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妲己(幕后):** 妖气中带着**残忍的快意**与**对比干等多管闲事者的深深厌恶**。她在享受这种通过恐惧掌控朝堂的感觉。
* **商容:** 面色惨白,身体微微颤抖。他再次劝谏,但语气已带上了恐惧与绝望,更多的是在恳求纣王保持理智。心态:**从试图挽回,转向了深深的无力与自保的考量。**
* **箕子等人:** 悲愤交加,但见梅伯惨状,敢怒而不敢言者居多。只能以沉默或极其委婉的方式表达不满。心态:**恐惧压倒了谏言的勇气,内部开始出现分化与退缩。**
* **记录分析:** 酷刑的出现,是朝堂生态恶化的标志性事件。纣王的暴戾与妲己的狠毒公开化。比干的谏言已从“劝诫”转向“抗争”,风险急剧升高。贤臣阵营遭受重创,凝聚力与勇气受到严峻考验。
**【记录三:谏斥费仲、尤浑,直指妲己】**
随着费仲、尤浑等佞臣权势日盛,妲己干预朝政愈发明显,比干的谏言也更加尖锐。一次,因费仲构陷忠良,比干在朝会上直接弹劾费、尤二人,并最终将矛头隐隐指向了幕后蛊惑君王的“女色”。
“陛下!朝纲不振,奸佞当道,皆因陛下近小人,远贤臣,受……受蒙蔽所致!望陛下亲贤臣,远小人,重整朝纲,否则,祖宗基业,危在旦夕!”他没有直接点出妲己之名,但意图已昭然若揭。
* **纣王反应:** 雷霆震怒!视比干之言为对其权威和私生活的公然挑衅与侮辱。若非比干宗室身份与威望,恐已当场下令处置。其态度已从冷漠、不耐烦升级为**深刻的敌意**。
* **妲己(幕后):** 那股妖气瞬间变得**冰冷而充满杀机**。比干已从碍事的绊脚石,升级为必须除之而后快的生死大敌。
* **商容:** 在比干发言时,冷汗涔涔,几次欲言又止,最终未能站出来明确支持。事后,他曾私下找比干,言语中多有劝其“暂避锋芒”、“保全有用之身”之意。心态:**彻底转向明哲保身,已不敢直面君王与妖妃的锋芒,甚至开始劝退更刚直的同僚。**
* **箕子等人:** 大多沉默,眼神复杂,既有对比干勇气的敬佩,也有对其处境的担忧,更有对自身未来的恐惧。宗室内部亦产生了分歧。心态:**在绝对的强权与恐怖面前,抗争的意志正在被逐渐瓦解、分化。**
* **记录分析:** 比干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的谏言,从针对具体事务,上升到对权力核心的批判,触动了最敏感的神经。朝堂之上,敢于直言的力量已近乎被肃清,剩下的多是沉默或附和者。商容等重臣的心态变化,清晰地反映了纣王朝廷从“可谏”到“不可谏”的堕落过程。
云逸化身(文录)冷静地记录着这一切,如同记录着一部王朝衰亡的编年史。他看到了比干的赤胆忠心与悲壮无奈,看到了商容从努力到绝望的转变,看到了箕子等人在忠义与恐惧间的挣扎,更看到了纣王如何在妲己的蛊惑下,一步步关闭纳谏之门,走向众叛亲离的深渊。
这些详尽的记录与分析,不仅让云逸对商朝内部矛盾有了最直观和深刻的了解,也让他对“气运”、“人心向背”在封神杀劫中的具体作用,有了更量化的认知。比干每一次掷地有声的谏言,都在消耗着商朝最后的气数,也在为未来的某个惊天变故,积累着因果。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云逸在未来棋局中,判断时机、落子决策的重要依据。朝堂之上的风,越来越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