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接任cEo后掀起的“新火”,确实为“何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数字化供应链的改造初见成效,线上渠道的销量节节攀升,“何记小馆”在快餐市场异军突起,整个集团呈现出一种久违的、锐意进取的蓬勃气象。年轻团队带来的新思维、新打法,让“何记”这个老品牌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变得“酷”了起来。何雨柱退居二线,专注于技艺传承和文化深耕,看着儿子带领公司乘风破浪,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属于老一辈的落寞与隐忧。他深知,这艘船航速越快,遭遇未知暗礁的风险也越大。
果然,平静的海面下,新的暗流开始汹涌。
首先发难的,是之前对“何记味典”线上业务造成巨大冲击的互联网餐饮新贵“食鲜道”。这家以数据驱动和病毒式营销着称的公司,在经历了初期的野蛮增长后,开始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何记”的核心腹地——高品质预制菜和家庭厨房解决方案市场。
“爸!‘食鲜道’刚刚宣布完成c轮融资,估值翻了三倍!他们推出了一个‘大师家宴’系列,宣称由‘国宴退役大师’监制,价格却只有我们‘味典’高端线的一半!广告铺天盖地,主打‘五星级酒店味道,平民家庭价格’!”何晓在紧急会议上,指着竞争对手刚刚发布的宣传片,语气急促。宣传片中,精美的菜品、亲切的“大师”形象、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对比,冲击力极强。
更令人不安的是,“食鲜道”采用了典型的互联网“降维打击”策略:通过巨额补贴,以接近成本价甚至亏损的价格销售爆款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利用其强大的用户数据和算法,进行精准到可怕的个性化推荐和社交裂变营销,短时间内形成了巨大的网络声量和用户黏性。
“我们的几个核心单品,这个月的销量环比下降了百分之十五!很多老客户反馈,同样的钱,在‘食鲜道’能买到更多花样!”市场总监补充道,面色凝重。
会议室里,年轻的团队成员们群情激愤,有人主张立刻跟进降价,打价格战;有人建议加大营销投入,请更红的明星代言;还有人提出开发更多低价SKU(库存单位)应对。
何晓紧锁眉头,陷入沉思。价格战是饮鸩止渴,会严重损害“何记”苦心经营的高端品牌形象和利润空间;但如果不回应,市场份额会被快速侵蚀。
“不能自乱阵脚。”何雨柱的声音从视频会议另一端传来,他虽不参与日常运营,但每次关键会议都会旁听。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定海神针般的力量,“‘食鲜道’玩的是资本游戏,靠烧钱换流量。我们跟不起,也不能跟。我们的根,是实打实的产品力,是客人吃了还想吃的回头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晓儿,你想想,他们那个‘国宴大师’是真是假?监制到什么程度?菜品味道的稳定性能保证吗?低价背后的成本,是不是牺牲了食材品质或者用了大量添加剂?这些,都是他们的命门。我们要打的,不是价格战,是价值战,是信任战!”
何雨柱的话,如同醍醐灌顶,点醒了何晓和团队。对啊,互联网玩法再花哨,餐饮归根结底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品质和信任才是王道。
何晓迅速调整策略,打出了一套“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组合拳:
1. 透明化反击:启动“何记味典·透明厨房直播”项目,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中央厨房的生产全过程,从食材入库、清洗、加工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并邀请营养师和食品安全专家在线解读,强调“0添加、好原料”的核心卖点。同时,将主要产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醒目地展示在电商页面首页。
2. 信任感强化:墩子师傅亲自出马,录制系列短视频《墩子师傅说菜》,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每道菜背后的工艺难点和风味奥秘,对比市面上某些“高科技狠活”的廉价产品,潜移默化地建立品质认知壁垒。
3. 服务深度化:推出“家宴管家”服务,购买“味典”高端产品的客户,可预约“何记”厨师线上指导烹饪,提供个性化搭配建议,将产品售卖升级为“烹饪解决方案”,提升体验价值和客户黏性。
4. 精准化营销:利用自有会员数据,对核心客户群体进行精细化运营,推送专属优惠和新品体验,强化忠诚度,避免与“食鲜道”在泛流量池中进行低效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