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逸知通天性情,便直言道:“禀圣人,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无论是先天道纹,还是后天衍算,皆是规则显化。晚辈以为,不必执着于其出身来历,而当究其根本效用。若能以数理明晰其结构,以实践验证其威能,融汇百家之长,契合天地之理,便是好阵法,便蕴含生机。”
“哈哈,妙!不拘一格,方得真趣!吾道不孤也!”通天教主意念大笑,显得十分畅快。
女娲娘娘的意念温和传来:“汝于人族,多有点化护持之功。然人族如今鼎盛,未来之路,汝可观之?”
云逸恭敬回道:“娘娘慈悲。人族之兴,在于其自强不息,在于其文明传承。晚辈不过顺势而为,略尽绵力。未来之路,当由人族自行抉择。然,无论其走向何方,若能持守本心,明辨情理,兼容并蓄,当可于万族中长存,于天地间立足。”
女娲娘娘意念中传来欣慰之意,不再多问。
最后,西方接引道人的意念传来,带着悲悯与诱导:“云逸施主,观你之道,亦明因果,知疾苦。然红尘多劫,情网难脱,不若放下万缘,皈依寂灭,得大自在,岂不美哉?”
准提道人也附和道:“正是,我西方极乐,无灾无劫,正是修行宝地,与施主有缘。”
云逸心中明了,这是西方二圣惯用的度化之词。他微微一笑,声音清晰而坚定:“二位圣人好意,云逸心领。然,晚辈之道,根植于红尘,践行于世间。情非网,乃纽带;劫非苦,乃砥砺。于万丈红尘中明心见性,于纷扰因果中持守本真,亦是自在。若人人皆避世寂灭,何人传承文明?何人守护众生?此等自在,非晚辈所愿。吾道在此,心亦在此。”
他这番话,既表明了立场,也暗含了对西方教义某种程度“逃避”倾向的质疑。
接引、准提的意念沉默下去,未再强求,但那丝“有缘”的标记,似乎并未完全散去。
诸圣化身的意念相继退去,此次论道,短暂却意义非凡。云逸虽修为远逊,但其独特的“情理之道”,对秩序与生机的辩证理解,以及对自身道路的坚定,都给诸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并未屈服于任何一方的教义,而是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道,赢得了虽非认同、却是平等的“论道”资格。
小墟的身影在诸圣意念退去后缓缓凝聚,银眸看向云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逻辑分析:此次交流,你的‘情理之道’核心参数未受动摇,反而在对抗性数据流(圣人意念)冲击下,结构稳定性提升百分之九点五。与‘圣人’阵营关系度更新为:‘已关注,暂中立’。”
云逸长舒一口气,感受着论道后更加圆融通透的心境,他知道,经此一会,他在洪荒这盘大棋上的位置,已然不同。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变量,而是真正拥有了与执棋者对话资格的……棋手之一。前路虽依旧漫长,但视野已然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