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很好,透过市委办公楼的玻璃,在林望的办公桌上投下一块明亮的光斑,光斑里,几粒微尘正漫无目的地飞舞。
林望的笔尖悬在报告的标题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那份关于成立“跨海大桥项目全流程监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报告,他已经写了整整一个上午,却依然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
并非才思枯竭,而是心神不宁。
脑海中,那张巨大的【关系链】网络图上,市长李明华的光点上延伸出的那条刺目的红线,像一根烧红的烙铁,直直地烫向代表着他自己的那个光点。红线的终点,【因果线】推演出的[身败名裂]四个字,虽然只是无数可能性中的一种,却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李明华已经将他视为了必须拔除的钉子。一场针对他的、无声的调查,恐怕早已在城市的某个阴暗角落里悄然展开。他就像一个走在聚光灯下的演员,自以为在掌控舞台,却不知台下最危险的观众,已经拿起了望远镜,正在寻找他身上任何一处微小的瑕疵。
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他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他回顾自己的人生履历,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自问清清白白,没有任何可以被称之为“把柄”的东西。可他同样清楚,在真正的权力倾轧面前,“清白”有时候是最无力的辩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找不到污点,便可以制造污点。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内线电话响了。
林望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心头微微一跳。
是市委秘书长办公室。
“林科长吗?秘书长请你过来一趟。”电话那头,是秘书长秘书客气而平淡的声音。
“好的,我马上到。”
挂掉电话,林望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将那份写了一半的报告仔细收好。他知道,这次召见,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市委秘书长赵启年,是市委书记的“大管家”,也是整个市委办公厅的实际掌控者。林望虽然是综合科代理科长,但与这位身居高位、深得书记信任的领导,平日里并无太多直接交集。
赵启年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一扇厚重的红木门隔绝了内外的喧嚣。
林望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混杂着墨香和茶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办公室的陈设古朴而雅致,没有太多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天下为公”的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赵启年正坐在他的紫砂茶盘后,慢条斯理地用开水冲洗着茶具。他约莫五十出头的年纪,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透着一股儒雅和沉稳。
看到林望进来,他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小林来了,坐。”
林望看到,赵启年头顶上,[欣赏]和[合作]的标签清晰明亮,但在这两个标签的缝隙里,还藏着一枚若隐若现的[考量]标签。
他知道,这是一次善意的接触,但同时,也是一次掂量。
“秘书长您好。”林望恭敬地打了声招呼,在椅子上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不用这么拘谨。”赵启年笑了笑,将第一泡洗茶水倒掉,然后重新注水,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赏心悦目的韵律感,“尝尝我这的茶,朋友从武夷山带回来的大红袍。”
他将一杯橙红透亮的茶汤推到林望面前。
“谢谢秘书长。”林望双手接过茶杯,热度从指尖传来,让他有些纷乱的心绪平复了些许。
两人都没有急着说话,办公室里只有水沸的咕噜声和茶具偶尔碰撞的轻响。赵启年似乎很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品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神色。
林望也学着他的样子,浅浅尝了一口。茶香醇厚,岩韵十足,确实是好茶。
“怎么样?”赵启年放下茶杯,笑呵呵地看着他。
“好茶,入口甘醇,回味悠长。”林望实话实说。
“哈哈,你这个年轻人,还懂点茶道。”赵启年似乎心情不错,他亲自给林望续上水,“你写的那份关于监管小组的报告,我看过了,思路很清晰,考虑得很周全。尤其是那个‘全流程大数据监管’的提法,很有新意,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