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 第154章 市长的深夜电话,一枚悄然凝实的[杀意]标签

第154章 市长的深夜电话,一枚悄然凝实的[杀意]标签(1 / 2)

夜色如墨,将云州市的灯火晕染成一片流动的星河。

市长李明华的家中,书房里只亮着一盏暖黄色的台灯。灯光下,一方端砚静卧,旁边一支狼毫笔的笔尖还带着未干的墨迹,宣纸上,“宁静致远”四个大字风骨初显,却在最后一捺处,因力道的不稳而微微走形,留下了一丝难以察实的烦躁。

手机的震动声,就是在这时响起的,突兀而刺耳,像一块石头砸碎了满室的静谧。

李明华看了一眼来电显示上那个特殊的符号,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这个电话,通常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响起:天大的功劳,或是天大的麻烦。

他沉着脸,划开了接听键。

“市长,我……我是钱平。”电话那头,钱平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和喘息,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说。”李明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只有一个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钱平在那头似乎被这个字噎了一下,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用一种既想表功又急于撇清责任的混乱腔调,将会议室里发生的一切,添油加醋地汇报了一遍。他着重描述了林望如何巧舌如簧,如何将一份简单的责任状,上升到“百年工程”的政治高度,又如何“借着自己的提醒”,提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全流程监管系统”的构想。

在他的叙述里,林望成了一个野心勃勃、不择手段、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搅局者,而他自己,则是一个顾全大局、不慎被小人利用了的、忠厚长者。

李明华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花梨木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笃,笃,笃。

书房里的空气,随着他的敲击声,一点点变得凝固。

当钱平终于说到,林望建议由李市长您亲自牵头,成立那个囊括了监察、审计、大数据等多个部门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时,李明华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下了。

书房里,再次陷入了死寂。

电话那头的钱平,在这片死寂中,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额头的冷汗浸湿了头发,他能想象到市长此刻的脸色。

“林望……”

许久,李明华才缓缓吐出这两个字。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两颗冰冷的石子,投入了钱平的心湖,激起一片恐慌的寒意。

又是这个名字。

李明华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那个在项目论证会上,用一份环保风险报告,让自己不得不对整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重大调整的年轻人。

那一次,他头顶的标签是[欣赏]和[忌惮]并存。他欣赏那个年轻人的专业和胆识,但也忌惮他背后市委书记的影子,以及那种不按牌理出牌的锐气。

而今天,这股锐气,已经变成了锋芒毕露的杀气。

李明华不是钱平,他几乎在瞬间就洞悉了林望这步棋的全部用意。

这哪里是给钱平挖坑,这分明是冲着自己来的。

成立这样一个“神仙打架”级别的领导小组,名义上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实际上,等于给整个跨海大桥项目上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紧箍咒。他李明华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作为这个“领导小组”名义上的组长,从此一举一动都将暴露在无数双眼睛之下。

审计局盯着账本,监察局盯着流程,大数据局盯着每一个环节……他想在这个项目里倾斜一些资源,扶持一些自己派系的企业的想法,将变得举步维艰。

林望没有反对项目,他甚至“支持”项目,但他用一种釜底抽薪的方式,夺走了这个项目里最核心、最隐秘的“支配权”。

好一招将计就计,好一招借力打力。

这个年轻人,根本不是书记手里的一把刀那么简单。他自己,就是一把能思考,会布局,甚至懂得如何杀人于无形的刀。

李明华的眼神,从窗外那片璀璨的城市夜景,收回到书桌上那幅“宁静致远”的书法上。那个微微走形的捺,此刻显得格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