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扬帆出海(2 / 2)

“爸,他们这是地头蛇要给我们外来户立规矩!”何晓在越洋电话中愤懑不已。

“慌什么?”何雨柱的声音异常冷静,“这说明他们怕了!地头蛇有地头蛇的打法。他拖你许可,你就去找更大的菩萨!让淡马锡那边的朋友帮忙疏通关系。他黑你口碑,你就用品质说话!搞开业前品鉴会,邀请当地真正的美食家、媒体和外交官,用菜堵住他们的嘴!供应商?新加坡没有,就去马来西亚找!去印尼找!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记住,你是去过江的猛龙,不是去乞食的乞丐!姿态要低,手段要硬,骨头要正!”

何雨柱的指点,让何晓茅塞顿开,立刻调整策略应对。

而在伦敦,欧阳文山面临的则是另一种挑战——文化差异和苛刻的媒体。《泰晤士报》的一位资深美食评论家在参观完尚在装修的“何记·伦敦公馆”后,发表了一篇略带嘲讽的文章,质疑“将东方饮食置于如此西化的奢华环境中,是否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背叛?”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柱子,英国佬讲究这个,他们认为美食应该更‘纯粹’。”欧阳文山汇报。

“纯粹?”何雨柱笑了,“告诉他,美食的纯粹在于味道和用心,不在于装修风格。我们展示的不是符号的堆砌,是自信的融合。不要急着辩解,等开业后,请他来吃饭。让他用舌头来评价。”

就在这海外拓展如火如荼、国内根基稳步加固之际,一个来自北方的微妙信号,再次悄然而至。

之前那位递送警告信的“顾问”,再次通过非正式渠道,向欧阳文山传递了一句话:“听闻何老板近来在国际上颇有建树,可喜可贺。然根基在内,枝叶在外,本末不可倒置。”

这句话,看似祝贺,实则警告意味更浓。提醒何雨柱,不要以为出海了就万事大吉,你的根还在我这里。

何雨柱听到转述,只是淡淡一笑,对欧阳文山说:“回复他:树大根深,方能枝繁叶茂。内外兼修,才是正道。多谢挂心。”

这是一次无声的过招。何雨柱的回应,不卑不亢,既承认了“根”的重要性,也申明了“枝叶”向外发展的必然性和正当性。

放下电话,何雨柱走到世界地图前,看着代表新加坡和伦敦的两个光点,目光深邃。扬帆出海,前路注定风雨飘摇。但他知道,“何记”已经没有退路,唯有乘风破浪,才能抵达彼岸。真正的较量,已经从香江之畔,延伸到了全球的舞台。而这场远征的成败,将最终决定“何记”的命运,是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成功品牌,还是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人商业传奇。

黎明前的黑暗中,“何记”的航船,已然扯满风帆,驶向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深蓝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