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沉浮:开局我就能看穿人心 > 第115章 市长案头的风波,一枚石子的回响

第115章 市长案头的风波,一枚石子的回响(1 / 2)

林望回到综合科办公室时,孙宇他们正围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云东新区”的宏伟蓝图。

“我听说,光是前期的基础建设投资,就是个天文数字!”

“那可不,这项目要是成了,咱们云州的Gdp至少往前窜两位数!到时候,在座的各位,可都是元老功臣。”

孙宇说得唾沫横飞,头顶的[渴望功劳]标签闪闪发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升职加薪的未来。周围几个年轻同事也跟着附和,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激动,他们头顶的[兴奋]和[憧憬]交织成一片热烈的红色。

办公室里充满了乐观而亢奋的空气,像一锅烧得滚开的水。

林望是这锅沸水里,唯一一块沉在底部的、冰冷的石头。

他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给已经冷掉的茶杯续上热水。氤氲的蒸汽升腾起来,暂时模糊了他的脸,也隔绝了那些嘈杂的声音。他知道,自己投出的那颗石子,此刻正沿着一条看不见的轨迹,沉向深潭的底部。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未知,比任何已知的危险都更让人心悸。

他只是安静地坐着,翻开一份无关紧要的文件,目光落在纸上,思绪却早已飘远。他能感觉到,自己头顶那枚[冷静]的标签之下,一缕名为[忐忑]的细线,正在悄然生长。

……

市委书记赵安邦的办公室里,气氛肃穆。

小李将泡好的新茶轻轻放到赵安邦手边,动作轻柔,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做完这一切,他并没有立刻退下,而是将那个牛皮纸文件袋,放在了书记桌案最上层、一份需要立刻批示的文件旁边。

它的位置恰到好处,既不突兀,又绝不会被忽略。

赵安邦正在批阅文件,他头顶着一枚深蓝色的[专注]标签。他没有抬头,只是习惯性地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目光扫过桌角时,那个略显陌生的牛皮纸袋让他停顿了一下。

“这是什么?”他随口问道。

“书记,这是综合科的林望同志写的一点个人思考。”小李的语气平静无波,像是在汇报一件最寻常不过的小事,“关于重大项目引进前的风险评估机制。我觉得有些想法还比较扎实,就拿来给您过目。”

他只说了这么多,没有加任何主观评价,更没有提林望是“特意请教”。他只是一个忠实的信使,将一封信,放在了它该在的地方。

赵安邦“嗯”了一声,没有立刻去看。他继续处理手头的文件,但林望和小李都能看到的[专注]标签旁,一枚小小的[好奇]标签,已经悄然亮起。

……

与此同时,市长李明华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截然不同。

周源,这位市长的大秘,正恭敬地站在办公桌前,汇报着今天上午市长办公会的准备情况。李明华靠在宽大的皮质座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支派克钢笔,听着汇报,神情舒展。

他今天心情不错。“云东新区”项目是他力主推动的,市委那边也开了绿灯,一切都在按照他设想的轨道高速前进。他头顶上,[意气风发]和[渴望成功]的标签明亮得有些刺眼。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市委办的机要员送来了一份文件。周源接过来,看了一眼封面,脸色微微一变,随即递给了李明华。

“市长,市委赵书记那边转过来的一份材料,请您阅示。”

李明华接过文件,看到了那行标题——《关于建立重大项目引进前置性环保压力测试机制的若干建议》。

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抽出里面的几页纸,快速浏览起来。办公室里很安静,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随着他的阅读,李明华脸上的舒展神情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

他头顶那枚[意气风发]的标签,颜色迅速黯淡下去,一枚小小的[不悦]一闪而过,快得几乎无法捕捉。紧接着,[警惕]的标签浮现出来,并且亮度越来越高,变成了深沉的橘红色。

他看完了。

但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几页纸重新放回桌上,指尖在文件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这声音,像鼓点一样,敲在秘书周源的心上。

周源大气也不敢出。他知道,市长看似平静,内心恐怕早已是波澜起伏。这份材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云东新区”项目全面启动的节骨眼上,由市委书记那边转过来,其背后的意味,不言自明。

“周源,你看看。”李明华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

周源连忙拿起材料,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他越看,心越沉。这份建议写得太“好”了,好到无懈可击。它通篇不提“云东新区”,却字字句句都像是在给这个项目量身打造一副枷锁。逻辑严密,引经据典,站在了“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上,让人根本无法从正面反驳。

“市长,这份材料……”周源斟酌着词句,“写得很有水平,但……时机太巧了。”

“是啊,太巧了。”李明华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赵书记这是给我送来了一把‘软刀子’啊。”

他拿起文件,目光落在了落款处那个名字上——“市委办公室综合科(代),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