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圣化身论道,虽只是意念层面的短暂交锋,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涟漪扩散,悄然改变着云逸在洪荒顶层格局中的微妙位置。诸圣反应各异,老子无为,元始审视,女娲欣慰,西方觊觎,而其中,与**通天教主**的关系,却因此次论道,反而变得愈发密切起来。
通天教主性情豪爽,最喜有教无类,欣赏那些敢于打破常规、追寻自身之道的生灵。云逸那“情理相济”、“不拘一格”的论道之言,尤其是关于“生机之序”与阵法创新的见解,深合其“截取一线生机”的教义精髓,让他大有引为知己之感。
论道之后不过数日,一道爽朗的笑声便跨越无尽海域,直接在闲云屿上空响起:“云逸小友,可有闲暇,来我金鳌岛饮杯清茶,论论大道?”
正是通天教主的声音,并非意念传音,而是直接邀约,显得格外亲切随意。
云逸闻声,亦是会心一笑。他对于这位性情率真、敢于为门下弟子抗争天命的截教之主,也颇有好感。当即回应道:“圣人相邀,晚辈荣幸之至,这便前来。”
他并未带太多随从,只与小墟交代一声,便一步踏出,身形融入虚空,再出现时,已是在那波涛万顷的东海之上,前方一座被万仙气象笼罩、煞气与生机并存的巨大仙岛——**金鳌岛**已然在望。
无需通传,岛外阵法自然分开一条通道,云逸从容而入。只见岛上奇峰林立,飞瀑流泉,无数截教弟子或于山间演练神通,或于洞府静坐悟道,或三五一簇辩论道法,气氛热烈而自由,与昆仑山玉虚宫的肃穆井然截然不同。
碧游宫前,通天教主并未端坐大殿,而是随意地坐在一株虬结如龙的古松之下,面前摆着一方石桌,两只玉杯,一壶氤氲着道韵的清茶。他见云逸到来,笑着招手:“小友快来,尝尝我这新采的‘碧游春’。”
云逸上前,依礼坐下,品了一口那灵茶,只觉一股盎然生机与凛冽道意直冲识海,令人精神一振,赞道:“好茶!内含生机剑意,非圣人手段不能为之。”
通天教主哈哈大笑,甚是得意:“此茶乃我以剑气滋养万年方得,独此一家!小友喜欢便多饮几杯。”他性情便是如此,对自己欣赏之人,从不摆圣人架子。
寒暄过后,话题自然转向大道。通天教主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看向云逸:“那日论道,小友提及‘生机之序’,深得吾心。吾立截教,取的便是那遁去的一,争的便是那一线生机。然天道无常,天机难测,小友以为,这‘截取天机’与‘一线生机’,究竟是何关系?又如何把握?”
这正是截教教义的核心,也是封神之劫中,截教最终败亡的症结所在。通天教主此刻拿出来与云逸探讨,显是将其视为可深度论道之人。
云逸神色一肃,知道此问关乎重大。他沉思片刻,缓缓道:“圣人之问,直指根本。晚辈浅见, ‘天机’如同江河奔流,大势磅礴,有其既定轨迹,此乃‘天命’;而‘一线生机’,则如同江中潜流、岸边回旋,是那大势之下,因万物互动、因果纠缠而产生的细微变数与可能。”
他顿了顿,组织语言:“‘截取天机’,并非逆天而行,强行改变江河走向,那是取死之道。而是要以大智慧、大勇气,于那奔流之中,敏锐地洞察到那些潜流与回旋,顺势而为,借力打力,于不可能中开辟可能。正如圣人阵法,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引动天地之力,加以引导、变化,化天地之力为己用。”