平,若严格执行,将对目前主流预制菜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成本构成巨大挑战。而参与标准起草的单位中,赫然有几家与“食鲜道”关系密切的科研机构。
“柱子,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欧阳文山忧心忡忡,“他们这是想用提高行业标准的方式,来限制我们的发展!‘食鲜道’背后有资本撑腰,烧得起钱升级生产线,我们刚投入巨资搞数字化,再应对这种标准提升,压力太大了!”
更令人警惕的是,陈伯从四九城传来模糊的消息,称有背景深厚的资本正在暗中接触几家地方性的、有独特秘方的老字号餐饮品牌,意图整合资源,打造一个能与“何记”分庭抗礼的“新中式餐饮联盟”。
山雨欲来风满楼。明有“食鲜道”的正面价格冲击,暗有标准提升和潜在联盟的合围之势,“何记”仿佛再次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深夜,何雨柱与何晓进行了一次长谈。
“晓儿,感觉到压力了吗?”何雨柱问。
“爸,压力很大。”何晓坦诚道,“前面有狼,后面有虎,感觉比刚接手时难多了。”
“难就对了。”何雨柱笑了笑,“做企业,从来都是在危机中找机会。还记得我跟你说的‘根’与‘叶’吗?现在,就是考验我们根扎得深不深的时候了。”
他目光深邃地分析道:“‘食鲜道’的攻势,看似凶猛,实则无根之木,靠资本输血,难以持久。只要我们守住品质,稳住客户,时间在我们这边。至于北边的新标准和新联盟……”
他冷哼一声:“标准高是好事,逼着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可以联合行业内注重品质的企业,一起推动标准的科学化和可行性,不能让他们打着标准的旗号搞垄断!至于那个联盟,不过是pAUc和‘中华味业’的翻版,成不了气候。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是靠市场拼杀出来的,不是靠行政捏合出来的。”
何雨柱的冷静分析,驱散了何晓心头的迷雾。“我明白了,爸!外部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聚焦内力,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这才是应对万变的根本!”
“没错!”何雨柱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新火要烧,但灶台下的老根,更要护得牢牢的!去吧,该怎么做,你已经有数了。”
新一轮的较量,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下悄然展开。何晓领导年轻团队,灵活应对市场挑战;何雨柱则坐镇后方,运筹帷幄,应对更复杂的政策与格局变化。“何记”这艘航船,在何家父子两代人的共同掌舵下,调整风帆,破开暗流,继续向着未知的深海,坚定前行。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