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会议通知,静静地躺在林望的办公桌上,像一张轻飘飘的战书。上面的每一个铅字,都透着不容置喙的冰冷。
办公室里,孙宇他们关于“云东新区”的激昂讨论,在这份通知面前,瞬间哑了火。空气仿佛被抽走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凝固成了尴尬与惊异。
“让……让你去参加项目组的论证会?”孙宇的眼珠子瞪得溜圆,他凑过来,把通知上的字一个一个地看了一遍,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头顶那枚鲜红的[渴望功劳]标签,像是被一盆冷水浇过,颜色黯淡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混合着[震惊]和[幸灾乐祸]的复杂标签。
“我的天,林科长,你这……这是要去给市长和项目组的专家们‘上课’啊?”另一个年轻同事结结巴巴地说,语气里分不清是佩服还是同情。
“什么上课,这是市长看重咱们林科长,从谏如流,虚怀若谷!”孙宇很快调整好了表情,一拍大腿,说得义正辞严,头顶的[幸-灾-乐-祸]四个字却更亮了,几乎要跳出来扭秧歌。
办公室里响起几声干笑,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不是什么“虚怀若谷”,这是市长李明华布下的一个局。一个阳谋。
你林望不是提建议吗?好,我给你一个舞台,一个聚光灯耀眼、万众瞩目的舞台。你不是觉得项目有风险吗?那你亲自来,当着所有项目负责人、技术专家、急于求成的干部们的面,把你的道理讲清楚。
这一招,叫“捧杀”。
把你高高捧起,让你成为众矢之的,让你独自去面对一个团队、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怒火与反噬。成了,功劳是市长“善于纳谏”;败了,你林望就是那个哗众取宠、阻碍云州发展的罪人。
林望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他只是拿起那份通知,用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张的边缘。他能感觉到,从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像无数根细密的针,扎在他的背上。有[同情],有[看戏],有[轻蔑],也有[好奇]。
整个市委大楼,就像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器。不到一个小时,“综合科新任代理科长林望,将以一份‘环保建议’单挑整个云东新区项目组”的消息,就以各种版本传遍了各个角落。
午饭时间,林望端着餐盘走在食堂里,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成了一个移动的焦点。
“听说了吗?就是那个年轻人,叫林望。”
“赵书记提起来的那个?胆子也太大了,敢在李市长的项目上动土。”
“年轻人嘛,总想一鸣惊人,可以理解。就是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摔个头破血流。”
窃窃私语声中,夹杂着各种情绪标签的闪烁。林望面色平静地找了个角落坐下,刚扒了两口饭,一个身影就端着餐盘,大喇喇地坐在了他对面。
来人是市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也是项目组的核心成员之一,姓钱。林望在内部通讯录上见过他的照片。此刻,钱副主任头顶上,一枚深红色的[不满]标签和一枚橘黄色的[挑衅]标签,正交相辉映。
“哎呦,这不是林科长嘛。”钱副主任皮笑肉不笑地开口,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几桌的人都听见,“久仰大名啊。后天的会,我们项目组全体同仁,可都等着聆听林科长的高见呢。”
他特意在“高见”两个字上加了重音,充满了戏谑的意味。
林望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夹起一筷子青菜,放进嘴里,慢慢咀嚼。他没有说话,头顶的[冷静]标签,像一块亘古不化的寒冰。
钱副主任见他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恼怒]的标签一闪而过。他把筷子往餐盘里重重一放,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林科长,我痴长你几岁,说句不好听的。搞经济建设,不是在办公室里写几篇锦绣文章。那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是上千工人的饭碗,是云州几十万老百姓的未来!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是要误事的!”
这番话,已经是近乎指着鼻子的教训了。周围的空气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张小小的餐桌上。
林望终于咽下了嘴里的饭菜。他拿起手边的水杯,喝了一口水,然后看着钱副主任,露出了一个温和的微笑。
“钱主任说得对。”
钱副主任一愣,他准备好的一肚子话,像是打在了棉花上,不上不下,堵得难受。他没想到林望会是这个反应。
“为云州的老百姓负责,这正是我写那份建议的初衷。”林望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了回去,“我相信,钱主任和项目组的各位,也一定不希望我们今天引以为傲的功绩,在若干年后,变成老百姓戳着脊梁骨骂的祸根。蓝天化工厂的教训,不远吧?”
钱副主任的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头顶的[恼怒]标签剧烈地闪烁起来,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因为林望又一次站上了“政治正确”和“历史教训”的制高点。
“你……”他憋了半天,只吐出一个字。
林望不再看他,低头继续吃饭,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场小小的交锋,以林望的云淡风轻和钱副主任的拂袖而去告终。但林望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对方的阵营已经亮明了态度,一场硬仗,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