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委秘书长赵启年的办公室出来,林望没有直接返回综合科,而是去茶水间接了一杯热水。
走廊里空无一人,脚步声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清晰的回响。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将走廊切割成明暗相间的长条,像一架巨大的钢琴琴键,林望每一步都踩在光影的交界线上,不偏不倚。
他没有立刻开始那场注定要掀起滔天巨浪的调查。
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代理科长办公室,他关上门,将那杯热水放在桌上,氤氲的热气缓缓升腾,模糊了他身后墙上那幅“宁静致远”的字画。那是他自己写的,挂在这里,既是自勉,也像是一种反讽。
他坐下来,没有去碰那份写了一半的报告,也没有打开电脑。他只是静静地坐着,像一尊入定的雕塑,目光落在窗外那棵高大的梧桐树上。秋意已深,金黄的叶片在风中打着旋,恋恋不舍地飘落,铺了满地碎金。
脑海里,赵启年泡茶时那行云流水的动作,以及那句“水至清则无鱼”的提点,反复回放。
那杯大红袍,茶香醇厚,岩韵十足,但林望品出的,却是另一番滋味。那是试探,是敲打,更是授权。
市委书记通过他的“大管家”,递过来一把刀,刀柄温润,刀刃却已开锋。这把刀,指向的不是李明华本人,而是他那根深叶茂的利益链条上,最粗壮的一根枝干——张大虎。
这是一个极其高明的政治手腕。
书记没有直接下令,赵启年也没有明确指示。一切都发生在一杯茶、几句闲谈之间。将来即便事情闹大,也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这是来自市委高层的授意。而他林望,就是那个“领悟”了领导意图,并主动去执行的“聪明人”。
成了,功劳簿上,书记会为他记上浓重的一笔。
败了,他就是那个擅作主张、破坏营商环境的愣头青,自然会有相应的规矩来处理他。
想清楚这一层,林望非但没有感到压力,反而觉得心头那片被李明华的[杀意]标签所笼罩的阴云,彻底散了。
被动防守,永远只能祈祷对手失误。而现在,他拿到了主动进攻的资格。李明华在暗中调查他的过去,想从尘封的档案里找出他的“原罪”;而他,则要在对方光鲜的现在,挖出足以致命的“现行”。
这是一场无声的赛跑,赌注是彼此的政治生命。
林望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温热的水,喉咙里的干涩感缓解了许多。他知道,自己不能动用任何官方资源,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意图,甚至不能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丝毫的异常。
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以及脑海中那张无人能窥探的【情绪图谱】。
他向后靠在椅背上,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缓缓闭上了眼睛。
瞬间,办公室的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邃如宇宙的黑暗。在这片黑暗中,无数光点闪烁,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云州市官场、商场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无数条或明或暗、或粗或细的线条,将这些光点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巨网。
这就是云州市的【关系链】网络图。
林望的意念,像一个无形的鼠标,精准地点中了代表着市长李明华的那个光点。
光点骤然放大,以它为中心,无数条关系线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大部分是代表着正常工作关系的白色线条,指向市政府下属的各个局委办负责人。还有一些是代表着派系亲信的蓝色线条,指向几个关键部门的一把手,这些人头顶的[效忠]标签清晰可见。
林望直接忽略了这些。他调整了筛选条件,将目标锁定在“商人”和“非正常利益关系”上。
网络图瞬间变化,大部分白色和蓝色的线条隐去,只剩下数十条颜色各异的线。其中一些是浅浅的黄色,代表着普通的政商往来,逢年过节的礼节性拜访。还有几条是深黄色,代表着李明华重点扶持的“嫡系”企业,存在一些政策倾斜,但尚未触及底线。
而林望的目光,死死地盯住了其中最扎眼的一条。
那是一条从李明华的光点延伸出来的,呈现出一种浑浊、暗沉的金色的线条。它不像其他线条那样平滑,而是像一根爬满了寄生藤的病变血管,表面凹凸不平,散发着一股腐朽和贪婪的气息。
这条线的终点,正是那个叫“张大虎”的光点。
林望的意念,顺着这条线,猛地“扑”了过去。
“张大虎”的光点瞬间被拉到眼前,他的所有标签,如同被聚光灯照亮,纤毫毕现地呈现在林望面前。
最醒目的,是两个核心标签。
一个标签是[嚣张],呈现出一种刺眼的、燃烧般的赤红色,火焰的边缘还在不安地跳动,仿佛随时要冲破束缚,焚烧一切。这代表着一种发自骨子里的、不加掩饰的狂妄与跋扈。
另一个标签是[背景深厚],颜色是深不见底的紫黑色,质地坚硬如花岗岩,沉甸甸地悬在那里,给人一种无法撼动的压迫感。这说明他的依仗,绝不仅仅是李明华。
除了这两个核心标签,周围还漂浮着一圈次级标签,像一群围绕着鲨鱼的伴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