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陈塘关暗流(1 / 2)

哪吒于东海沐浴,搅动龙宫,打伤巡海夜叉,惊扰三太子敖丙,虽因文琰先生(云逸化身)的微妙引导,未曾当场酿出命案,但那乾坤圈之威、混天绫之能,以及哪吒那浑然不将龙宫威严放在眼里的桀骜姿态,已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东海龙宫乃至整个四海龙族中,激起了层层汹涌的暗流。

陈塘关总兵府与东海龙宫之间的交涉,自此拉开序幕。而这每一次接触,都不仅仅是李靖与东海龙王敖广之间的对话,更是人族兵家重镇与古老神只种族在封神量劫背景下的第一次正面碰撞与试探。云逸的灵识,如同最隐蔽的探针,密切关注着这一切,他的数个化身——或为总兵府内不起眼的文书小吏,或为龙宫宴席上侍奉的虾兵(以幻术伪装),或为沿海传递消息的商贩——忠实地记录着每一次交涉的细节、双方的语气神态、乃至灵力波动的细微变化,并以此深入分析龙族内部对此事愈发明显的分歧意见。

**“初次交涉:敖广的愤怒与李靖的无奈”**

第一次正式交涉,发生在东海龙宫。李靖身为陈塘关总兵,守土有责,子嗣惹出如此祸端,于公于私都必须亲自前往致歉。他带着厚重的礼物,面色凝重地踏入那水晶宫殿。

东海龙王敖广高坐于龙王宝座之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殿内水族将领林立,煞气腾腾。敖丙虽未死,但被打回原形,龙鳞受损,元气大伤,这对极其看重颜面的龙族而言,已是奇耻大辱。

“李总兵!”敖广的声音如同海底闷雷,在大殿中回荡,“你教的好儿子!区区一稚龄孩童,竟敢在我东海撒野,伤我巡海夜叉,毁我三太子道体!你陈塘关,是欲与我东海龙族开战不成?!”

李靖心中苦涩,他本就对哪吒这个“怪胎”心存芥蒂,此刻更是又气又愧,只得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龙王息怒!逆子无状,冲撞龙宫,皆乃李靖管教无方之过!李靖在此代逆子赔罪,所有损失,李靖一力承担,定当严加管教逆子,绝不容其再犯!还望龙王海涵,念其年幼无知,高抬贵手。”

记录此景的云逸化身(文书小吏)敏锐地捕捉到,敖广虽然愤怒,但其话语更多是施压,强调“开战”的可能性,却并未立刻付诸行动。而李靖的姿态放得极低,几乎是将所有责任揽于自身,试图将事件定性为“孩童顽劣”而非“人族挑衅”。

敖广冷哼一声,并未立刻接受李靖的道歉,而是挥袖令其退下,声称要看李靖如何“严加管教”,并保留追责之权。这第一次交涉,在不欢而散中结束,但并未彻底撕破脸皮。

**“分歧初现:龙族内部的声音”**

云逸通过潜伏在龙宫及四海信使渠道的化身,清晰地捕捉到龙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对于如何处理哪吒事件,主要分成了几派意见:

1. **强硬派(以敖广及部分东海宿老、受损的直系部族为首):** 此派认为龙族威严不容侵犯,必须严惩哪吒,甚至要求李靖交出凶手,以儆效尤。他们主张若陈塘关不从,便不惜发动水族力量,水淹陈塘关,展示龙族权威。敖广身为直接受害者(敖丙之父)和东海之主,天然倾向于此派,其最初的愤怒也主要源于此。部分激进者甚至暗中串联,认为这是重振龙族声威,摆脱“行云布雨工具”地位的契机。

2. **谨慎派(以西海龙王敖闰、部分阅历深厚的老龙及掌管江河湖泊的龙神为主):** 此派认为此事需慎重。他们指出哪吒来历不凡(灵珠子转世并非绝密),且身怀重宝,背后可能牵扯到玄门大佬(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名号已被一些龙族探知)。贸然与拥有这等背景的人物死磕,恐为龙族招来大祸。他们主张施加压力,获取足够赔偿与面子即可,不宜将事态无限扩大,卷入可能的杀劫漩涡。南海龙王敖钦对此态度暧昧,北海龙王敖顺则因地处偏远,暂未明确表态。

3. **现实派(以负责天庭值守、与各部往来较多的龙族及部分年轻龙子龙孙为代表):** 此派更关注实际利益。他们认为,与其为了虚名与一个背景深厚的“熊孩子”及其背后的势力死斗,不如借此机会,向陈塘关乃至其背后可能代表的人族势力(西岐?)索取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更多的香火供奉、特定的修行资源、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合作。他们觉得龙族近年来地位尴尬,正好可以借机“敲竹杠”,弥补损失,提升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