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归位,人族鼎盛,闲云阁势力潜滋暗长,云逸自身道境亦在水到渠成与功德加持下稳步提升。虽修为仍属地仙,未曾触及大罗乃至圣人的万劫不磨之境,但其独特的“情理之道”,融合现代思维与洪荒感悟的独特视角,以及对天道(小墟)的深刻羁绊,使得他对大道的理解,在某些方面已然触及了极为深邃的层面。这份独特的“道”,终于引起了洪荒真正执棋者——**诸圣**的侧目。
这一日,云逸正于闲云屿深处,与青蘅一同观察瑞霖以自身祥瑞之气滋养一株濒临枯萎的先天灵根,试图从中领悟更深层次的生机转化之理。忽然,他心有所感,抬头望去。
只见天际并无异象,却有三道意念,如同跨越了无尽时空,悄然而至,分别蕴含着清净无为、顺天应人、截取生机之意,正是**太清老子**、**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的化身意念!
几乎同时,另一道充满造化生机、慈悲祥和的意念,以及两道带着寂灭超脱、却又隐含度化执念的意念,亦相继降临,却是**女娲娘娘**与**西方接引、准提二位圣人**的化身关注!
诸圣化身,并非本体亲临,而是其一缕道韵显化,借此与云逸进行意念层面的交流,亦即“论道”。此举,既是认可,亦是考校。
云逸心中凛然,知道这是自己正式进入洪荒最高层面视野的标志。他并未惶恐,而是收敛心神,对着虚空各方意念所在,从容一揖:“晚辈云逸,见过诸位圣人。”
老子的意念最先传来,平和淡然,直指核心:“小友之道,似有情,似有理,然情易惑心,理易固步,何以为凭?”
云逸略一沉吟,朗声答道:“回圣人,情非滥情,乃共情、本心;理非死理,乃规律、明辨。以情为舟,渡世而持本真不昧;以理为桨,破雾而明方向不迷。情理相济,互为凭依,方能在无常大道中,寻得自身恒定之锚,既不沉溺于私欲,亦不迷失于虚妄。此乃晚辈之‘情理之道’。”
老子的意念沉默片刻,传来一丝微不可查的赞许波动,不再多言。
元始天尊的意念随之而来,带着一丝威严与审视:“秩序乃天地之基。汝之闲云阁,纳万族,收遗珠,看似包容,实则混乱,岂不有违天道秩序?”
云逸不卑不亢:“圣人所言秩序,乃宏大之序,天地运行之轨。晚辈所行,乃微观之序,万物和谐共生之律。正如周天星斗各有其位,运行不悖,然星辰本身,亦有大小明暗、属性各异。闲云阁求同存异,于差异中寻共鸣,于纷杂中建和谐,此亦是秩序一种,乃生机勃勃之序,而非死寂凝固之序。若万法归一,归于死寂,岂是天道本意?”
元始天尊意念中传来一声轻哼,未再反驳,显然云逸关于“生机之序”的说法,触及了其教义中未曾深入的一面。
通天教主的意念则带着爽朗与探究:“说得好!天地本为一线生机而存!云逸小友,汝那复合阵法,颇有新意,似不拘泥于先天后天,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